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照进现实——武汉东湖高新区消费电子产业发展侧记
来源:华佗健康网
区视窗 NQUSHICHUANG 让梦想照进观交 一一武汉东湖高新区消费电子产业发展侧记 本刊记者李琳图/秦宏 2010年2月3日上午,武汉东湖高新区召开年度工作会议,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全力推进国家级自 ̄fl jr新示范区建 设。在这次会议上,记者惊喜地发现,尽管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东湖高新区的五大主导产业依旧呈现出了 整体上扬的发展势头,特别是消费电子产业,虽然园区企业总数不足百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20余家们却完成了101.2亿元的总产值,同比增长率达 ̄rJ196.5%! 消费电子产业为何能异军突起?它在东湖高新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国内市场负责人。 ,,但他 东湖 高新区的消费电子产业又将迎来怎样的挑战与机遇?2叭O年盛夏,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武汉东湖高新区相关部门的 78中国高新区2010/07 Jin Ri Guang Gu今日光谷 振武汉消费电子产业的昔日雄风? 了话语权。2009年12月,国务院批 准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我国继中关 大武汉的消费电子情结 三十年前,人们提到消费电 子,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因为那 时我们的业余生活远没有现在这样 武汉市委市政府领导一直在思索, 他们知道,伴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 展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后工 村之后的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 区,东湖高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 战略。 业时代日益盛行的消费主义,全球 消费电子产品已经开始了爆炸式增 长;他们更知道。消费电子类企业 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创新性强、资本 密集以及投资大三个方面,要想发 丰富多彩,惟一可以和该产业搭上 边的也许就是家里的老式收音机和 12寸的黑自彩电;三十年后的今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 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临危受 命,奋蹄疾进。就这样,振兴大武 汉消费电子产业的重任,落到了东 湖高新区人的肩上。它不仅体现着 武汉市领导的期盼,更代表了无数 武汉人心中的夙愿。在东湖高新区 人的眼中,这个历史性的重担。舍 我其谁?以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 天,当我们再次提及消费电子产 业,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 这种围绕着消费者应用而设计的与 生活、工作、娱乐的电子类产品早 已与我们的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这 其中既包括家电产品、电脑硬件, 展好,就必须寻求一个强而有力的 载体作为支撑。然而这个载体在哪 儿呢?当领导们摊开那张熟悉的武 汉地图时,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 瞄准了一片神奇的土地。 又包括消费数码、显示产品,还包 括汽车电子、智能化家居和办公系 统等。 这片土地就是东湖高新区。创 新创业26年,这里已经诞生了太多 的奇迹: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光纤光 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 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 业基地。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 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国 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传铁为首的领 导班子清醒地看到,万事俱备,只 欠东风,东湖高新区发展消费电子 产业的春天即将到来! 作为湖北省省会和全省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的武汉,在消费电 子领域起步较早,上世纪80年代, 消费电子产业如何成为新宠 东湖高新区成为武汉市发展消 当很多地方的消费电子产业还刚刚 处于萌芽状态时,荷花洗衣机、长 江音响、莺歌彩电等汉货精品就已 经叫响大江南北。那时候, “荷 际市场占有率25%;光传输设备国内 市场占有率1O%;光电器件的国内市 场占有率60%;激光产品的国内市场 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并进入 国际市场,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 一费电子产业的主战场,愿望很“丰 满”,现实却多少有些“骨干”, 因为在2006年之前,东湖高新区仅 花”姑娘不愁嫁;“神州辽阔,处 处有莺歌”的广告词家喻户晓;而 将消费电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进行 培育,且在高新区上世纪90年代后 期发展起来的几家消费电子企业, 诸如武汉东湖海电脑有限公司、武 汉福尔科技也已随着市场的洗礼逐 渐走向了末路,那么,东湖高新区 长江音响则获得过国家最高质量 奖。 席之地。在光通信、激光、空间 地球信息系统、能源环保、数控系 在汉口杨汊湖洗衣机厂职工住 统等领域,武汉・中国光谷代表了 国内最高水平,在国际竞争中赢得 宅小区内,5o多岁的丁师傅是有着 30多年工龄的老“荷花”人。谈起 上个世纪80年代荷花洗衣机的风 光,他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那个时候我们的荷花洗衣机供不 应求,提货来自全国各地,一天工 作8小时,有时还要加班加点生产。 当时还有很多人托关系买洗衣机, 排队购买的人从销售科一直排到厂 门口 ̄b7oo米之远。” 然而,由于体制、技术等多种 原因,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武汉 造”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它留 给武汉人的,只是曾经的骄傲和永 远的心痛。如何在慢下来的时候加 速度,或者在弯道上超车,以期重 2(/10/07中国高新区79 Y量 。c枞NG 车电子产业园和东一产 业园,为人区企业打造 良好的专业承载平台; 另一方面,管委会提高 各级口岸电子化水平, 尽可能的减少通关程 序,切实提高口岸工作 效率,让企业在通关时 更方便更省时;通过加 强大物流建设,以公路 运输、铁路运输、江运 河海运各种组合方式, 为企业提供高效率、低 成本的专业化物流服 务,让企业的原材料和 产品的进出通畅无 阻。” 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袁善腊《右一),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传铁f左一) 出席武汉爱机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开业典礼 与此同时,高新区 管委会还有更为重视的 如何在一张白纸上重新描绘一幅蓝图呢? “我们的机遇特别好!”东湖高新区经济发展 局李世涛博士笑对记者: “我国是全球消费电子产 品的生产制造大国以及全球第二大消费电子产品消 费市场, ‘家电下乡’的惠农强农政策不仅造福了 普通农民,同时也使国内龙头家电厂商服务、产品 与渠道‘三驾马车’的格局更为坚固。国家批准武 汉1+8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对武汉发展消费电 一点,那就是一一服务。在东湖高新区人看来,创 新是永恒的主题,服务是惟一的责任。也正因为如 此,在支持和帮助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为每家 企业“量身定做”服务,在服务上下足了功夫。 富士康是世界有名的光电巨头,意欲落户东湖 高新区,为了能解决其项目配套建设,武汉市常务副 市长袁善腊亲自挂帅负责项目统筹安排,管委会主任 刘传铁更是亲力亲为,每月专题会议或现场办公会调 度项目建设进度和关键配套工程实施。高新区还专门 子产业是个利好消息。武汉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 心,有着‘九省通衢’之誉,无论是进行尖端的技 术研发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武汉的劳动力成本相 对东部发达城市都较为低廉。” 机遇干载难逢,挑战却无处不在。早在武汉之 抽调了一批精兵强将组成专班,分为两组,一组穿其 工装、领其薪水深入项目建设,另一组负责征地、拆 迁等配套建设。项目最终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建 成、当年试生产的“光谷速度”。富士康项N2oo8年 4月正式投产,当年即实现企业总收入达36亿元, 2009年达 ̄1J72亿元,预计2OlO年可能突破2OO 元规 模,成为东湖高新区最大的高科技企业。 前,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消 费电子产业圈以及近年来形成的以重庆、成都、西 安为主轴的消费电子产业带的产值规模已经占到全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液 晶显示器及模块制造商之一,2008年,其总公司决 定在汉投资武汉天马TFT~LcD项目。为加快项目 建设,东湖高新区专门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国消费电子产业总值的90%以上,因此,武汉的消费 电子产业若想突围成功必须“借船出海”,先吸引 大的企业来光谷投资兴业,再通过消化、吸收再创 新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然而,这个看似容易的方 下设项目投资、规划建设、配套服务、产业招商等 法其实很艰难。因为一些较为大型的的消费电子企 业,对于厂址选择的眼光都非常挑剔,东湖高新区 要想吸引他们必须另辟蹊径。为此,高新区坚持 若干专班,为项目建设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安排 保证了项目建设用地;抓紧融资工作,为项目建设 提供资金保证;组建建设专班,集中力量推进了工 厂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同样,该项目的建设 “两条腿”走路,管委会副主任宋治平向记者介 绍: “一方面高新区以超前的眼光,率先建立了汽 速度也让人啧啧称奇一一实现了当年谈判、当年签 80中国高新区2O LO/O7 JinRiGuangGu今日光谷 约、当年开工! 人的就业问题。 一一立得空间主要致力于运用3s集成技 术,其自主开发的LD2000---R.型移 政策如春风化雨,服务如涓涓 细流,催开了东湖之畔的招商引资 之花。东湖高新区犹如一块巨大的 在消费数码方面,有18家 企业,从业总人数5296人,企业总 收入48.17亿元,其中总收入1亿元以 动道路测量系统是亚洲惟一的、具 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车载移动道路检 测系统。 磁场,吸引了无数境内外消费电子 类企业来此落户,富士康来了、明 基来了、天马也来了…… 上的规模企业有4家,占该类别企业 总数的22.22%,而收入总额为 仰望星空,让梦想照进现实; 45.62亿元,占18家企业总收入的 94.71%。 脚踏实地,让现实朝向梦想。作为 武汉发展消费电子产业主战场的东 湖高新区,在经过艰难的跋涉后终 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与挑战 2009年年初,国家创新型产品 红光高清NvI)一一“九州高清” NVD在光谷步行街举行了全球首发 一一在新型显示方面,有企业 12家,其中,部分新企业引入了价值 千万美元的新项目,如鸿富锦公司、 武汉天马公司、武汉鸿亚红光高清科 技发展公司分别于2008年引入了 1000万美元的项目。而全真光电公司 研发的LCOS电子阅报栏项目也实现 于迎来了明媚的春光。随着世界经 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再 到经济的逐步回暖,我们可以预计 消费电子产业将会经历先减速后回 暖、再持续加速的过程,并且新的 上市仪式,令人期待已久的新一代红 光高清NVD视盘机正式在武汉家电 卖场与消费者见面,与之配套的5og[ ̄ NVD高清影片及50万张红光高清光 盘也同步在武汉新华书店上柜销售, 它宣告中国光盘产业已迈入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高清视盘机时代。 红光高清NVD是由武汉高科集 团公司联合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一产品和技术将不断涌现,刺激整个 产业的发展,消费电子产品的市场 需求将呈现多样化趋势,而这些, 对于尚处在成长期的东湖高新区消 费电子产业而言,都将面临着更大 的机遇和挑战。 了产业化,人民日报社已经批量订 购,将通过卫星将《人民Et报》版面 传送到社区、街道以及设在偏远农村 的LCOS电子阅报栏,让广大居民第 时间了解中央的新政策,其市场规 在汽车电子产业方面,有 模在每年百亿元以上。 一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武汉东 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光盘及其应用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清华 光盘工程中心等多家国家级研发机 构研制开发的全球首批DVD新产 品,是名副其实的“光谷造”。曾 企业19家,从业总人数近5000人。 其中蓝星科技自2006年起开始产业 调整和转型,将主营业务向车载信 传铁充满信心: “我们要在高新区高 新四路至光谷二路t平方公里范围 内,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中 息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和各种嵌入 式系统软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部第一’的消费电子产业带,形成区 内消费电子产业聚集发展;我们要通 过引进、扩建、新建项目,实现产业 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 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形成以多家超大 型企业为龙头、以百余家中小企业为 经依靠“借船出海”的光谷在引 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中, 和增值服务方面转移,并于2008年 确立了在国内车载信息系统领域的 领先地位;精伦电子公司总部及下 开始不断地收获果实: 一一在电脑硬件方面,东湖高 新区已有企业34家,其中不乏世界 属子公司目前聚焦四大业务产品 线,正逐渐成为业界领先的企业; 上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商富士康, 和武汉地区惟一具有自主品牌的电 支撑的企业集群;我们要以高度创 新、高度领先为导向,培植一批在技 脑组装企业蓝星电脑以及联想(武 汉)有限公司。富士康入驻东湖高 新区后,规划在汉年产2000万部电 脑和2000万部数码照相机,今年又 术、产品、研发等环节上走差异化发 展道路,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特色企 业;我们要不断挖掘金融服务机制、 技术创新体系、人力资源机构的优势 和潜能,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在项目 决定在汉生产打印机。由于富士康 的带动效应,50多家为富士康配套 融资、技术研发、信息共享、产品配 套等多个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寻找 新的增长点,形成共生共荣的产业、 的企业也随迁江城武汉。富士康在 汉生产规模快速增长,今年头5个月 实现产值56亿元,远远超过了去年 企业生态圈,夯实消费电子产业的承 载能力,我们预计到2013年,东湖高 新区消费电子产业的总产值将超过 蓝星科技生产车间 全年的36亿元,预计今年将实现产 值2OO亿元。3至5年后。富士康在汉 产值将达7,32000亿元,解决约14万 100(忆 元。” 2o10/07中国高新区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