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华佗健康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侯强

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03期

摘 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在校中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有的心理脆弱,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极为迫切。学校应大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教师担负起实施心理教育的重任,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环境;教育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有的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个别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青松翠柏,名人画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晨曦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个别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踩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劣习无所不为,任其发展必将影响整体。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所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于是在校园内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个角落安放了8个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竖起标语牌,写上“碧草青青,足下留情”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改变评价方式。如果教师凭主观感情,偏袒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言不逊,这无疑给一大部分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的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借鉴外国教育的优点,外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呵护关爱学生。 三、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因篇幅所限,社会因素在此暂不谈及。)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对于预防和改善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值过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石,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切实担负起实施心理教育的重任,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渭县锦屏初级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