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效率与效益提升—切换改善
生产线效率与效益提升—切换改善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所有的工厂都希望尽可能地提升生产线的效率,使产出实现最大化,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停线损失。但是,由于终端产品的多样性和小批量化发展趋势,以及新产品导入的速度不断加快,致使生产线需要频繁地进行切换,并导致稼动率(working ratio)的低下。
案例:
松下电器机电(中国)有限公司FA事业部CSE部(以 下简称松下CSE部)提供诊断咨询服务的一家客户(以下简 称X工厂)共有4条SMT生产线,产品以摄像头为主。
2007年,X工厂一条生产线的切换频率为1次/3~4天, 切换产品品种一个,平均切换时间为40分钟,所以切换对 于生产线效率的影响不大。进入2008年后,X工厂平均一 条生产线每天切换5~6个品种的产品,切换时间损耗占到 了生产线运行时间的14%左右(40分钟/次×5次/24×60分 钟),生产线效率明显下降,改善迫在眉睫。
松下CSE部接受了X工厂提出的服务支持要求,并在该工厂开展了切换改善活动。
生产线运行分析
现场观察 首先,我们选择了X工厂的一条生产线(以下简称 L1线)进行了运行现状分析。
L 1线的设备配置为:松下SP28锡膏印刷机+两台 CM202高速贴片机 + 一台
CM301泛用机(多功能机)+ 一 台千住回流焊炉组成。
参与切换的人数为4人:包括作业员2人,技术员和回流焊后检查员各1人(如图1所示)。
松下CSE部的人员对X工厂L1线既有的整个切换过程做 了认真的观察,对负责切换的所有现场作业人员的操作动作、顺序和时间进行了记录,形成了图2的切换观察表,表 中的每种颜色代表一位作业人员的操作过程。根据记录, 平均切换时间为43分钟。
人员调查及问题发现
对切换过程观察和记录后,我们与作业人员进行了交 流,询问其对既有切换过程合理性的看法,他们均认为切 换动作已经做到了熟练和迅速,切换时间也已经达到了最 短,提升空间已经不大。
但是,我们却从实际观察和图2中发现了以下主要问题:
1、离线(off line)准备工作不充分;
2、作业人员对作业的内容不明晰、操作顺序不合理;
3、料架、治具(jig)、工具放置位置不合理;
4、最关键的是,印刷机没有提前切换。
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和对图2的分析我们发现,作业人员对于切换 中的工作分类不明确,他们错误地认为,切换中动作熟练 且速度快就就是切换效率高。由此可以看出,X工厂的工程 及作业人员对于高效率切换的认识模糊,并没有真正地理 解和掌握。
在进行具体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关于内部处理 时间和外部处理时间的定义(见图3)。
所谓内部处理时间是指机器停止时才可以进行操作的 时间,如吸嘴更换、支撑销更换等操作所用的时间。外部 处理时间是指切换过程中可以提前准备,在不停机的情况 下可进行工作的时间,如下一机种的钢网、料架、支撑销 排列准备等操作所用的时间。
接下来,我们对X工厂L1线的外部和内部处理活动的步 骤进行了如下分析(见图4):
步骤一:通过对切换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得到了总的 切换时间,并详细了解了切换过程中作业人员的动作、操 作流程及所用时间;
步骤二:将切换时间内的工作内容划分为外部和内部 处理两个部分;
步骤三:确认可以通过辅助工具转换成外部处理的内 部工作部分;
步骤四:对以上三个步骤的工作进行复审确认,在实 际切换中进行优化改进,并最终制定出标准的切换作业流 程书。
改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在最终确认了内部和外部处理工作的内容 后,针对切换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提案:
问题一:离线准备工作不充分
发生原因:不明确内部与外部处理的工作内容
改善提案:首先划分内部 和外部处理工作内容,并把所 有的外部工作列成清单(见图 5),切换工作前把所有外部处 理的工作提前完成。
问题二:作业人员对作业内容不明晰、操作顺序不合理
发生原因:人员对切换流程不明晰
改善提案:首先,提升工程人员对于高效率切换的意 识,掌握科学的切换步骤,制定出切换作业的标准指导书 (见图6)。
其次,根据作业指导书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开展作业 指导,使每位员工有明确的高效率切换意识。
第三,保证切换作业流程从前到后执行,平行地完 成切换工作(见图7);如5分钟后完成印刷机和高速机 CM202-1的切换工作,10分钟后完成高速机CM202-2和 泛用机CM301的切换工作,等等。
问题三:料架、治具、工具放置位置不合理 发
生原因:工程及作业人员无明确的高效率切换意 识,料架摆放区域不合理
改善提案:首先,在第二项改善提案的基础上,重新 规划料架的摆放区域。切换开始前,把原本在料架区域的 料架车移至对应的机台旁,减少切换人员移动时间,同时 为减少作业人员在安装料架时确认位置的时间,在安装料 盘的同时在料架上标识安装工作台的位置(见图8)。
其次,使用治具小车(见图9),放置切换使用的吸 嘴、支撑销、治工具等,减少作
业人员的移动时间。
问题四:印刷机没有提前切换
发生原因:工程及作业人员无明确的高效率切换意识
改善提案:在印刷机不是瓶颈站的情况下,切换前 30分钟连续印刷,把前机种剩余的PCB印刷完并放入周 传箱,印刷机开始提前切换;同时,使用切换小车(见图 10),放置下一机种使用的钢网、支撑销、贴好膜的试印 PCB等,减少作业人员的移动时间。
改善结果
通过我们的改善活动,X工厂L1线的切换时间已经由活 动开始前的平均40分钟/次,缩短到改善后的15分钟/次(见 图11)。
在实际效益方面,在将切换时间从原来的40分钟/次减 少到改善后的15分钟/次后,X工厂的四条SMT生产线每月 增加收益约11万元,效果非常显著(见图12)。
在带来收益的同时,X工厂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切换标准 流程并培养出自己的切换人才,从而在新人加入时由公司 的切换专家按照切换流程进行培训,即使在大批新人进入 工厂时,切换时间也没有大的波动,生产线始终保持着稳 定的日稼动率。这是在松下CSE部改善活动中获得的无形 资产。
此外,X工厂的其他分厂相继进行了相同的切换改善活 动,也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结语
在实际的切换中,虽然每家工厂的产品、设备会有所 不同,但追求高效率的切换意识和流程都是相同的,希望 通过本篇案例分析能带给您在机种切换方面的改善启示, 为您的工厂减少切换时间、提高切换效率,并建立起自己 的切换标准程序而有所帮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