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英语双学位大学生未来取向的特点

来源:华佗健康网
社会心理科学第28卷总第147期2013年第6期总第661页 ・理论研究・ 英语双学位大学生未来取向的特点 冯琳琳 摘要:以100名英语双学位大学生和105名非英语双学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未来取向问卷(中文 版)考察英语双学位大学生未来取向的特点。结果发现: (1)英语双学位大学生和非英语 双学位大学生对个人未来教育和职业均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英语双学位大学生相比非英语双 学位大学生有较低的职业投入。 (2)英语双学位大学生中,女生的未来教育投入水平显著 高于男生,大四学生的未来职业探索水平显著高于大二学生。性别在文科生的未来教育投入 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在理科生的未来教育投入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英语双学位未来取向大学生 殊群体的未来取向。大学阶段是个体从青少年晚 1.引言 期向成年早期的过渡时期,是~个集中思考和规 划个人未来的时期,我们应对这个敏感时期予以 未来取向是个体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和规划, 重视。这一时期个体对自己未来的积极思考和规 主要包括动机、规划和评价三个过程,即人们首 划有利于过渡的顺利实现,重视目标并为之努力 先通过比较个人所掌握的有关个体毕生发展的知 的大学生,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 识,以及环境中可利用的资源来确定自己的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拟考察英语双学位大 然后决定如何来实现这些目标,最后在确定和实 学生未来取向的特点及其与非英语双学位大学生 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评价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未 在未来教育和职业领域的差异。以期拓展大学生 来取向对即将迈人社会的大学生的当前和未来适 未来取向研究的对象范围,为高校做好双学位教 应具有重要影响,并且青少年的未来取向可能会 育工作,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事实参照。 受到他们所处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双学位学习是 指学生在攻读主修专业(即第一专业)学士学位 2.方法 的同时,又修读不同学科门类的另一专业学士学 位。双学位教育既满足社会的需求,符合高校教 2.1被试 育体制改革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又促进教育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大二、大三、大四学生 资源的共享圜。 共210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英语双学位大学生 我国对未来取向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 105名,非英语双学位大学生105名,男女生比 乏对青少年未来取向的系统研究,其中尚未有研 例适当。删除不完整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205 究关于在大学期间辅修英语双学位这个大学生特 份,问卷有效率达98%。 作者简介:冯琳琳,硕士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21 ・理论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第28卷总第147期2013年第6期总第662页 2.2研究工具 采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中文修订版口N-察中 3.结果 国青少年的未来取向。该问卷是目前未来取向研 究中应用广泛的测查工具,通过个体对未来教育 3.1英语双学位大学生与非英语双学位大学 和职业的探索、投入四个维度进行考察。项目均 生未来取向的差异比较 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探索和投入的水平 大学生对个人未来教育和职业的探索、投人 越高。问卷整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3。 均高于中数(见表1),表明他们均有着中等程度 以上的探索和投人水平,对这两个领域的态度均 2.3施测程序 较为积极。 由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担任主试,以班级为单 英语双学位大学生比非英语双学位大学生有 位进行团体施测,施测形式采用被试自我报告, 较低的未来职业投入(t-=一2.76,p<0.01),两者在 施测结束后由主试统一收回问卷。 其他三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s>0.05)。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表1英语双学位大学生和非英语双学位大学生的未来取向 注: p<O.05,料/3<0.01,料 p<0.001。 3.2英语双学位大学生未来取向的特点 交互作用显著(F(1.99)=6.34,p<0.05;F(2.99) 以英语双学位大学生对未来教育和职业的探 :4.34,p<0.05),其他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不显 索、投入为因变量,以性别、专业和年级为自变 著(ps>0.05)。 量,进行2×2 X 3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简单效应检验表明(见图1和图2),性别在 不同性别、年级的双学位大学生的未来取向存在显 文科生的未来教育投入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著差异(Wilks’ =0.86,p<0.01;Wilks’入=0.81, (p<0.05),文科女生的未来教育投入水平显著高 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见表2),未来教育 于文科男生,而在理科生的未来教育投入水平上 投入维度上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 .=14.59, 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年级(鉴于大四学生 p<O.001),女生的未来教育投入水平显著高于男 人数较少,这里仅考虑大二和大三学生)在理科 生;未来职业探索维度上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 生的未来教育投入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O<o.05), ( .99)=2.31,p<0.05),进一步的事后比较发现, 大三理科生的未来教育投入水平显著高于大二理 大四学生的未来职业探索水平显著高于大二学生。 科生,而在文科生的未来教育投入水平上不存在 性别和专业、专业和年级在未来教育投入维度的 显著差异(p>0.05)。 22 社会心理科学第28卷总第147期2013年第6期总第663页 ・理论研究・ 9 8 7 6 5 4 3 2 3.8 究,使英语双学位大学生能够持有更高水平的未 3.6 来取向,学习双学位的学生本身也要摆正心态, 3.4 3.2 网I±望型I 不要仅仅为了拿证而报名双学位,而凭空荒废了 自己的时间和财力,也应充实自己对未来职业方 3 面的探索和投入。 2-8 本研究还发现,英语双学位大学生对未来教 男生 女生 育投入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教育投入水平显著 高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西 图1不同性别双学位大学生文科生和理科生 方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多, 的未来教育投入 在受教育领域逐渐获得了和男性平等的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女性意 < 识到自己要想获得理想的工作就必须接受更高 妞 F l等的教育,对未来教育领域更多的投入对自己 二鳖堡型I 尤其重要f5]。已有研究发现,青少年对未来主要 发展领域的规划总体上表现出随年龄增加的趋 势[6]。与此部分一致,本研究发现,英语双学位 大二 大三 大学生在未来职业探索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大四学生比大二学生在未来职业方面有着较多的 图2不同年级双学位大学生文科生和理科生 探索。原因可能在于大--N开始双学位的学习, 的未来教育投入 尚处于学业上的摸索阶段,大四通过两年双学位 学习,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了规划,因此对未来 4.讨论 职业持有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另外,有关性别 和专业、专业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提示我们,对于 本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对未来的主要发展 主修专业不同的双学位大学生是需要我们区别对 领域有着积极的规划和乐观的态度,这与前人的 待的。 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英语双学位大学生比非英语 双学位大学生有较低的职业投入,这可能由于双 参考文献: 学位大学生学习双学位是为充实自己的知识,希 【1 J Nurmi,J.E.How do adolescents see their 望在教育上更进一步,因而在职业上的投入相对 future?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often—— 较少。在此应当加强英语双学位大学生的相关研 tation and planning UJ.Developmental Review,1 991, 23 ・理论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第28卷总第147期2013年第6期总第664页 11(1):1-59. un-English dual-degree students were invited to con- 【2】谭玲玲.关于双学位本科教育模式的思考 plete the Chinese version of Future Orientation Ques-- U】.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145-147. tionnaire,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 of Eng- 【3】张玲玲,张文新,纪林芹,Nurmi.青少年未 lish dual—degree students.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来取向问卷中文版的测量学分析【I].J心理发展与教 follows:(1)English dual-degree students and 育,2006,22(1):103~108. un——English dual-degree students reported optimistic 【4】张文新,徐夫真,张玲玲,王姝琼,于凤杰, about future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Moreover, 高婷.大学生对个人未来的规划和态度及其与抑郁 English dual-degree students reported less commit- 的关系Ⅱ】.心理科学,2009,32(4):824—827. ment about future occupation.(2)Among English du- 【5]于凤杰,徐夫真,王姝琼,张玲玲,张文新. al-degree students,girls reported more commitment 城乡普高生与中职生对未来的规划和态度Ⅱ].心理 baout future education than that of boys,students of 发展与教育,2010,2:161-168. rgade 4 reported more optimistic about future occupa- [6]Kalakoski,V.Nurmi,J.E.Identity and edu— tion than that of grade 2.There’S gender diference cational transitions:Age diferences in adolescent ex—— in Arts students’commitment related to future edu ploration and commitment related tO education,OC— cation,and there’S also grade diference in Science cupation,and family卟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 students’commitment related to future education. lescence,1998,8:29-47. Key words:English dual-degree,Future orientation, College students Future Orientation of English Dual-degree Students FENG Lin-lin Abstract:100 English dual-degree students and 105 (上接第12页) lem—based curriculum?Mahwah:Erlbaum.2000: [8]Hmelo-Silver,C.E.Problem-based learning: 25 1—262. What and how do students learn?[J]Educational Psy— [12]Evensen,D.H.Observing self-directed chology Review,2004(1 6),235-266. learners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ntext:Two [9]van den Hurk,M.M.,Wolfhagen,I.H.A.P., case studies.Mahwah:Erlbaum,2000:263—297. Dolmans,D.J.H.M.,&van der Vleuten,C.P.M.The [1 3】Langendyk,V.Not knowing that they do not impact of student——generated learning issues on indi—— know:Self-assessment accuracy of third-year medical vidual study tim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J].Medi- students[J].Medical Education,2006(40),1 73—1 79. cal Education,1999(33),808-814. [14】Lohman,M.C.,&Finkelstein,M.Designing [10]van den Hurk,M.M.The relation between rgoup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promote prob- self-regulated strategies and individual study time, lem-solving skills and self-direetedness[J].Instruc- prepared participation and achievement in a prob- tional Science,2000(28),29 1—307. lem—based curriculum[J].Active Learning in Higher [1 5]Hoyd-Jones,G.,&Hak,T.Self-directed Education,2006(7),155—169. learning and student pragmatism[J].Advances in [1 1]Dolmans,D.H.J.M.,&Schmidt,H.G.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2004(9),61—73. What directs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 a prob..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