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图式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图式在英语阅读中的具体作用。在研究中,作者应用了前测和后测的方法采集信息。测试的对象为英语专业28名大一学生。在后期数据处理过程中,作者使用了T检验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将图式运用于英语阅读之后,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表现更好,尤其是在预测、选择、推论方面。这正好反映了图式在英语阅读理解中三种主要的作用:预测、选择、推论。本研究在英语阅读方面对广大师生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图式;英语阅读;预测作用;选择作用;推论作用 1. 引言
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技能越来越受到英语学习者的重视,所以在各种英语水平测试中都把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然而,学生们实际的阅读能力与应用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人们发现即使没有基本的语言障碍,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也没难度,但还是不能很好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不能很好地完成相关阅读任务。其原因在于,学习者们只注重于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的提高,而忽视了与文章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的积累,即图式的积累。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从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和信息处理等方面为阅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笔者将分析图式的定义和分类,通过教学实验,分析总结图示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这将对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在校学生都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也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现有的图式研究
具有补充和丰富意义。
2. 图式的定义和分类
“图式”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科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81)提出的。英国心理语言学家巴特利特(F. C. Bartlett, 1932)首次应用了这一概念。他认为,图式是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是由过去的经验组成的。综合前人的理论,图式是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组织,人们在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建立新的图式,丰富或重建原有的图式。
大多数图式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度由三种图式决定,即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语言图式主要是指学习者对词汇的掌握和语言结构的了解。内容图式是指学习者对一篇课文的熟悉程度及狭义的背景知识。图式理论认为,学习者理解、吸收新信息之前,都
要将新信息与已知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形式图式是指学习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文章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越熟悉某种文章的结构,阅读时就越能把握其整体思路,就越容易理解。
3. 图式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随着图示理论与阅读理解结合的相关研究的发展,图式的重要作用愈显得突出。已有的很多研究都得出图式的应用对阅读理解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将这种“促进作用”明确划分出来并研究的不是很多。根据所能找到的现有资料,笔者主要集中讨论图式的预测作用、选择作用、推论作用。
预测作用主要是指读者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小标题、相关图片或描述,能对文章内容作出一定预测(Goodman,1970),
而这种预测是基于已有的背景知识。对于选择作用,王云华(2008)认为,图
式能够帮助读者选择性地加工阅读材料并且选择关键的或有用的信息。图式的该项功能使得读者能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图式的推论作用是指读者通过结合已有知识对阅读材料中的新单词、语义或后续发展能够作一定的推论(王云华,2008)。总的说来,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能够获得的资料也比较少。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阅读这一课题,受到语言学家、心理语言学家、认知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并在不断的研究和实验中提出了新的理论。学者们根据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探讨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Nunan(2001)认为图式理论在阅读中的应用强调读者已有的知识和经历对理解新事物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McDonough & Shaw(2005)指出图式理论对阅读阅读教学有着巨大的贡献,对于课堂教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具体到英语作为外语的阅读教学上, Long & Richards(2007)探讨了图式理论与二语阅读教学,他们指出图式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阅读文本本身不带有意义,只是指导读者建构或是搜寻自己已具备的知识即图式。根据图式理论的观点,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输入信息与头脑中已有图式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国外图式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学者们也对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做了深入的研究。田延明、王淑杰(2001)、张君棠(2010)、高帆(2011)都强调了图式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作用。以图式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方以珍(2011)提出了在阅读教学后期的教学方法。刘俊昌,陶恒香(2013)也在图式指导教师阅读教学上做了研究。他们认为教师应该在阅读中认真、全面地引导学生形成建构新图式的能
力。
在图式理论与外语阅读教学结合上,国内外学者从外语教学的多个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划分图式在英语阅读中的具体作用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笔者将重点围绕图式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5. 实证研究图式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三种作用 5.1 实验方法
笔者假设图式在英语阅读中有预测、选择、推论这三种作用,而此部分通过实际的教学实验来验证该假设。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某大学一个英语专业的班上的全体28名大一学生。做这样的选择是因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有专门的英语阅读课,就不会太占用他们的时间,而且更有专业针对性。笔者进行了前测和后测。在前测中,所有的被测都被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两篇英语阅读题。两篇阅读都是来自大学英语六级练习题,一篇是说明文一篇是议论文。每篇文章后面都有六个单选题,每题五分,而且当中有两题是预测类的,两题是选择类的,两题是推理类的。在测试前,笔者告诉被试测试中不可以作弊、查字典等。在进行后测之前,笔者给被试们进行了四个课时的阅读教学。授课内容包括图式内容的讲解和后测两篇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的讲解。后测过程中,被试进行了与前测一样的两篇阅读测试。两篇阅读材料内容与前测的不同,但是体裁(一
篇说明文,一篇议论文)、长度、难度、题数及分值、题型都是一样的。两次的测验成绩都被统计起来进行了T检验和分析。
5.2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表1 两次测验的预测类题目得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部分结果
人数 均值 方差 Sig. 前测 28 9.6429 5.43115 .000 后测 28 14.2857 3.77964 从表1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前测中,被试预测类题目得分的均值为9.6429,而后测中的为14.2857,后测明显比前测结果高出很多。前测中的方差为5.43115,而后测中的为3.77964,后测中被试预测类分数比前测的更集中。这两组数据展现了两次测验结果存在差距,说明图式在英语阅读中应用,对被试的预测能力是有一定作用的。在后测中,笔者对被试进行了图式知识及阅读材料相关背景(即图式)的教学。当被试具有这些背景知识时,他们可以猜测阅读材料的类型、框架结构、行文思路等,而且看完文章后还可能做出相关预测。但是,在前测中,读者不具备太多相关的背景知识,即使有相关背景知识可能没有完全被激活,所以被试在后测中的测试结果更好。这一显著性结果可由t检验中的p值来证明,Sig. 为.000(<.05),这说明前测和后测确实存在明显差异,测试结果是可信的,图式的运用确实
有助于学习者对阅内容和其他相关信息的预测,这刚好对应了图式的预测作用。
表2 两次测验的选择类题目得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部分结果
人数 均值 方差 Sig. 前测 28 9.6429 5.43115 .000 后测 28 15.1786 3.72234 与表1分析类似,从表2中可以发现被试选择类题目的平均得分在前测中为9.6429,在后测中为15.1786,体现了两次测验结果存在了明显差距。后测方差也明显低于前测,被试分数更集中在某个分数段。这两种数据都说明了图式对被试阅读理解选择能力的积极作用。由于笔者在进行后测前做了背景知识的讲解,被试能够更快更准确的选择出关键信息。一方面,他们可以对之前做的预测做出判断性的选择,另一方面,可以对阅读材料的关键信息做出选择。基于这样的背景,被试可以在选择类测试中做得更好。同样的,看两次测验的p值,也可以发现它小于.05,说明两次测验选择类题目得分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是可信的。
表3 两次测验的推论类题目得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部分结果
其实对于表1、表2和表3的分析都是类似的。从表3可以看到后测的被试推论类题目得分是明显高于前测的。但两次的方差较前两个类型的题目得分,差距要小一些,这可能跟推论类题目本身的难度相关,但是
后测方差还是较小,后测分数波动范围更小。这些结果都说明了图式的重要作用。阅读不是一个简单的字词句加工过程,而是各种意义在人脑中综合起来的复杂过程。所以阅读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与推论,而相关的背景知识或图式能够帮助这种推论。这可能就是后测中被试表现得更好的原因。后测p值(.000)<.05也证明了该比较的可信度,进一步说明将图式运用于英语阅读能够帮助学习者进行推论。
总的说来,结合实验数据和相关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图式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对阅读理解具有积极作用,这也证明了笔者在前面作的假设是正确的:图式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具有预测、选择、推论的作用。
6. 教学启示和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图式对英语阅读理解的作用,尤其是预测、选择、推论方面的作用。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可以发现图式在阅读理解中确实发挥了这三种作用。图式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材料内容,作出预测,对关键信息作出选择,并对隐藏信息作出推论译获得更快更准确的理解。这对英语教师和学
人数 均值 方差 Sig. 前测 28 9.4643 4.78022 .000 后测 28 14.1071 4.09462 习者都有一定启示。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该将背景知识这个成分虑进去;并且在进
行课堂设计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问题来激活学习者的相关图式,并帮助引导学习者建立新的图式。学习者也应该广泛阅读来增加扩大自己的图式,从而在阅读上获得更大进步。对于进一步研究来说,怎样使得图式的作用最大限度体现出来可以作为研究话题。
7. 参考文献
[1] 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0.
[2] Long, M. H. & Richards,J.C. Methodology in TESOL: A Book of Read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3] McDonough, J. & Shaw, C.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 A Teacher’s Guide [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4] 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0.
[5] Silberstein, S. Techniques and Resources in Teaching Read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6] 方以珍.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1, (5): 88-90.
[7] 高帆. 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1, (10): 91-92.
[8] 刘俊昌, 陶恒香. 基于图式阅读提升理解能力[J]. 学科教学, 2013, (7): 70-71.
[9] 田延明, 王淑杰. 心理认知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0] 王云华. 图式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J]. 基础英语教育, 2008, (4): 39-44.
[11] 张君棠. 图式理论与语篇分析理论的探讨--兼谈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1): 54-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