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推理法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华佗健康网
第l8卷2010年第2期 6月 四川解剖学杂志 SICHUAN J0URNAL 0F ANATOMY VOI.18 NO.2 June 2010 类比推理法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 戚正本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解剖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为了探讨形态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本文在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中采用类比推理法,讲授了骨骼肌的协作关 系、心腔内的房室瓣复合体及神经突触的结构等重要知识点与体育实践的联系。旨在对课堂教学法进行一种尝试, 以便增强学生们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兴趣和在体育实践中运用的表达。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类比;骨骼肌;瓣膜;突触 【中图分类号】G8o4.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005—1457(2010)02—66—03 运动解剖学[1]课程是体育院校中,与体育有关 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如何根据体育院校学生 的专业特点,探讨运动解剖学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 师们思考的问题。为了增强同学们对运动解剖学课 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本文在运动解剖学课程的 因此,作为教师要想完美地讲授和表达运动解 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与体育运动的联 系,与其说必要的教具能从感官上增强同学们的感 性认识,倒不与说教师必须通过讲课的方式、技巧和 姿体表演艺术的表达,来增强同学们的理性认识和 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笔者在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 中,对讲解骨骼肌的协作关系、心腔内的瓣膜复合体 教学中,对部分章节采用形式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 法进行讲授,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 结合的形式,阐述部分重要知识点与体育运动实践 中的联系,以增强同学们对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欲 及神经突触的结构时,采用形式逻辑学中的类比推 理法进行讲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1类比推理法在骨骼肌教学中的运用 望,以及合理有效地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表达。 1何谓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 似,从已知一类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知另一类对象 也可能具有该种属性的问接推理,简称类推、类比。 例如,人们发现植物的细胞内都无例外地存在着细 胞核,植物是生物,动物也是生物,植物有细胞结构, 进而可以推断动物的细胞也可能有细胞核。在这 里,从植物的细胞核推断动物的细胞核,就是依据两 种相近的事物内在的联系。又如声和光有不少属性 教师在讲授骨骼肌的协作关系时,是根据配布 于某关节周围的肌肉及其活动时,每块肌肉所起的 作用即力量大小不同,主要分为原动肌(主动肌和副 动肌)和对抗肌。常以上肢做负重弯举动作时为例 解释:此时肘关节做屈的动作,运动肘关节屈的原动 肌有四块,其中肱肌和肱二头肌为主动肌,肱桡肌和 旋前圆肌为副动肌;而对抗肌是肱三头肌、肘肌。如 果当上肢做负重臂上举屈伸或马步向前冲拳等动作 时,肘关节此时做伸的动作,其运动的原动肌是:肱 三头肌为主动肌,肘肌为副动肌;而对抗肌是肱肌、 肱二头肌、肱桡肌和旋前圆肌。如果按照上述内容 相同即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等现象,由此 推出:既然声有波动性质,光也有波动性质。类比推 讲授,教师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站在学生的角度, 理解比较困难。倘若用类比的方法结合体育运动实 践举例,效果截然不同。 理在论证道理的时候,能够使文字简练、浅显易懂是 人们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2]。 2类比推理法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长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主要采用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 例如:篮球运动是攻防相结合的综合性对抗竞 赛。篮球比赛中,比赛双方通过进攻(控球),努力将 球投入对方球篮;通过防守(防球、抢球),力争阻止 对方将球投入己方球篮,并获球进攻,最后以得分多 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 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 少决定比赛胜负L3]。在五人制篮球比赛中,甲乙两 队各五位运动员上场比赛,各队中其中一人为队长, 第2期 戚正本等:类比推理法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 其余人员为队员。比赛开始前,双方以掷硬币的形 式选发球权;假定甲队获得发球权,甲队就称为进 攻,而乙队就处于防守地位。无论甲队投篮是否命 中或传球时被乙队队员抢到球,此时双方地位便发 生相互变化;由于球被乙队夺得,乙队改称为进攻, 而甲队就处于防守地位。 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采用形式逻辑学的类比 推理法来理解骨骼肌的协作关系是最好的明证。在 这里,甲队类比为原动肌,乙队被类比为对抗肌;进 攻类比为骨骼肌收缩,防守类比为骨骼肌松弛即被 拉长。甲队进攻类比原动肌收缩,乙队防守类比对 抗肌松弛即被拉长。反之,乙队由防守地位转变为 进攻,而甲队由进攻被迫变成防守地位;那么,称之 为对抗肌的乙队改称为原动肌便收缩,而作为进攻 中的甲队就由原动肌改称为对抗肌即被拉长而处于 防守地位。比赛双方的参赛队员中,队长类比为主 动肌,其余队员类比为副动肌;队长负责指挥本队队 员的比赛活动,其余队员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此场比 赛任务。 从上述讲授中,可以得出,篮球运动的进攻与防 守是可以互变的;同理,在实际动作的肌肉分析时, 原动肌和对抗肌也是可变的,具体动作具体分析。 而在每场比赛中,队长及参赛队员是事先确定的,一 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同理,在肌肉活动中,运动 某关节肌群的主动肌和副动肌也是固定不变的。 2.2平类比推理法在心脏教学中的运用 人体心脏心腔内的房室瓣构成瓣膜复合体的形 式依附于心纤维骨骼上,由二、三尖瓣环、二、三尖 瓣、腱索和乳头肌四部分构成。二、三尖瓣环位于房 室口周围,由致密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 维组成,它是二、三尖瓣的附着处。二、三尖瓣、腱索 和乳头肌连为一体,经乳头肌连于心室肌于心壁。 如何理解心腔内瓣膜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一直是教 与学的难点。 在讲授心脏心腔内房室瓣时,笔者同样采用类 比的方式教学。因为,心腔内瓣膜复合体的结构和 功能与定点跳伞运动极为类似。定点跳伞运动是一 项难度较大的体育运动。在这里,天空类比为二、三 尖瓣环,二、三尖瓣类比为降落伞的伞包布,腱索类 比为伞绳,乳头肌类比为运动员。由于定点跳伞时, 受到跳伞空间的高度及风速风向的影响,跳伞运动 员操纵降落伞必须通过调节伞绳来控制降落伞的降 落速度达到定点跳伞的目的。如果运动员拉紧伞 绳,伞布不易撑开,降落速度快;反之,放松伞绳,伞 布容易撑开,降落速度慢。同理,乳头肌收缩、牵拉 腱索、尖瓣开放,心房的血液流向心室;反之,乳头肌 松弛、腱索紧张、尖瓣关闭,心房的血液不能流向心 室,使心室的血液流向大动脉。这样,既较形象的解 释和理解了瓣膜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又增强了学 生们的想象和记忆能力。 2.3类比推理法在神经突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神经突触的概念,是运动解剖学神经系统 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神经突触的传统概念认为: 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呈扣状或杵状膨大与另 一个感觉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接触,这个接触点 叫突触。该观点的特点是只有两种突触类型,即 轴一树突触和轴一体突触,均为单向传导方式,适合 用于周围神经系统。在教科书中所说的人体神经系 统的突触一般指化学突触,占大多数。电镜下,典型 的化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在田径运动中,接力跑是由四位男或女运动员 通过短跑和传、接棒技术组成的唯一的集体竞赛项 目 ]。如果用运动解剖学神经系统的突触知识理解 接力跑传接棒过程十分类似。运动员类比为神经 元,接力棒类比为神经递质,接力棒的红色端和白色 端分别类比为兴奋性及抑制性神经递质,传接棒过 程类比为神经突触。分析接力跑时接力棒的传递顺 序,不难理解第一个运动员即神经元,将接力棒即神 经递质交即突触前膜;交接部位即突触问隙;接即突 触后膜,接棒的第二个运动员即神经元,完成了接力 棒的第一棒的传递。以后传递过程以此类推,最终 完成了此次接力赛。 从整个接力跑的全过程,用神经系统的知识解 释,我们完全有理由可以理解为接力赛本质就是一 种神经信息的传递,即由数个神经元互相借突触联 接而成的一个神经元链,并传导某种专一的信息,通 过大脑皮质最高运动中枢调控全身各个系统,特别 是运动系统完成的神经通路。 3 对类比推理法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评 价 生理学认为:学习就是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 环境的变化而获得新的行为习惯的过程,而外界通 过感官进入人脑的信息被较长期贮存即记忆;,学习 和记忆是动物和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生理过程。心 理学家把学习作为动物和人经验的获得引起行为的 较持久的变化过程,记忆是人类复杂的心理机能,它 是人们在实践中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印象反 四川解剖学杂志 第18卷 映。 记忆线索的过程。 如何利用人的学习与记忆功能,作为提高体育 专业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兴趣和运动技能水平 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教师在讲授以实物形态为主的 运动解剖学课程时,虽然在教学中通过实验课的直 观、形象教学即采用标本、模型、挂图和多媒体教学 资料等辅助教学方式,无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以提高学生 们的短时记忆能力。与此同时,如果我们在某些章 节的知识点采用类比推理教学法进行讲授,通过类 比可以把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把难以记 忆的知识变得容易记忆,把容易混淆的知识变得清 晰,将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所学的知识保持一个相对 比较持久的记忆,就一定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类比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方法,类比也是一种联 想。要学好运动解剖学,要理解运动解剖学与体育 运动之问的关系,就要敢于联想,善于联想,联想利 于理解原理,联想容易获得两者之间的关系,联想可 以开阔思路。所以,类比推理教学法应属于讲授法 中的一种常用方法。类比推理教学法就是通过比 较、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等思维过程和形式,把科学 的客观性、逻辑性与一些艺术手法结合起来,使学生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善于应用 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和教会学生应用类比的方法进 行学习和记忆,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 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构建已学习的知识体系而形成 4 结束语 运动解剖学课程是体育院校的必修课,也是后 续课程和运动训练中必备的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如果从体育运动全过程的角度,使我们认识到:体育 运动是人的运动,既是人的生理活动,也是人的心理 活动。在体育运动中,所涉及到的运动解剖学课程 的重要知识点与体育实践的联系,实际上就是由一 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也是学习 与记忆的过程。因为客观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 的,其保留在头脑中的印迹也会相互联系。其中用 简练的文字,浅显易懂的事例说明或解释复杂问题 的特点,就是用某种一般去论证另一种一般来确定 论题真实性的一种类比论证方法。由此使我们感悟 到,采用形式逻辑学的类比推理法,将会引导体育专 业学生对学习基础理论的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 热情,开导学生们的视野,使他们懂得学以致用的道 理,各自结合自己的专项成功地在体育实践中研用。 参 考 文 献 [1]胡声宇.运动解剖学[M3.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338. Ez-I陈孝彬,张念宏.卫景福.教师百科辞典EM3.北京: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1987:34—50. [3]王贺立,周贤江.篮球实用教程I-M-I.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4:7-18. E43文超,周成之,郑恒等.田径[M3.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222—23Z.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