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言文整体阅读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来源:华佗健康网


文言文整体阅读 探微索义,把握精要

考试说明 文言文整体阅读,要求能理清课内文言文(语段)和课外浅显文言文(语段)的行文思路,能分析整文或段落层次,概括大致意思;理解一些词语、句子和文章(语段)主旨的关系,理解关键的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把握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线索,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用简要的语句概括;能正确感受文章、语段的启示意义,并能对文章所说的现象、文章表达的观点作简单的评述;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用以联系、分析所读语段。

题型分析 题型可能有:①实词(结合文义),虚词不考。②关键句子的把握,文体大意的理解。③翻译句子,这已降低难度,不强调词法句法,题目瞩目为“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的意思。”④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考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说

[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起,被任用]

[介词,从,被]

畎亩

[田亩,田野]

[音节助词,无实义]

中,傅

[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殷王武丁寻到他,用他为相]

[被举用,选拔]

于版筑之间,胶鬲

[起初贩运鱼和盐,

西伯(即后来的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他又辅佐周武王]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士

[即管仲,原为公子纠的臣子,

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君位,纠失败了,管仲被关押,齐桓公知其有才,起用他做相][狱官]

,孙叔敖

[春秋是

楚国人,隐居海滨,庄王知其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市井,集市]

[春秋时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双逃到楚

国。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故天将降

[赋予,下达,交付。]

大任

[责

任]

[介词,给]

[代词,这]

人也,必先苦

[使动用法,使„„痛苦]

其心志

[意志,感情。]

,劳

[使动用法,

使„„劳累]

其筋骨,饿

[违背,阻碍]

[使动用法,使„„饥饿]

其体肤,空乏

[使动用法,使„„无资产而受贫困之苦]

其身,

[使„„

[行动]

拂乱

[使动用法,使„„错乱]

其所为,所以

[介词,凭借]

[使„„心动]

心忍

坚韧]

性,曾人恒

[同“增”,增加]

[增加]

其所不能

[本来不具备的才能。]

[介词,在]

[常常]

[过失]

,然

[代词,这样。][以后]

能改;困

[困扰,忧愁]

心,衡

[同“横”,

阻塞,不顺]

于虑

[思绪]

,而

[连词,表顺承。]

后作

[奋起,指有作为]

;征

[征验,显露征兆]

于色

[脸色,表情上]

[表达]

于声,而后喻

[外部,国外]

[了解]

。入

[内部。国内]

[连词,如果]

无法家

[坚持法度的大臣]

[同“弼”,

辅佐]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于

[介词,在]

[灾难]

者,国恒亡。

[连词,表并列]

然后知生

[使„„生存]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答]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作者用名人的史实想说明什么?做什么论据?

[答]想说明造就人才,必须先经历一番忧患磨难。做事实论据。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过渡,承上启下。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5.全文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答]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来论证要想成就大事业,必先经历一番磨难。第二段谈人要有所作为达到“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第三段先正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由人生推论到治国,反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由此得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全文,谈谈颜回的故

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答]围绕“成材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可。

7.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也能成才”;现在也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答]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既有积极上进的主观因素,再加上良好的客观条件(顺境)更能促进人成材的观点来说,辅之以事例,言之成理即可。

8.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有不同的见解,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有的时候,有些过错是没有机会来改正的,所以,我们不能老是以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尽量避免出现任何差错。

9.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