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万物简史」福利国家的多重终结者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万物简史」福利国家的多重终结者

曾经人们以为福利国家会天长地久,因为拥有选票的选民谁会投票把自己的福利给否了呢,而没有他们的选票,那些想革福利国家命的政客们又如何能上台呢,就是靠瞒天过海巧言令色上了台,发现自己福利受损的选民们不是一样可以把他们选下去吗?可是众所周知,福利国家还是崩塌了,那些最先实施福利体系的经济体如英美也是最先对其进行拆解的,在里根-撒切尔革命的旗帜下。那些一直迟迟不肯痛下杀手的经济体如南欧的希腊等,则被外人视为得了“福利症”的病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令一度被视为更人道的资本主义基石的福利国家体系,被人们弃之如敝履。

全球化和福利国家自身的巨大成功,被认为是福利国家体系最初最有力的终结者。《贝弗里奇报告》和新政时代的英美社会,如今回想起来似乎是资本家的善心和工人阶级的斗争精神完美结合或妥协的年代,但究其实是维系当时的经济机器继续运转的客观需求所逼:资本家既需要维系劳动力这一商品的再生产,也需要为避免大萧条重来让劳动者拥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而福利国家体系显然同时提供了满足这两个要求的解决方案。

全球化令资本家可以携资本满世界找廉价劳动力,如此一来维系劳动力再生产的需求就降低了很多。理论上讲,发达国家的劳动者可以运用自身的选票形成政治压力,阻挠或延缓资本家把工作岗位“流失”到后发国家和地区。但问题的吊诡在于,全球化不仅便利了资本的跨国流动,整个工作流程也在“全球价值链重组”这一高大上的名目下被分解了。也就是说,大型福特式工厂生产模式已经成了过时的恐龙,由此大规模劳动力得以聚集并组织起来的平台也成了过眼云烟。

其实在生产工序和模式被重组之前,劳动者之间已经发生了分化,不仅有了蓝领、高级蓝领、灰领和金领之分,还有了主要依靠薪资收入和主要依靠财产性收入的劳动者之分。劳动者的阶层分化,显然是福利国家的成就,然而这种分化也为其瓦解埋下了伏笔。

首先,随着越来越多制造业岗位的流失,人们更多在服务业就业,除了那些金融、IT、医疗等高端服务业的高技能人士外,那些低端服务业就职者的高度可替代性和流动性使他们很难进行自我组织。

其次,自矜于自身成就的新中产阶级更愿意相信自身的成功源于自身的天赋,而非福利国家体系通过公立医疗教育等对人力资源的投入。这一点在以成功黑人为首的少数族裔身先士卒反对《扶助法案(Affirmative󰀏Act)》方面体现的最为明显。

最后,人们对后现代消费社会的鼓吹,使更注重“自主性选择”的社会美学,取代了工业社会“强制性”的工作伦理成为主流价值观。如此一来,强调为消费者减税,而非为失败者投入福利,成为政治经济学的新时髦口号。不仅如此,以削减预算赤字和精准扶助的名义,将普惠型的福利体系瘦身成为失败者量身定做的福利碎片,更是成功将福利体系加以污名化。所以预想中的通过选票来保障福利国家的天长地久也就成了天方夜谭,选民们已经分化,渴求福利者发现自己很难理直气壮进行呐喊,而新富阶层则认为补贴失败者从经济学和道义的角度都站不住脚。

等到这个时候,里根撒切尔等供给派革命者的入场就水到渠成了。这也解释了为何削减福利在更发达一些的经济体遇到的阻力会比不那么发达的经济体要小,因为前者既是全球化的先行者,推行福利国家体系时的成就也最大。推荐阅读:《工作、消费、新穷人》

一个物品如何成为一个全球化商品,一个物品如何促进全球化,一个物品又是如何实现全球化制造?「万物简史」这个栏目将从“物品”出发,去看这些“物品”如何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它近期将会关注的内容包括,集装箱,铁路,水,迪士尼,气候,折扣,T恤,航海图,武夫,茶,香料,鸦片,咖啡,木材,旧衣服,贸易,大豆,宜家,阿拉伯,玉米,酒店,黄金,疾病,白银,皮毛,石油,天然气,西方文明,铁路股票大战,汽车,奢侈品,贫困,抗生素,瑞士旅游业,通用电气,有线电视,广告,探索频道,商人,车型,人民币,传教士,鸟粪,安利,冒险家,蒸汽机,瘾,航线,棉花,茄子,湖广填四川,尼加拉瓜运河,一汽大众,洗浴,纽约,农业,联盟,汇丰银行,登山,港口,棉布,欧元,亚马逊“优先配送”,除草,盗茶,废品,Zara󰀇症,荒野文化,利玛窦的地图,皈依者沈福宗,黑死病,鳕鱼,人类基因,下南洋,红衣大炮,经济中的野蛮人……题图来自󰀏flickr

喜欢这篇文章?去󰀏App󰀏商店搜󰀏好奇心日报󰀏,每天看点不一样的。好奇心日报󰀁,󰀁每个时代都有最好的媒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