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25例临床分析

来源:华佗健康网
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25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11T14:34:24.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4期供稿 作者: 彭发斌[导读]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胃癌根治手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

彭发斌(四川绵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 622655)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癌空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7年12月行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功能性胃癌空障碍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合并幽门梗阻的病人功能性胃癌空障碍发生率高达9.21%,显著高于术前未合并幽门梗阻病人的2.23%(P<0.05)。25例确诊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后均给予非手术综合治疗。结论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胃癌根治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术前合并幽门梗阻及行毕Ⅱ式吻合术为其易发因素。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动态检查一般能明确诊,确诊后采用非手术综合症治疗多可治愈。

【关键词】胃肿瘤 胃排空 胃肠吻合术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190-01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胃癌根治手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我院1993年1月~2013年12月间共行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407例,其中,并发功能性胃排空障碍25例。我们采用非手术综合疗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全部407例胃癌中,肿瘤位于近端胃者187例,远端胃者220例,术后并发功能性胃癌空障碍25例(6.14%)。其中,男性17例,年龄41~74岁;女性8例,年龄31~67岁。施行胃癌根治术后5~14d,病人出现呕吐,呕吐物为含胆汁的胃内容物,肛门排气、排便减少甚至完全停止,24h胃引流量超过1000ml。大多数病人不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偶见轻微腹痛。上腹部可有轻度压痛,多有振水音、肠鸣音减弱或正常,无气过水音。病人口服或经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60~80ml后行X线透视检查,见造影剂不进入或极缓慢进人输出袢。排除流出道机械性梗阻,排除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低钾血症等所引起的胃排空障碍,本组25例中,术前合并幽门梗阻者21例。 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在明确诊断后均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营养支持可以通过全胃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进行。适合地补充蛋白质,并少量多次输血,以纠正手术后的负氮平衡。适量补充各种微生物,以利于病人机体代谢的正常进行。同时,使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红霉素、西沙必利等,并辅以中药治疗。结果

术前合并幽门梗阻的病人的发生率高达9.21%,显著高于术前未合并幽门梗阻病人的2.23%(P<0.05)。所以病人均未行第2次手术,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中,7~10d缓解者5例,10~14d缓解者17例,14d以上缓解者3例。 讨论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胃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0.2%~6.0%。秦新裕等研究认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主要与手术创伤有关:⑴手术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增强了胃肠交感神经的抑制功能。⑵手术过程中损伤了迷走神经,进而影响胃肠动力。⑶手术损伤了胃的完整性,导致胃排空紊乱,是胃手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⑷手术导致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的紊乱,进而影响胃动力。另外,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存在影响胃肠动力的疾病,如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等。②术前胃肠道存在梗阻者的发病率较高。③消化道重建方式。采用毕Ⅱ式吻合者的发生率高于毕Ⅰ式吻合者。④清扫淋巴结的范围越广,越彻底,发生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几率就越大。⑤贫血病人可能存在的低蛋白血症。⑥发生腹腔感染,多为残端瘘和(或)吻合口瘘。⑦精神因素。⑧其它因素,例如血吸虫病、肝左叶增大压迫吻合口等。

依据《黄家驷外科学》提出的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标准,结合本组临床资料,我们认为,对于胃癌根治术后的病人,在拔除胃管后或者进食后以及饮食改变后出现上腹部饱胀,反复恶心、呕吐时,应首先考虑功能性胃排空障碍,需及时给予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我们一般选择76%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因为这种造影剂在造影检查后容易被胃肠减压管吸出体外,不致停留在残胃内而加重症状。通过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能够证实胃潴留、残胃无蠕动微弱,仅有少数病人可见造影剂呈漏斗状进人空肠输入袢。

我们认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属功能性疾患,在明确诊断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情况下应该坚持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多数病人可在2~6周内恢复。通过本组病例的治疗,我们的体会是:①心理治疗。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及恐惧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②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是关键。可通过全胃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③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其目的是减轻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和防止发生吻合口水肿,促进胃动力的恢复。④适时应用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红霉素、西沙必利等,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对于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有再手术的报告,但多是在无法排除机械性梗阻时施行,其效果也不理想。本组病例经非手术综合治疗全部痊愈。因此,对于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应首先考虑行保守治疗,慎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孙备,许军,周尊强,等.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6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456. [2]秦新裕,雷勇.胃肠动力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27-28. [3]余佩武,王代科.胃术后胃无力症的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707-708.

[4]余佩武。胃手术后胃无张力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1999,6:721~723. [5]顾晋,李明.胃十二指肠癌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002,23:453~455. [6]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67~1081. [7]刘然,张小峰,龚惠蓝.胃瘫的诊断与保守治疗,山西医药,2002, 45:36~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