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设计

来源:华佗健康网
总第7l5期 课堂经纬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设计 焦东林 (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江苏省211_500) 摘要: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堂上常用的教学形式,然而实验教学常常看起来很热闹,而效果却不理想,好的实验教学的设计能 提高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关键词:实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O6—3315(2013)01—067-001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可以发现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 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 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科学知识,发 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 展能力,训练和培养了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下面就如何 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是科学课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 进行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教学的设计,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 一、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教师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必须了解儿童的认知水平,心 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新奇的问题情境对学生 理特点,根据儿童可能提出的问题去找材料,选择材料,选择那些 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实验课的问题 与揭示科学概念密切相关的、有吸引力的,使用时有安全感的,并 情境时,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要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选择 适合儿童自行探究的材料。并且尽量选择学生生活中身边的材料。 既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又和所研究的问题有密切联系的事 因为儿童身边的材料能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使他们感到科学研 物。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又可使学生体会运 究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如在教学《水的浮力》时,我们不仅准备了 用理想化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的重要作用,并为课堂中主要问题 常用的实验材料——水槽、气球、泡沫塑料、木块、乒乓球、钩码、瓷 的研究建立基础。 片、小石头、皮筋等,还特意准备了棉线、弹簧秤、平衡尺,让学生探 例如《热的传导》一课,课的开始教师就说:“你们见过烧不死 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有的小组利用皮筋和 的金鱼吗?今天老师就让你们看看。”然后,老师把一条活蹦乱跳的 棉线绑住小石头,把它放入水中,弹簧秤的指针向上移了一点点, 小金鱼放入一个大试管中,把试管斜夹在铁架上,用酒精灯对着试 说明钩码在水中也变轻了,受到了水的浮力;有的小组在平衡尺的 管的上部烧,试管上部的水烧开了,而金鱼仍然自由自在地游来游 两端用棉线各挂一个钩码,先让它们平衡后,再端起水槽让平衡一 去,教师说:“看来这条金鱼果然是烧不死,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 端的钩码没入水中,这时平衡尺就会向没有没入水中的钩码那边 来吗?”同学们看后都惊叹不已,对这个现象感到惊奇,纷纷提出了 倾斜,说明没入水中的钩码也变轻了,它也受到了水的浮力。孩子 想探索的问题。如:为什么金鱼烧不死?用酒精灯在试管底部烧,金 们利用这些材料在动手操作中,获取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 鱼也烧不死吗?等等。探求愿望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学生真想马上 悦,增强了探究兴趣。 就得到问题的答案,从上课的开始就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逼真、 三、通过研究结论的交流与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生动、形象、有趣,学生会在趣中生疑,疑中求知,在愉快的情趣中 小学科学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 主动进入思维状态。 实验研究在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性,还应使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 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每次实验研究之后,仍然应该重视实 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鲜活”的问 验的结论。而实验结论的归纳过程,应充分考虑每位学生实际研究 题情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探究的动力,还能 的差别,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师生互评的方式来进行,使每位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催化剂”。 学生都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研究情况:成功的关键在什么?是否还 二、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可以进一步改进?结果不理想或失败之后,又获得了什么经验?这 运用实验方法进行自主的科学探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样,既使实验成功的学生树立了信心,得到了继续学习的动力,也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应享有比一般课堂更大的自由度。为了实现有 使暂时未获得成功体验的学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使他们懂得经 效的科学探究和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及实验能 验的积累是学习必须经历的过程,同样是实验研究的一种收获。 力的训练和培养,应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从对实验研究问题的猜 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还必须做好对课堂隋况的反 想与假设、实验实施方案的制订、实验的操作、观察与记录等方面 思和总结。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他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实验、 为学生顺利地进行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深化实验、完善实验。通过教师自身的反思,可发现教学设计中存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 在的缺陷与不足,不断提高对实验课堂的驾驭能力,为切实培养和 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 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及实验能力而努力。 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 作者简介:焦东林,1966年生.本科。小学高级教师。六合区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曾获江苏省小学科学技能操作大赛一等奖.江苏省教具制作二等 奖。致力于研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让孩子在实验中成长。在实验中体验快乐。 一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