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
1.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明确从众心理行为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现象到领悟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
1、明确从众心理行为的作用。
2、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否的能力。 教法、学法 启发诱导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欣赏笑话两则《排队上厕所》和《原来是头牛》。
设问:从这两则笑话中不难看出这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到这是一种随大溜的现象。
教师引导:这种现象也叫做从众心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教师总结:
2、展示目标1、2、
3、学生自学
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自学 1、什么是从众现象?
2、从众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怎样认识从众的作用? 4、尝试练习
根据以下的情境,说说“从众”有什么作用?哪些作用是积极的?哪些作用是消极的? 1、考试前,很多同学在教室里紧张地复习功课。小钟在进教室前还和同学说说笑笑,一进教室马上不笑了,并且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开始复习功课。
2.周末大扫除,两位同学扫完地后,将扫把从远处扔向卫生角,劳动委员看见后,默默地将扫把摆放整齐。两位同学看见后,羞愧地低下了头,在以后的劳动中将劳齐归位。 5、点拨讲解:从众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从众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影响。在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影响,避免消极的一面,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1
这样,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与和谐。 6、达标测试
学检:1----10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走向自主 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活动: “请你来评判” 提出问题:这些同学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探究过程:学生会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回答是盲目从众。 老师继续提问:这些行为有什么危害? 教师引导:我们应避免盲目从众,走向自主。自然引出课题。 2、 展示目标 3、学生自学 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自学 1、 导致盲目从众的原因有哪些? 2、 怎样克服消极的从众心理? 4尝试练习环节一:析原因——了解导致从众的因素 课件展示: 故事一 1976 年出生的李强是独生子女。 上初中时,班里的男生都喜欢打电子游戏,李强为了能和大家有共同语言,自然也沉迷其中,因此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初中毕业后,他只考上了一所中专,这引起了父亲的思考。 1996 年,在李强中专毕业前一个月,身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教授的李父决定与儿子签订一份“亲子双向自立协议”。这个协议规定:父亲不用管儿子,儿子也不用养老子。“协议”中李强承担的责任包括:自己承担高等教育的经费;自己谋业、自己创业;自己结婚成家;自己培育子女。爸爸妈妈承担的责任是:自己储蓄养老费和医疗费;日常生活自我料理;自己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探讨:1、李强跟随同学打游戏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2、根据材料分析张龙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过程:1学生探究认识到李强的行为是盲目从众行为。 2:教师引导:李强只看到打游戏可以拉近与同学的距离,但是没有看到打游戏的危害,大家想想玩游戏有哪些危害? 根据学生的回答(影响健康、影响学习,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引导学生得出盲从
2
的第一个原因——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提醒学生注意看此材料提到“班里的男生都喜欢打电子游戏,李强为了能和大家有共同语言,自然也沉迷其中,这样总结出产生盲目从众的第二个原因——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 李强抵制不住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说明了李强再某一方面有所欠缺,大家想想是哪一方面? 学生:抵制外界不良影响的能力。 老师:很好,正是缺乏抵御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这样总结出产生盲目从众的第三个原因——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最后老师点拨青少年的特点:知识少、阅历浅、经验少、依赖性较强、自信心不足,这些也决定了青少年易产生盲目从众。 知道了盲从的原因之后,那我们如何来避免和克服盲从呢? 环节二:解惑——克服消极从众的措施 设问:李强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会一落千丈? 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到小真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的原因就是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教师设问: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过程:学生通过探究认识到要避免盲目从众,就要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 老师点拨: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对人对事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既不轻信他人的暗示和影响,又要慎重考虑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既不迷信和盲从他人,也不固执己见。 教师归纳:此外,我们还要做到心中有原则,我们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意愿行动,而不轻信他人。如果能够自觉抵制来自多数人的不合理的压力,抵制不良影响,自主的做出坚持正确选择,那么,盲目从众的现象就会从我们身上消失。 [课堂小结,归纳反思] 教师进行归纳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导致从众的原因各种各样。我们要克服消极从众,避免盲目从众,走向自主。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只要同学们有决心、有毅力,就一定能让消极从众现象从我们的身上消失。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从众与自主,让学生了解从众的分类双重作用,明白盲目从众的三条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独立自主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摒弃盲目从众,做自己、做优秀的自己 课题 透视“追星” 课时 1 主备人:刘玲 教学目标:
3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追星”是一种正常现象,理解“追星”的原因,掌握“追星”的利与弊。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追星”现象,能够深刻剖析“追星”利与弊,学会将“追星”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走出“追星”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追星”观,从深层次去认识明星与偶像,将偶像所代表的精神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追星”的利与弊 【教学难点】 偶像崇拜的原因 教法、学法 : 问卷调查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透视“追星” 明星荟萃——flash明星动画 《我是明星》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会因为一个人的成功而欢呼雀跃,也会因为这个人的失败而悲痛欲绝,为了能和这个人见上一面而不惜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他们会受这个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是人生轨迹。你知道他们是谁,又是谁会让他们如此神魂颠倒? 2、展示目标 3、学生自学 (1)青少年崇拜明星的原因有哪些? ( 2)“追星”的原因是什么? ( 3)怎样认识“追星”利宜于弊 4、 尝试练习 你为什么追他或她,是明星的哪个方面吸引着你? 你赞成他们追星吗?你赞成他们如此追星吗?请分别作出你的选择并阐述理由。
4
利: 弊: @理想、目标 @盲目疯狂、迷失自我 @动力 @浪费金钱、家庭生活负担 @培养兴趣、丰富生活、培养情趣 @妨碍学习、影响生活 @结交更多的朋友 @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点拨讲解不同的明星被人追的原因不同,对于同一明星,不同的人追的原因也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股盲目追赶流行潮就是一艘泰坦尼克号,沉船是迟早的事。如果你一路走下去,无疑等于从这艘快要灭顶的船上跳到另一艘即将沉没的船上。整天地跳来跳去,弄得筋疲力尽,也耽误了大好时光。 所以当我们徜徉在追星路上的时候应该把握好分寸。 5、 达标测试 判断与选择 教后反思 课题 七《超越自我>> 课时:2 主备人:刘玲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全面的评价偶像,看到偶像的优点和缺点 (2)让学生关注偶像成功背后的艰辛和汗水 2 能力目标:(1)通过让学生全面的评价偶像,培养学生的全面系统看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收集整理偶像成功背后的故事的材料,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培养正确的追星方式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地全面评价偶像,关注偶像成功背后的艰辛 三 教学难点:关注偶像成功背后的艰辛和汗水 教法、学法
故事导入法、图象显示法、材料分析法、课堂讨论法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阿里泰森把对毛主席的崇拜转化成了自己成功地动力,最终成就了“美国拳王”的辉煌,那么,我们中学生又应该怎样超越对偶像的崇拜,成就自我呢?带着这个
5
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请打开课本第71页。
2、 展示目标 2、 学生自学
阅读课本第71页的关于马拉多纳的材料,用三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找出马拉多纳的优点和缺点。
板书:第七课 偶像与自我 二 超越崇拜 1 偶像两面看
师:请两位同学来告诉大家,马拉多纳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偶像? 4、尝试练习
(出示刘翔夺冠的图片)大家知道这是谁吗? 他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的世界冠军刘翔,他以12妙31的成绩突破了黄种人在奥运会田径项目上冠军的零记录。他就是中国人刘翔。这是他在雅典奥运会夺冠后,身披五星红旗在场地上奔跑的场景,全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见证了他成功时最辉煌的一刻。
请大家谈谈你所熟知的偶像成功背后的故事。1)看到成功背后的艰辛 (2)看到偶像的内在气质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超越崇拜,成就自我
师:请全班朗读课本第74页的第1至3段的课文 板书:3 确立自我,成就自我
师:现在的我们,已经开始学会用平等的、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偶像,逐步获得了独立自主,可我们要怎样从盲目崇拜偶像的误区走出来呢? 1)告别盲目,走向清醒 (2)告别迷狂,走向理智 (3)告别幼稚,走向成熟
5、点拨讲解这节课我么一起学习了怎样全面评价偶像,页关注了偶像成功背后的故事,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超越崇拜,在未来的星空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在若干年后成为又一代青少年追寻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6、达标测试布置作业)
以“超越崇拜,成就自我”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教后反思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