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预制T梁外观质量控制探讨

来源:华佗健康网
预制T梁外观质量控制探讨

王龙1,高晓华2,何江陵2

(1. 陕西省公路工程咨询公司,陕西西安710054;2. 广东省高速公路公司,广东广州510100)

摘要:通过工程实践,简述从配合比、振捣、模数、混合料和易性等几个方面的调整防止预制T 梁表面出现漏浆、气 泡等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预制T 梁;漏浆;气泡;防治 中图分类号:U448.212 文献标识码:A

Ouality Control of Prefabricated T-Beam

WANG Long1,GAO Xiao-hua2,HE Jiang-ling2

(1. Shaanxi ProvinciaI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uItants Company,Shaanxi Xi'an 710054,China; 2.Guangdong Provice Freeway Company,Guangdong Guangzhou 5101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guaIity controI of pre-fabricated T-shape beam in terms of mixture ratio,vibrator operation,modeIing

board,workabiIity of the mixtures,to prevent such defects as Ieakage and voids from occurr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beam.

Key words:Pre-fabricated T-beam;Leakage;Voids;Prevention

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K33 + 115 大头岭高架桥

上部结构是T 型组合连续刚构,梁体分别按三跨、四 跨、五跨为一联,采用先简支安装,再现浇连续的方 法施工,一跨单幅由6 片T 梁组成。为方便T 梁预 制,T 梁生产采用标准化梁长预制,梁肋和横隔板都 须正做,整跨T 梁呈矩形布置,在盖梁上(现浇连续 处)调整直曲差。

1 外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大头岭T 梁预制厂开始预制T 梁初期,几乎每 片T 梁都存在梁底两侧漏浆,梁体气泡多(马蹄处气 泡尤其严重)的现象,有的T 梁梁体气泡成片出现, 严重影响了T 梁的外观质量,T 梁强度虽满足了设计 要求,但外观、内在质量却令人担忧。 1.1 漏浆产生的原因

漏浆现象主要产生在模板底设置对拉孔处、吊梁 预留孔处、模板接缝处、侧模与底模接触处。 1. 模板接缝处和侧、底模接触处漏浆现象主要

是因为模板制作粗糙,接缝不严密造成的,加之模板 接缝处的橡胶垫过薄,只有3mm,起不到弹性密封作 用。该处漏浆后形成一竖向沙眼带,影响外观质量。 2. 吊梁预留孔处和对拉孔处为施工方便,割掉

了“冂”形底模两侧的钢板,使得密封橡胶皮形同虚 设而造成漏浆。

3. 强力振捣引起模板接触处密封材料松动而漏

浆。

1.2 气泡产生的原因

T 梁梁体产生气泡的原因比较复杂,与以下几种 因素有密切关系:①混合料的配合比;②水泥、减水 剂、碎石、砂子等原材料的质量;③混凝土的施工工 艺;④混合料的和易性;⑤混凝土的振捣等。 (1)在施工中,如果采用的材料本身级配不合

理,在混合料中细集料不能充分填充粗集料的空隙, 为气泡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2)在T 梁的混凝土浇筑时,一般都采用钢模, 虽提高了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但是混凝土初期水化 热集中而钢模又不能吸收热量,当温度降低后体积缩 小,易留下气孔。为了减少混凝土初期水化热,在保 证强度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质量稳定的早强型水 泥,以便减少水泥用量。

(3)在高标号混凝土中,一般都使用了外掺剂, 外掺剂的使用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强 度,便于配制出具有高强度又具有大流动性的混凝 土。但另一方面,在应用外加剂时,必然会引入一定 数量的空气,空气量过高会导致强度的下降,也易产 生气泡多的现象。因此,在减水剂使用方面,应使用 高效的非引气型的阴离子型减水剂。因为减水剂与水 开始拌和时会有气体产生,因此应提前51 左右稀释 减水剂,使其能充分溶解,在混凝土中产生气泡就比 较少。根据施工经验,为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施工和易 性及在初凝前有足够的时间振捣,减水剂的掺量宜控 制在6%~ 8%。

(4)混凝土的拌和用水一部分用于水泥水化反

应,另一部分拌和水以游离态存在混合料中,用来改 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以提高工作性。由于模板上的机 油对游离水具有聚集、粘附作用,易在模板上形成水 珠,从而导致拆模后在梁体表面出现气孔或麻面现 象。

(5)水灰比的大小也是影响气泡产生的重要因 素,水灰比小,混凝土为半干硬性的,在钢筋密的T 梁中不易流动,需要大力振捣。一方面大力振捣易使 模板变形,另一方面,振捣不充分又容易出现蜂窝麻 面。水灰比大,混凝土和易性好,但强度较低,且不 能过分振捣,过分振捣易使混凝土离析,上部浮浆, 下部碎石沉积,水灰比大也使得混凝土中的自由水丰 富,使得气泡产生的机率大为增多。T 梁混凝土的水 灰比宜为0.36 ~ 0.39。

(6)工艺方面,在混凝土浇筑时分层太厚,振捣 不及时,漏振,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力度不够,插入式

振捣器拔出时过快,使插入时形成的孔洞中的空气来 不及排出,从而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气孔,在表面产生 气泡,这些都是气泡多的原因。 !\"# T 梁外观质量与温度的关系

在施工中发现,当气温较高时,采用稍大的坍落

度(7 ~ 9mm),和易性好的混凝土浇筑的T 梁外观质 量较好,而混合料中本身的气泡也较少,气泡也容易 振出;而随着温度的降低,即使采用同样的振捣方 法,外观质量也较差。分析认为,随着温度的降低, 混凝土的水化速度下降,在振捣完成后,水泥的水化 反应高潮还未过去,而上一层的混凝土已浇筑,使得 气泡不能及时排出,而造成外观质量较差。解决办法 可采用延长拌和时间和振捣时间,加大水泥用量,减 少水灰比,采用较小的坍落度;当温度偏低时,还应 对拌和用水和集料进行加热等办法进行处理;当温度 低于0C时,应停止混凝土的施工。 $ 现场施工控制 $\"! 漏浆的防治

(1)将模板接缝处的橡胶条更换为5mm,且两块 模板上都各设一层,然后用联结螺栓联为一体。 (2)将底模两侧的3mm 原橡胶皮更换为10mm 厚 的中硬质海棉条,为保障密封性能海绵条为一次性使 用,每片T 梁都需更换新海绵条,用乳胶粘结在模板 上,海绵条的接头应为斜接缝。

(3)在吊梁预留孔处设置一活动冂形钢板,两侧 设横槽,以便装卸活动冂形钢板。 $\"$ 气泡的解决办法

(1)把好材料关,严格控制大小碎石用量和含砂 率。对碎石要进行过筛冲洗,对针片状含量高的碎石 要予以废弃。在混凝土的拌制中要控制好砂含量,砂 子过多其表面裹附水泥用量增加,砂子过少混合料会 显得干涩,因此在混凝土拌和时应控制在最佳含砂 量。

(2)随时根据碎石,砂子的含水量调整用水量, 控制好水灰比。要根据温度的高低调整用水量,当温 度高时,可将坍落度控制在7 ~ 9mm,当温度低时宜 将坍落度控制在5 ~ 7mm。

(3)对于高标号混凝土(大于50 号)应在实际 拌和时多加1%的水泥以弥补损耗,要采用自动计量 设备,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

(4)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遵循斜坡浇筑的原 则,可使混凝土中的气体在振捣作用下能够自由排 出。对于T 梁等扁体斜长构件,应采用附着式振捣器 结合插入式振捣棒的方法振捣。附着式振捣器应布设

在T 梁的下部和插入式振捣器不易插进的位置,负责 波纹管以下的位置和横隔板处的振捣。插入式振捣器 则负责波纹管以上及翼缘板的振捣。

附着式振捣器应选用功率适中,频率大激振力小 的类型,既能保证混凝土的充分振捣又不易损坏模 板。根据施工经验,采用单纯增多附着式振捣器的数 量,在短时间内大力振捣也可取得好的效果。 (5)要保证钢模的光洁度,每次脱模后要将水泥 浆清理干净,用肥皂水清洗后擦上干净的脱模剂,禁 用废机油。

(6)要加强混凝土振捣,对于干硬性、半干硬性 的混凝土要大力振捣。对于坍落度大的混凝土则应适 可而止,防止过振。附着式振捣器的振捣时间宜为3 ~ 5min,插入式振捣器则应全过程振捣,对于钢筋密 集处可配以人工插捣。对马蹄及变截面处不易振捣的 部位可用木锤轻击钢模外侧,直至气泡全部逸出。混 凝土振捣好的标志是:混凝土中不再有气泡逸出,混 合料不再下沉,目测骨料悬浮于水泥浆中。

(7)对于高标号的混凝土,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和外观质量,不可一味提高水泥用量,水泥用量太 大,必然会加快混凝土的水化速度,导致还尚未完全 振捣完毕混凝土已初凝,气泡不能完全逸出,也是影 响T 梁外观质量的一个因素。根据施工经验,C50 混 凝土的水泥用量宜控制在470kg / m3 以下。 ! 结语

根据以上方法施工,经过实践证明,可以有效防

止气泡的产生。根据其它预制梁厂的经验,为改善预 制梁的外观质量,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探讨。 (l)混凝土的搅拌采用“二次投料法”的搅拌工 艺,可提高混凝土各龄期的强度,含气量也可减少约 9%,有利于梁体外观的改善,其具体做法如图l。 (2)在混凝土中采用超量取代法,掺加l5% ~

25%的I 级粉煤灰,不但可显著增加高标号混凝土的 后期强度,而且可显著改善混凝土拌和料的工作性,

图! “二次投料法”流程图

改善外观质量,这是因为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的硅铝氧 化物,它们能够与水泥的水化产物Ca(OH)2 进行二

次反应,生成稳定的水化硅酸钙凝胶。由于I 级粉煤 灰颗粒较细,在混凝土中能够分散得更加均匀,粉煤 灰的火山灰反应改善了水泥石的孔结构,使水泥石中 总空隙率降低,孔结构进一步细化,孔分布更加合 理,硬化混凝土更加致密,强度得到提高的同时表面 气泡也会变少变小。

参考文献:

[l] 罗涛. 如何消除混凝土表面气泡. 公路,2000. [2] 严家伋. 道路建筑材料. 人民交通出版社,l996.

[2] 路桥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人民交通 出版社,2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