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德钦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华佗健康网
种业导刊,2014年第3期 Journal of Seed Industry Guide 德钦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 阿 堆 (德钦县种子管理站, 云南德钦674500) 摘要:德钦县属云南省边远贫困县,自然气候较为特殊,农业生产环境复杂。为加速先进农业科技 成果在德钦的转化、应用,进而推进德钦农业发展,针对德钦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问题,提出发 展对策。 关键词:德钦;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4749(2014)03—0024—03 德钦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中麓,青藏高原 1.1.2 管理机制 六乡两镇农技推广机构由乡镇人民 政府主管,接受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业务指导。乡 镇农技机构的人事、经费、考核管理归当地人民政府, 业务、职称评定与县级农业主管部门挂钩,缺乏行之 有效的管理机制。 1.1.3机构设置 县级设有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畜牧 兽医局。农业和科学技术局下设农技推广中心,种子 管理站,土壤肥料工作站,植保植检站和农残检测中心, 农机培训站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畜牧局下设动物 南缘,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世界自然遗产“三 江并流”腹地,因受自然条件限制,全县山区半山区面 积较大,是云南省边远贫困县。“十二五”期间,在 各级部门的重视下,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 设施不断改善,农技推广普及率逐年提高,促进了农业、 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能力及农民生活水平得以 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发展现代农 业举步维艰。 1 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1.1 农技推广体系组成与机构设置 1.1.1 体系组成县、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 疫病防控中心,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动物卫生监 督所,草原监理站,动物卫生边境检查站;六乡两镇 设有农技站、兽医站。至2013年,全县有农技推广机 构26个(局属站所10个、乡镇站所16个)。至2013 年8月,在职专业技术人员98人。 构是目前德钦主要的推广体系,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组 织有:德钦县农学会,德钦县畜牧兽医学会,德钦县 老干部科技学会,葡萄专业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 2农业发展现状 2.1农业生产环境 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的力量有限, 目前种植业方面村一级尚无农民技术人员,畜牧业村 级农民技术人员50余名。 全县总面积7273km ,耕地面积8449.3hm ,基 本农田面积6213.1hm (2010年底),可利用草场毛 收稿日期:2013—12—30 作者简介:阿堆(1976一),男,云南德钦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种子技术工作。 24・ ・阿堆德钦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 面积106694 hm ,林地面积530530hm2;2012年末, 全县常住人口67268人,其中农业人口52296人;境 内雪山纵列,峡谷深切,最低海拔1840.5m(燕门乡 洛咱河与澜沧江交汇处),最高海拔6740m(卡瓦格 博峰),底河谷到高原面高差2000~2500m;气候属 寒温带山地季风气候,气温受海拔影响大,纬度影响 次之,全县大部分地区四季不明,冬长夏短,年平均 降雨量712.8ram,年均气温6.62 ̄C。由于自然条件特 殊,垂直小气候差异明显,农业生产环境十分复杂, 农技推广难度大,但总体上农业产业布局层次十分清 晰,优势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2.2农业生产现状 201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107万 元,同比增长12%。种植业产值9144万元,同比增 长13%。林业产值3832万元,同比增长14%。畜牧 业产值6437万元,同比增长1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 值1694万元,同比增长l0%;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 0.76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0.68万hm2,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0.13万hm ,葡萄种植面积 7 1 4hm ,中药材种植面积545hm ,优质马铃薯种植 面积666.7hm ,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45.53hm ; 全年粮食总产量27710t,同比增长6.9%。主要农 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葡萄产量达4000t,产值1440 万元,核桃产量5838t,松茸产量358t。全县农机 总动力3224万kW,同比增长7.5%;全年肉类总 产量35l3t,同比增长24%。牛奶产量6178t,同比 增长5%。禽蛋产量223t,同比增长13%。大牲畜 年末存栏6.2万头,同比下降4.8%。生猪年末存栏 5.8万头,同比增长l1%。羊年末存栏4.29万只, 同比下降3%。 3存在问题 3.1 机构人员配备不足,配套设施薄弱 随着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有关文件精 神,德钦县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不断得以健全,部门 职责、职能明确。但目前仍有两个问题影响到机构的 职能作用:一是人员配备不足。县级推广机构中,有 三个站目前工作人员不足两人,有五个站为“一套人 马两块牌子”;17个乡镇站所中,目前有一个乡级推 广站只有一个农技人员,机构设置逐步健全,但人员 配备明显不足。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现有办公设施条 件跟不上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县级农业推广机构目 前虽有较为固定的办公场所,但与机构相应的配套设 施不够完善,诸如办公室、实验室仪器设备缺乏、老 化,无固定的试验、观测基地,农资仓库面积少,部 分乡镇站所仍在使用20世纪8O年代所建的办公用房, 办公条件简陋。 3.2农技人员管理体制不畅,机制不活 由于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双管”,乡镇农技人员 在工作上要听从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两方面 的安排,两方对农技人员待遇都较少顾及,乡镇农技 工作者面临“双管,双不管”的尴尬局面,使农技人 员产生懈怠心理,加之基层农技机构没有明确的科技 目标任务,农技人员从事专业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在 进行农技推广时出现县、乡两级推广机构脱节现象。 因缺乏有效的考评考核机制,有些乡镇农技人员被抽 调从事非专业工作,造成农技人员“在其位,不谋其职” 的情况,影响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给基层农技推广 队伍的服务能力、形象、稳定造成影响。 3.3 现有农技推广队伍不能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 需求 “十二五”期间,德钦县根据产业规划布局,对 种植业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调整,2012年全县小麦、玉 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除外,优势特色产业情况包括葡 萄、中药材、青稞、优质马铃薯,无公害蔬菜。由于 目前从事农技推广的多为农作物、植保、农机、畜牧 等专业毕业,对中药材、葡萄、蔬菜产业的技术推广 及技术指导,需要进行临时学习才能勉强胜任,其指 导效果不甚理想,现有的农技推广队伍不能满足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人员的需求。 3.4推广经费有限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0.2%,发达 国家的投入已超过5%,世界平均水平为1%,云南农 业科技投人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15%,德钦县的 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lo0%为财政全额拨款 ・25・ 阿堆德钦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 单位,由于财政不能自给,只能满足工资,推广经费 列支有限。 4发展对策 4.1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基础设施的管理 近年来,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逐年加大了对农技推 广设施、设备的投入,但由于维护、管理办法滞后, 基础设施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特别是乡镇农技推广 机构,其办公,仓库设施均为农业主管部门投入建设, 但管理权在当地政府范围,安排乡镇其他站所共用办 公场地,农资专用仓库挪作它用现象时有发生。根据 现行((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相关 规定,应及时制定农技推广基础设施管理办法,保障 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生活条件。 4.2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强化服务能力 首先要加强对现有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建 立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制定培训 计划,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项目——农 技人员培训工作,积极支持农技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 训,更新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其次, 根据现有的优势、特色产业,引进、吸收不同产业的 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农业科技 推广队伍。另外,保证县、乡镇两级农技推广事业单 位岗位比例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100%。实施以上举 措,能切实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优化队伍结构, 增强农技服务能力。 4.3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新型农民培育 德钦县由于地处边远民族地区,科技文化事业相 对落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比例远高于 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输出,文化 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从事二、三产业,使直 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文化素质进一步下降,接受 先进技术能力弱,制约着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因此 要切实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开展多形式的农业职 业教育和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和转 产就业能力,逐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 型农民。同时,培育、发展农民技术人员及农民专业 合作组织,多管齐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发 展现代农业奠定基础。 4.4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调动服务积极性 ・26・ 如能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人事、经费、管理权 归到县级农业主管部门,接受乡镇政府部门的监督, 无疑对农技推广十分有利。但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 业务主管部门应该与乡镇政府共同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法 第 二十九条规定: “对在县、乡镇、村从事农业技术推 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应当以考核其推广 工作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实绩为主”,结合当地农业生 产实际,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人员岗位目标考核制度。 对专业技术岗位进行清理,调整;对未从事专业技术 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时不予通过,对绩效 突出的农技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充分调动技术人员服 务积极性。 4.5创新服务方式 县、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属“垄断”型农业技 术推广主体,其推广机制存在行政倾向性强,市场导 向性差的弊端, 农业技术推广法 明确规定,农技 推广要在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遵循先进性、适用性和 安全性原则。可着眼市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龙 头企业基地生产技术指导等多方面、多渠道开展服务; 在经费保障的前提下,长期实施农技指导员包村、包 户制度。 4.6完善农业推广筹资渠道,加大推广经费投入 一是政府财政应根据有关规定切实保障农业推广 经费的到位、投入;二是改变目前单一的投入渠道, 逐步探索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多投资主体 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模式。就目前而言,可鼓励龙 头企业,合作组织投资农技推广事业,逐步建立完善 农业科技投资机制,补充农技推广经费不足。 参考文献 [1] 德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德钦年鉴(2006-2010)[M】.昆 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 [2] 温春生,李玉萍,梁伟红,等.云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现状与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1(O1):69—75. [3] 葛严鑫.浅谈基层衣技推广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 农学通报,2011(21):29-31. [4]马元新,王修明.金安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思考[J]. 现代农业科技,2007(04):127—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