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数学3年级算数薄弱点汇总:80%的学生遇到过!(附各年级十大易错重点题)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三年级算数薄弱点

薄弱点 1.估算 2.时间的计算 3.秒的认识 4.两位数减两位数 5.两位数加两位数

薄弱分布 22.19% 14.26% 13.63% 11.42% 11.29%

家长怎么抓 1. 填空题

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估算的填空题,如黑板长 4(),课本宽 18( ), 一条大青鱼重 2( ),一辆卡车载重 2(),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教 学单位的观念,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

2. 凑整估算

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 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3. 时间算法要清楚

时跟时相加减,分跟分相加减,满 60 分进 1时,不够时 1 小时作 60分。

4. 两位数加减法口诀

个位减不过时,要从十位借,借一当十。从十位借,要打借条,也就 是退位点一定要标记。十位上被借走了 1,计算十位时一定要记得减 去这个 1。

十大易错重点题 (三年级)

【易错 1】合理计算经过的天数

(1)小丽学校 2015 年的寒假从 2 月 3 日开始,到 2 月最后一天结 束,寒假一共有(

)天。

(2)小林参加军训活动,从 8 月 27 日开始,到 9 月 5 日结束,军 训了(

)天。

【问诊】首先要注意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然后看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建议可以用列举天数的方式 解答。本题的具体解答如下:

(1)首先确定 2 月有多少天,因为 2015 是平年,所以 2 月有 28 天,所以从 2 月 3 日开始到 2 月 28 日结束,一共经过:28-3+1 =26(天)

(2)首先可以看出题目中的时间是跨月份的,所以计算的时候,应 该分两段时间来计算:8 月 27 日到 8 月 31 日(因为 8 月有 31 天)一共有 31-27+1=5(天)、9 月 1 日到 9 月 5 日一共有 5 -1+1=5 天。所以一共军训了 10 天

【易错 2】求经过的时间

李叔叔上夜班,他晚上 8 时 30 分上班,第二天早上 6 时下班。他 夜班要工作多长时间?

【问诊】这题考察的是对计时法的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普通计 时法”和“24 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其次,对于求这种跨度不是 一天的经过时间,建议把时间分两段进行计算。因为 24 时计时法 中,一天的 0 时同时是前一天的 24 时,所以以 0 时为界,前面为 一段,后面为一段。在本题中,为了计算方便,先把普通计时法转 换为 24 计时法:晚上 8 时 30 分是 20 时 30 分、早上 6 时是 6 时,所以两段时间是 20 时 30 分——24 时、0 时(24 时)——6 时,分别计算时间:24:00-20:30=3(时)30(分)、6:00- 0:00=6(时)、6 小时+3 小时 30 分=9 小时 30 分。 【练习】我每天早上 9:00 上班,下午 5:00 下班,中午休息 1 小 时,我一天工作几小时?

【易错 3】右图中,长方形被分成甲、乙两部分,这两部分的 ( )。

A、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B、周长和面积不相等 C、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D、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

【问诊】周长指的是一个图形(或物体)一周边线的长度;面积指 的是一个物体或图形的面的大小。所以我们来看甲、乙的面积,很 明显甲的面比乙的面大,所以甲乙的面积不相等;再来看周长,根 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我们可以知道,二者都是由分别相等的 两条边和一条公共边组成的,所以周长相等。 【练习】比较下面两个图形,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 B.甲、乙的面积相等,但甲的周长大 C.甲、乙的周长相等,但乙的面积大

)。

【易错 4】填表题

【问诊】这种类型的题目是比较常见的,这一题包含的知识点比较 全面了。首先,既有周长的计算,也有面积的计算,而这正是学生 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其次,关于边的条件,有的用同一单位表示, 有的用不同的单位表示,所以一定要仔细读题,看清单位是不是统 一,如果不统一,第一步就是要统一单位。此外,还考察了学生对 面积、周长公式的掌握程度,给你周长,让你求边长。

建议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按以下的步骤解题:

(1)统一单位。比如长 6dm,宽 3cm 的长方形,你要统一成长 60cm,宽 3cm 的长方形;

(2)确定所求。如果是求面积,要调用面积公式;如果是求周长, 调用周长公式;如果给出正方形周长,求边长,调用公式:边长= 正方形周长÷4;

(3)套用公式,列式计算。

(4)检查得数是否有单位。单位要匹配,周长对应周长单位,面积 对应面积单位。

【练习】(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36 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 积?

(2)求一个面积为 49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易错 5】商店有三种钢笔,价格分别是 8 元、15 元、24 元;有 两种笔记本,价格分别是 6 元、9 元。小亮带 100 元去商店购买钢 笔和笔记本。

(1)买 1 支钢笔和 3 本笔记本,最多要用多少元?最少呢? (2)买 1 支钢笔和 1 本笔记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 【问诊】在这一题中,有几个关键的词语:最多(少)要用、最多 (少)找回,一定要搞清楚“要用”是指的买东西花掉钱,而“找 回”是指买东西剩下的钱。搞清这一点后,再去判断“最多(少) 要用”是指买价钱最高(低)的物品花的钱,“最多(少)找回” 是指买价钱最低(高)的物品后剩下的钱。

所以现在我们来看问题“(1)买 1 支钢笔和 3 本笔记本,最多要 用多少元?最少呢?” 最多要用多少钱,就是去买价格最高的物 品,也就是 1 支 24 元的钢笔和 3 个 9 元的笔记本,列式为:24+ 3×9=51(元)。类似的可以解决最少用的钱。问题“(2)买 1 支 钢笔和 1 本笔记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中,要求最多找 回的钱,那么就要花去最少的钱,所以购买的是价格最低的钢笔和 笔记本,列式为:8+6=14(元) 100-14=86(元)。类似的 可以解决最少找回的钱。

【易错 6】

【问诊】没有真正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看到题目 中的数字就列算式,根本不看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还有就是一 部分同学计算出错,致使最终结果出错。

建议:刚开始做题时,可以在练习本上适当地写一下等量关系式, 分析清楚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再列式计算。从问 题出发,找出条件中相应的数学信息,利用数学信息,确定先算什 么,再算什么。

【练习】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

【易错 7】商店中一件上衣 76 元,一件连衣裙 22 元,一顶帽子 8 元。

(1)买 4 条连衣裙比买 1 件上衣多花多少元? (2)连衣裙和帽子各买 4 件,150 元够吗?

(3)买 4 条连衣裙的钱,如果买帽子,能买几顶帽子? 【问诊】没有读懂题意,没弄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或者在列 带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时,忘记加上括号。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 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对小括号作 用的认识以及敏感性。可以让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 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看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否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一致,及时发现列式中的错误,保障问题能 够正确解决。

【练习】面包每袋 3 元,饼干每盒 9 元,买 3 袋面包和 1 盒饼干, 应付多少元?

【易错 8】 把 20 个桃子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这些桃子的 ( ),3 份是这些桃子的( )。

【问诊】这类题目是考察的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很多同学没有理解 平均分的意义及“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和区别,导致错误。用 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时,首先要看清楚平均分的总份数是 多少,然后再看是取其中的几份。提醒学生“其中的几份”作分数 的分子,“总份数”作分数的分母。

【练习】小明有 4 块巧克力,吃了 2 块,他吃了的是原来总数的 ( )。

【易错 9】一本《故事大王》15.6 元,比一本《谜语》贵 2.8 元, 一本《谜语》多少钱?

【问诊】考察的是小数减法运算。在用竖式进行小数的减法运算 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错误:(1)相同数位不能对齐; (2)当被减位某一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 1 却没有退 位;

(3)整数部分相减得 0 时,没有把 0 落下来。

建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减数、被 减数的小数点对齐。此外,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先看明 白题目给了什么条件,隐藏了什么条件,利用这些条件要解决什么 问题,然后才能下笔做。

【练习】丁丁用一根 4.3 米的竹竿测量一个水塘的深度,竹竿入泥 的部分是 0.3 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 1.2 米。这个水塘深多少米?

【易错 10】青青、红红和方方三个小朋友百米赛跑的成绩分别是 12.6 秒、13.4 秒、13.3 秒。请问( )跑的最快?

【问诊】解决此题首先你要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在赛跑中,用时越 少,跑的越快。很多同学搞不清楚这一点,以为时间越大,跑的越 快。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后,你还要明白小数如何比较大小。有的同 学对小数的认识不够,有的认为小数都比 1 小,有的认为小数的大 小与小数的位数有关,认为小数的位数越多,小数越大。一定要弄

清楚比较小数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当整数部分相同时,比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 个小数就大。

【练习】比 1 大,比 1.5 小的小数有( )个?

A.100

B.1000

C.无数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