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数的认识(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数的认识》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六单元数的意义和数的读写法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意义,理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2.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经历数的认识知识整理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对数的认识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教学难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课前整理单,每组四张表格。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学生主持:对即将为我们上课的教师的基本情况(从,姓名、长相特点及具体工作),让同学们对执教教师有大概的认识! 师生互相问好。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数学课,指着”数”你想到了什么数? 生:举出例子,并说明属于什么数。
师:说的完吗?我们脑袋装着那么多数多累呀!你们想过我们有一天学习、生活没有数那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生:没想过。
植树造林11 摄氏度。绿地面积每增加1% ,夏季气温可降低0.0.28倍。有树木的土地可以比没有树木的土地减少沙尘3.28 城市绿化超过2,大气中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滕州冬季最低气温可达--1313 摄氏度。柴胡店镇今春计划新增山区成片林面积3300亩,镇村道路3300两侧绿化24910米。249101师:出示课件生活中如果缺了数,则社会秩序不能正常运转,世界会变得一片混沌,后果将无法想象!(1、一篇没有
数字的调查报告。2、没有数字的商标、乐谱、电话等) 生:通过读,想,说引出数字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师:出示:有了数字的调查报告,你都看到了那些数字?
生:整理说出。师根据回答板书: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正数、负数 。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这些数吧! 板书:数的认识
二、归网构建,主体内化
1.借助直观,感知意义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数轴)我们学过的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数轴上填上相应的数,想一想你为什么这样
填。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能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在数轴上确定先确定0的位置。
二、整数回顾与梳理整数整数自然数自然数正整数负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4-3-2-112340•••判断:(1)所有正整数都02)整数只包括正(最小的自然数是(()是最小的整数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演示整理:整数、自然数的概念内涵。并
•思考填空:0板书。
3、师:除了数轴,我们还可以用韦恩图来表示出整数、正整数、负整数、自然数还有零的联系。出示:
整数
自然数 负整数 正整数 0 加深对整数、正整数、负整数、自然数还有零的内涵及外延的理解。 三、应用与反思:
师:根据我们的整理,同学们看看下面两道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 1、
思考填空:最小的自然数是( ),( )最大的自然数,( )
是最小的整数,( )最大的整数。 2、
判断:
(1)所有正整数都是自然数,所有自然数也都是正整数。 (2)整数只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 生:第1题独立思考回答(略) 第2题根据数轴或韦恩图完成。
设计意图体现零的作用有二(数轴中界限的作用和表示个数)。 3、
师:”0”还有个重要作用你们知道吗?
出示:读、写出下面各数
通过大数的读写进一步理解“0”的占位作用。 4、
师:如果去掉“0”不改变数的大小我们该怎样做?
出示:改写、求近似数
(1)把世界人口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人。 (2)把欧元硬币总质量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为( )万吨。
设计意图:体会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5、
小结:
师:根据板书让学生评价整理过程,谈感想。 生:清晰,精简,一目了然。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分数、百分数及小数一起梳理一下。(重点是他们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巡视指导,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反馈。(根据时间)…… 四、总结提升:
师:时间关系没有整理完我们课下继续……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说一说这节课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略)
师:由于人们的需要,人们创造了数。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数,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到将来同学们还有机会学习更多的数,也可能有一天,现在世界上的数远远不够用了,就需要产生一种新的数,那么,去创造这种新的数的人有可能就是你们。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
名称 意义 读写 作用
正整数:1、2、…… 自然数
整数 零 0 ———————————————
—————界限、个数、占位 负整数:-1、-2…… 分数 百分数 小数
数的认识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对复习课的学习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整理知识的能力不够,他们既不爱说又不爱动,注意力不持久,形象思维占主导,逻辑思维还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针对本单元复习的内容,他们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但是,他们积累的经验是零散的,思想是原始的,思维是不够系统的。这一内容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复习整理知识的系统的感知能力不够,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教学活动,注重整理知识发现和整理的过程。因此,教学时应重视通过观察教师的整理及板书实践活动,为学生拓宽了体验的渠道,让他们能形成正确的知识网络,尽量让他们在操作中学,在操作中感知,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促进他们数学思想的培养。同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中要充分相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合作整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经历由“学习整理——初步感知——自我整理”的过程。此外,由于学生好玩好动,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使用各种手段评价鼓励学生,调控课堂,使教学能顺利进行,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的认识》效果分析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课始对人的认识引出对数的认识导入、课中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等,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之中。是本节课亮点之一。 2、演示、观察、交流、自我整理,使学生体验数学复习整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了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数的横向特点,体会数字的不同作用。从数的纵向联系体会数字之间密切的联系。 教学中共分四个活动:
活动(1):通过介绍对人的认识,引出对数的认识从名称、意义、读写及作用等方面去复习整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引发今后对一个新数的认识从哪些方面入手,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活动(2):通过阅读调查报告,生活中有关数字的一系列的图片上的数字,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汲取信息,既能促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存在意义,同时增强学好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增加趣味性,同时可培养学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生活的意识。
活动(3):加强对比练习,掌握其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大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
活动(4):总结提升,使整理的知识形成网络。
3、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还给学生评价的权利,让学生自主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存在的不足:
老师,上课的节奏有点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有些学生不听课的就在那里闲聊。
《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对于复习课而言,我们主张让复习课具有训练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价值,故倡导整理型复习课。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结构图等方式构建知识网络,同时利用数轴来表示数,引出计数单位和十进制计数法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最后完善数位顺序表让学生体验数的发展过程。
二、教学目标
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整理复习,构建数的概念
的 知识网络。
2、通过复习,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3、利用数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整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依据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导向,我们把构建数的知识网络图和能在数轴上准确的表示数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构建数的知识网络图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建议
《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很多,数的意义、数的分类、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和省略、数的大小比较等,原本以为学习数学离不开数,天天又在用着各种数,这部分知识已经成为学生数学中的根基,尽管有点内容学习时间距离现在较远,但也应该比较容易回想起来。
1、为了提高复习效果,我课前让学生自己复习整理小学阶段学过的数,准备课上汇报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再结合每个知识点进行有目的的练习。
2、精简内容,突出整理和复习的重点,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
提供空间。
3、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提供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练习题,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5、建议用3课时教学。
《数的认识》
一、预习作业
整理一份小学阶段所学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知识以数学手抄报的形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数学课,指着”数”你想到了什么数? 生:举出例子,并说明属于什么数。 二、课堂练习评测:
6、 思考填空:最小的自然数是( ),( )最大的自然数,( )是最小的整数,( )最大的整数。
7、 判断:
(1)所有正整数都是自然数,所有自然数也都是正整数。
(2)整数只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 生:第1题独立思考回答(略) 第2题根据数轴或韦恩图完成。
设计意图体现零的作用有二(数轴中界限的作用和表示个数)。 8、 师:”0”还有个重要作用你们知道吗? 出示:读、写出下面各数
通过大数的读写
进一步理解“0”的占位作用。
9、 师:如果去掉“0”不改变数的大小我们该怎样做? 出示:改写、求近似数
(1)把世界人口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人。
(2)把欧元硬币总质量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为( )万吨。
设计意图:体会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5、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分数、百分数及小数一起梳理一下。(重点是他们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巡视指导,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反馈。
复习的效果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通过整理和复习《数的认识》以后,我深有感触,六年级的学生马上面临毕业,在最后冲刺阶段,我必须认真思考如何上好复习课的问题,切实提高复习效率,为提高学生成绩和他们的后继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在复习《数的认识》时,知识点凌乱,内容繁杂,而且距离以前学习新知的时间较长,学生遗忘较多。为了提高复习效果,我把这一部分知识分成一个个小活动,精心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力图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活动一:通过介绍对人的认识,引出对数的认识从名称、意义、读写及作用等方面去复习整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引发今后对一个新数的认识从哪些方面入手,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活动二:通过阅读调查报告,生活中有关数字的一系列的图片上的数字,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汲取信息,既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存在意义,同时增强学好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增加趣味性,同时可培养学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生活的意识。
活动三:加强对比练习,掌握其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大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
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数的认识》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标准》表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她突出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二、课标解读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既应满足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需要,有助于走向社会;又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有益于启迪开发智力。是与学生现实生活及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关系、对他们有吸引力的内容。相反的,仅仅为了考试的内容从大中数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没有价值的数学。我们的周围处处有数学,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 例如:打电话不用数字不能通话 坐电梯不按数字不能上、下楼 坐公共汽车不用数字不行(分辨是几路;往哪个方向走;上车后买票找钱)买东西花钱时,不能不用数学知识(元、角、分的认识;简单的四则运算) 这些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都是有价值的数学。
2、学习“分类”之前先让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生活中什么地方有分类这个数学问题,它们是怎样分的。学生调查后汇报:超市中有分类,小食品放在一起,酒放在一起,面包放在一起,饼干放在一起„„书店有分类,大人书放在一起,儿童书放在一起,课技术放在一
起,艺术书放在一起„„,学生学习了按一定标准分类,马上将学到的分类方法运用到整理书包上,有的按学科内容不同整理,有的按书本大小不同来分。总之,方法不一,但总能将自己的书包有原来的无序整理成有序,锻炼了自理能力。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数学课程设计的领域应该是广泛的,这些领域里既有可供学生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也隐含着现代数学的一些原始生长点,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且,从面向每一个人出发,也能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