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金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1.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40分)
(一)默写(16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 2. ,谁言天地宽。(《别云间》) 3.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 4. ?止增笑耳。(《狼》)
5.柳永的《蝶恋花》中“ , ”两句因情感真挚,荡气回肠,成为千古名句。
【答案】
1.浅草才能没马蹄(3分)
2.无限山河泪或:无限河山泪(3分) 3.却疑春色在邻家(3分)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分)
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禽”“憔”“悴”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别云间》考查较少,要注意此篇也属于背诵篇目,注意复习的时候结合文言文点击的补充资料。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过零丁洋》的作者是 。除《鱼我所欲也》外,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出自《孟子》的文章还有 、 。(3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8.下列对《过零丁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首联叙写了诗人“寒窗苦读,进入仕途”一件大事。 B.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的命运。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表明诗人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决心和民族气节。
9.《过零丁洋》中“ , ”与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 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4分)
【答案】
6.(3分)文天祥 《王顾左右而言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利》(三选二)
7.(3分)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8.A(2分)(首联除了写“寒窗苦读,进入仕途”外,还写了“烽烟四起,艰苦抗元”一事)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分)舍生取义(2分)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过零丁洋》作者为宋朝的文天祥,选自《孟子》的课文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利》,三篇选二篇填空即可。文学常识需注意积累,且积累要细致、全面。 7.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该篇文言文是课内文言文,翻译难度较低,翻译的时候保持语句通顺,注意“是故、欲、恶”的翻译:“由此可见、想要、厌恶”。句子翻译尽量以文言文点击为底稿,背诵的时候要精确,完整。 8.这首诗首联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南宋几近灭亡。但诗中仍传达出诗人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颔联写出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中,B项正确。颈联诗人写出自己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无力挽救国家,途径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巧借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C项正确。尾联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诗人的舍生取义,D项正确。首联除了写“寒窗苦读,进入仕途”外,还写了“烽烟四起,艰苦抗元”一事,故选A。
9.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课文内容理解的能力。细读文本,乙文“舍生而取义者也”与甲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精神相同,也可填“舍生取义”;甲文中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便是文天祥认为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王安石与游客
①
王安石退居金陵。一日,头幅巾手拄杖,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辩说纷纭。公坐其下,人莫之顾。良久,有一客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颔之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俯而去。 .【注释】①盛谈:大谈
10.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4分)
(1)有一客徐问公( ) (2)俯而去( )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安石坐在那人的旁边,没有人来拜访他。 B.王安石坐在他们的旁边,没有人来拜访他。
C.王安石坐在那人的旁边,没有人注意到他。 D.王安石坐在他们的旁边,没有人注意到他。
12.对众人“俯而去”的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众人怕遭到王安石这一大学者的嘲笑。 B.为在王安石面前班门弄斧而觉得羞愧。 C.因为众人盛谈文史,辩说纷纭无结果。 D.众人为他们怠慢了王安石而感到害怕。
13.“颔”、“拱手”的描写表现出王安石 的品质。(2分) 【答案】
10. (1)慢,此指慢悠悠地(2分)(2)离开(2分) 11.D(3分) 12.B(3分)
13.谦逊,低调(2分)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解释时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一定要结合语境、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本题中的实词“徐”“去”在145个实词之中,分别解释为“慢慢地”,“离开”。需要学生平时把《中考点击》上的实词虚词背诵准确,再结合具体句子进行选择。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选择题相对来说难度不大,要注意关键词语“其”“顾”的翻译,由上文“遇数客”可以知道“其”是“他们”,而非那人,排除A和C选项,结合语境“顾”翻译为“看、注意”的意思,所以本句可以解释为王安石坐在他们的旁边,没有人注意到他。本题选择D。
12.本题考查文本信息提取和内容理解。由“遇数客盛谈文史,辩说纷纭”可以看到游客张扬学识,高谈阔论的样子,而王安石只是点头回应自己懂文史,并在自我介绍时拱手作礼,谦虚有礼,文章通过游客和王安石人物形象的对比,突出了王安石的可贵品质。这样的王安石绝不可能出现A选项中的嘲笑他人,前文“人莫之顾”后王安石依然回应了客的问题,可见D项怠慢后的害怕也是显然错误的,C项文中未曾提及,这里众人的低头离去应该是有羞愧之情,故选B。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这类题目需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人物形象品质。“颔”是王安石面对询问只是点头,“拱手”是王安石回答自己姓名时的举止,这两个词是王安石在回答他们问题的动作,体现了他礼貌不张扬的人物形象,拥有谦虚低调的品质。 【翻译】
王安石退居到金陵。一天,他头裹一块布,拄着手杖,独自游览山寺,遇见几个人在那里高谈文史,议论纷纷。王安石坐在他们旁边,没人注意到他。好久,有一个客人慢慢问他说:“你也懂得文书?”王安石只是点头,人家再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我姓王,叫安石。”那群人惶恐,惭愧地低着头离开。
二、现代文(3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9分)
金合欢树的关系网
①在非洲东部的大草原上,有一种叫哨刺金合欢的金合欢树,它除了像其他金合欢树一样长满了锐利的刺,还长着一种叫哨刺的空心刺。 ②金合欢遍布锐刺,是为了防止食草动物吃它们。但长颈鹿等大型食草动物能够小心翼翼地躲开刺,去吃金合欢树上的嫩叶。哨刺金合欢还有第二道防线,在哨刺里面住着一种叫褐色的举腹蚁,长颈鹿吃树叶时扯动树枝,举腹蚁察觉到了,便会蜂拥而去,拼命地叮咬长颈鹿的舌头,迫使长颈鹿离开。
③举腹蚁为什么这么爱护金合欢树呢?因为金合欢树是它们的家。举腹蚁就住在金合欢
的空心刺里。金合欢为了留住举腹蚁当保护神,还通过树叶基部的蜜腺分泌蜜汁供它们享用。 ④还有两种举腹蚁(一种颜色偏黑,一种黑头红腹)和一种细长蚁也以哨刺金合欢为家。如果有两种蚂蚁撞到了一起,它们就会展开你死我活的决斗,直到有一方独霸金合欢树。在战争中,褐色举腹蚁往往占优势。
⑤1995年,一些美国生物学家在一些金合欢树周围围起带电的栅栏,不让长颈鹿等大型食草动物吃它们的叶子。十年后,他们却惊讶地发现这些受保护的金合欢树日渐枯萎、死亡,而没受保护、任由长颈鹿啃吃的金合欢树却依然长势良好。 ⑥原来,长颈鹿不再来吃金合欢树的叶子之后,金合欢树就觉得没必要讨好褐色举腹蚁,不愿意再浪费能量去制造空心刺和蜜汁,空心刺和蜜汁的量都大为减少。这么一来,褐色举腹蚁反过来觉得金合欢树没有太大的价值,不愿为其着想了。有一种害虫——天牛的幼虫会在金合欢树干上钻孔危害金合欢树,以前褐色举腹蚁会尽力消灭天牛的幼虫,现在则听之任之了。金合欢树分泌的蜜汁少了,褐色举腹蚁就饲养一种能分泌蜜汁的介壳虫解馋。褐色举腹蚁平时也养一些介壳虫,但是量不多,金合欢树不再分泌足够的蜜汁后,褐色举腹蚁才成倍地扩展介壳虫饲养业。这种介壳虫靠吸食金合欢树的汁液为生,本来就对金合欢树的生长不利,而且还传播疾病。
⑦褐色举腹蚁在空心刺里做巢,在那里养育后代。空心刺数量减少,褐色举腹蚁失去了“托儿所”,数量减少了近一半,遇到入侵的其他蚂蚁时,一方面兵力少多了,另一方面也没了保卫家园的动力,无心恋战,因此在战争中经常被打败。统计表明,在受保护的金合欢树中,褐色举腹蚁丢掉了大约30%的领土。取而代之的是黑色举腹蚁,领土扩张了两倍。黑色举腹蚁经常到树下捉昆虫吃,蜜汁的减少对它们的生存影响不大。空心刺的减少对它们更毫无影响,因为它们并不住在空心刺中,而是住在天牛幼虫挖的洞中。因此黑色举腹蚁不仅不消灭天牛,还鼓励天牛到金合欢树上产卵。黑色举腹蚁的到来对金合欢树是一场灾难,金合欢树的生长变得缓慢,死亡率要比生活着其他蚂蚁的金合欢树高出一倍。即使金合欢树死了对黑色举腹蚁也没有什么影响,它们在死树上照样能生存。
⑧在金合欢树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一环扣一环,一个环节的消失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灾难性后果。不只是金合欢,每种生物都生活在某个关系网中。 14. 结合文章内容,将合欢树周围形成的关系网填写完整。(8分)
(1) 吃哨金合欢树的叶子, (2) 也危害哨刺金合欢树;哨刺金合欢树的空心刺和蜜汁为 (3) 提供生存条件,这种生物能 (4) ,保证哨刺金合欢树枝繁叶茂。
15. 褐色举腹蚁和金合欢树会因为食草动物的数量的减少而( )(3分) A. 增加 B.不变 C.减少 D.无法预测 16. 第⑦段中“托儿所”是指 ;之所以把它称之为“托儿所”,是因为 。(4分) 17.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
【答案】
14. 大型食草动物(长颈鹿)(1分)黑色举腹蚁、天牛幼虫、介壳虫等(3分)褐色举腹蚁(1分)赶走大型食草动物和黑色举腹蚁,消灭天牛幼虫,遏制介壳虫(3分) 15.C(3分)
16.金合欢的空心刺(2分)褐色举腹蚁要在空心刺里做巢,在那里养育后代。(2分) 17.由金合欢树的关系网揭示出生物链的普遍意义(1分)委婉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2分),同时也照应了文章的标题“金合欢树的关系网”(1分)。 【解析】
1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做本题时,要注意抓住已给的信息条件,带入原文中定位,再提取答案即可。如前两空,“谁”吃金合欢树的叶子,还有谁也危害金合欢树。结合文章第②段“但长颈鹿等大型食草动物能够小心翼翼地躲开刺,去吃金合欢树上的嫩叶”,第⑥段“天牛的幼虫会在金合欢树干上钻孔危害金合欢树”“介壳虫靠吸食金合欢树的汁液为生,本来就对金合欢树的生长不利”,第⑦段“黑色举腹蚁的到来对金合欢树是一场灾难”,可以得出两空答案分别是“大型食草动物(长颈鹿)”“黑色举腹蚁、天牛幼虫、介壳虫等”。
15.本题考查的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要审清题干信息,问的是食草动物的减少给褐色举腹蚁和金合欢树数量上带来的影响。结合文章第⑦段“褐色举腹蚁失去了‘托儿所’,数量减少了近一半”“金合欢树的生长变得缓慢,死亡率要比生活着其他蚂蚁的金合欢树高出一倍”可知食草动物的减少给褐色举腹蚁和金合欢树数量上带来的是减少。
16.本题考查的学生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根据题目的定位段落,回到文中第①段找前后文。结合“空心刺数量减少,褐色举腹蚁失去了‘托儿所’”可知托儿所具体指的是金合欢的空心刺。结合“褐色举腹蚁在空心刺里做巢,在那里养育后代”可知托儿所的用处是为了在空心刺里做巢,在那里养育后代。
17.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文段落的作用,做题遵循以下解题思路:先判断段落在文中是开头、中间还是结尾;然后分别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作答。第⑧段是结尾段,内容上要概括段落内容,考虑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是否有使用,是否有呼吁作用;结构上考虑照应、总结全文。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
2.05米的绳子
①发现失火的时候,已经晚了,男人拉着女人冲向楼梯,却被大火扑回。火势迅速蔓延,整栋大楼像一块疯狂燃烧的炭,将每一寸空间烤成滚烫的烙铁。尽管他们关紧房门,火舌和浓烟还是从门缝里蹿进来,狭小的房间迅速变得zhì热难当。
②这是午夜的一个宾馆,男人和女人站在九楼窗口呼喊,拼命挥动手臂。他们看见消防队员架起云梯,慌乱而急切地向他们靠近。可是没用,肆虐的大火让云梯像一只巨大的受伤的鸵鸟,在距大楼很远的地方徘徊,停滞不前。火势越来越猛,房间里的空气仿佛开始燃烧,男人说,跳楼!
③他们把床单和被罩撕成宽宽的长条,扭成一股绳子,男人估测了一下长度,摇摇手,又脱下衬衣接上,长度仍然不够。男人开始撕扯窗帘,一股火焰猛地蹿进来,在男人面前拐了个弯。女人说,没时间了。
④男人将床上的被褥扔出窗外,然后把绳子系在一根结实的窗骨上,狠狠地拽拽。他对女人说,滑下去!
⑤女人拼命摇头,拼命哭泣
⑥男人说没事,你抓紧绳子,慢慢向下滑,准能行。女人说你呢?男人说你先滑下去,我马上下。他把女人抱上窗台,将绳子末端在她腰上缠了一圈。男人大汗涔涔,呼吸困难。男人说千万抓紧,记住,一点一点往下滑。男人拉住绳子的另一端,说,我爱你。
⑦火焰逼近了男人,女人开始向下滑。她像一只笨拙的壁虎,沿着滚烫的楼壁一寸一寸地接近地面。
⑧终于,女人滑到绳子尽头。可是她的身子,仍然停留在半空。四面都是烈焰,女人的手指钻心地痛。
⑨男人瞬间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冲女人喊,别怕,坚持半分钟!男人用尽浑身力气将那...........段绳子往上拉,然后用牙齿咬开系在窗骨上的死结。巨大的冲击力让男人的身体猛地前倾,险些被拉出窗外。男人死死地抓住绳子的一端,冲女人喊,别朝下看!一会儿我喊你,你就跳下去!
⑩屋子里已经火光冲天,男人感觉自己的头发眉毛都在燃烧。 ⑪男人用双脚钩住两根窗骨,像杂技演员般慢慢探下身体。男人的表情痛苦并且扭曲,女人的体重将他的身体完全拉直。
⑫男人变成一段绳子,一段连接在女人和窗骨之间的生死之绳。男人的身体还在拉直和伸长,1.75米的男人,把那段由床单和被罩编成的绳子的长度, ; 把女人到地面的距离, 。
⑬火焰噬咬到男人钩住窗棂的双脚,他感到自己的皮肤在“毕剥”作响。 ⑭男人朝女人喊,快跳!女人跳下去了,重重地摔在男人扔在地面的被褥上,四周都是浓烟,几个消防员终于突破烈焰,朝她的位置跑来。
⑮女人很快站起来。她高呼着男人的名字。男人仍然挂在那里,男人是一段2.05米的绳子。
⑯男人试图将身体重新弯成一张弓,可是却再一次被拉直,他已经一丝力气都没了,男人的体力完全透支给了女人,他的衣服在燃烧。
⑰女人看到男人静止了几秒种后,突然从高空垂直落下。空中的男人变成一朵灿烂的焰火。
⑱没能在第一时间逃出大楼的人,除了这女人,全部蒙难。她是唯一获救的人。 18.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zhì ( )热难当
19.“男人瞬间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是 。(3分)
20.联系标题与下文内容,在第⑫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6分)
男人的身体还在拉直和伸长,1.75米的男人,把那段由床单和被罩编成的绳子的长度, ; 把女人到地面的距离, 。 21. 有人说,第⑩段、第⑬段删去也不影响文章的表达,可有可无。你认为呢?请阐明理由。(5分)
22.下列对本文语言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将“失火的大楼”比作“疯狂燃烧的炭”,形象地写出了大火的猛烈与灼热。 B.将“云梯”比作“巨大的受伤的鸵鸟”,形象地写出了云梯在大火面前的无力。 C.文中大量长句的使用,使文章的语言明快、跳跃,营造出一种急促、紧张的气氛。 D.用“拐了个弯”、“噬咬”等带拟人色彩的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大火的无情与肆虐。 【答案】18.炙
19.用自己的身体代替绳子,连接着用床单和被罩扭成的绳子,让女人滑下逃离火场。 20.增加了2.05米;减少了2.05米 21.第⑩、⑬段不能删去,第⑩段用了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当时火势的凶猛以及形势的紧迫,第⑬段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势的凶猛与无情,与男人舍己为人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两段均为独句成段,从“感到头发眉毛在燃烧”到“感到皮肤‘毕剥’作响”,从男人感受程度的加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火势越来越猛的场景,也突出强调了男人为了帮女人逃离火场时的毅然决然与从容不迫,烘托出男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2.C
【解析】18.考察学生对3500个汉字的掌握,平时课下一定要将词语掌握扎实多做积累。本次考察的“炙热”对于好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容易出错的,尤其注意要和“炽热”分开,二者读音有所不同。
19.本题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题可以先找到文中所在段落位置,再结合上下文加
以分析,“男人瞬间作出一个决定”出现在第⑨段,结合上文来看,因床单和被罩并不能让女人安全逃离火场,所以男人作出的决定一定是能够帮助女人逃生相关,结合文章标题“2.05米的绳子”与下文内容中包含的男人的动作描写来看,抓住关键词句“男人变成一段绳子”等,不难概括出这个决定所包括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六要素中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分析,注意概括的原则:确切、完整、简洁。
20.本题考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练习上下文,抓住关键词“1.75米的男人”,把握下文中“男人是一段2.05米的绳子”加以分析。注意语言的表述尽可能精确,结合数字准确作答。
21.本题考察对文中重点句段的理解。此类题型注意结合文中句段所包含的相关知识点来答。“屋子里火光冲天”,可以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在赏析其在文中的作用。另外两段均出现了男人的感受,由“燃烧”到“哔啵作响”,程度的逐渐加深,体现出当时火势逐渐迅猛的场景。火焰的“噬咬”可以从拟人这一修饰手法的角度来答,无论是人物及环境描写还是修辞手法,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来服务的,因此一定要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分析。
22.本题考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修辞手法作用、词句含义的掌握,C选项中“长句”明显有误,因为一篇文章往往是长短句相结合,而本文中也是如此。“跳楼!”“跳下去!”“没时间了。”应是用短句显得句子短促,气氛更加紧张。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3-25题(11分)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致病力强,传染性高,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传播方式包括: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及可能的粪口传播。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且多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材料二:
面对疫情,普通民众会因多方因素出现焦虑、恐慌等心理反应。如何调整好心态,更有效地保护好自己?一是要在心理上承认并接纳这一事实,认识到这场疫情可防可控可治的特点,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二是学会分拣网络信息,自觉抵制垃圾信息,防止信息干扰引发的焦虑。三是可采取科学、多样的如深呼吸、运动、冥想、听音乐、阅读等减压方式,管理情绪。 材料三:
为减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1月29日,青岛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了《青岛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成立了共包含114名专家的市、区两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队伍,开通了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中。
——《半岛都市报》
23. 请概括材料三这则信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3分)
24. 小A同学作为志愿者,帮助小区居委会拟写了“抗击疫情,从我做起”的倡议书,下列不符合倡议内容的选项有( )( )(4分) ...
A.要勤洗手,外出佩戴好口罩 B.要定期通风,保持屋内空气的流通 C.居家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D.时刻关注各类信息,了解疫情动态 E.不举办、不参与公众聚集性活动 F.丰富业余生活,发展个人兴趣爱好 25. 小区居委会发出了“抗击疫情,从我做起”的倡议后,有哮喘的C爷爷还是执拗地要晚饭后出门散步,还说锻炼身体,可增强免疫力。如果你是小C同学,你会如何劝阻?(4分)
【答案】23.青岛启动疫情心理危机干预 24. D F
25. 劝说的态度要平和,劝说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劝说的理由要充分且有条理。
【解析】23.本题主要考查对于材料信息的提取以及概括能力,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主要是青海市关于预防疫情心理伤害的一系列措施——发布方案、成立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队伍、开通心理援助热线,都是启动的疫情心理危机干预。
24.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我们应该学会分拣网络信息,自觉抵制垃圾信息,防止信息干扰引发的焦虑,所以D选项“时刻关注各类信息,了解疫情动态”是错误的;根据材料一可知,疫情的传染能力很强,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所以我们最好居家锻炼,不举办、不参与公众聚集性活动,所以F选项错误。
25.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注意是与长辈说话,语气一定要尊敬亲切;同时注意要结合材料所给信息,可以从疫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式两方面对C爷爷进行合理的劝说,符合题目要求,以理服人。
四、写作(60分)
2020年,注定会成为所有人的记忆。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们经历了史上最长的一个寒假,我们也经历了一个全民宅家,足不出户的鼠年春节。有人说,写作就是记录生活。请回顾那段宅家的日子,用你的笔记录下你的生活,写出你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 26. 题目:那段宅家的日子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答案】
那段宅家的日子
阳春三月,按往常应该已经返校,开始美好的学校生活。而由于让人人心惶惶的疫情,我们还是不能按时返校。但这并不影响我享受那静美时光。
学习是必然少不了的。每天利用钉钉和小鱼易连在网上上课,可是课中总会有各种突发情况影响课堂。要么是网太卡,听不清老师同学说话;要么是看不见ppt;又或者是有老师、同学的设备出了问题……感觉网上课堂效率还是比不上在校上课的效率呀。每天对着屏幕,听到同学们发言,也只是闻其声,不见其人。好不容易看见老师同学的脸,从冰冷的电脑屏幕上看,老师本应温暖的微笑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同学们的笑容应是阳光灿烂的,可从电脑屏幕上看,连脸都是灰暗的。我不禁想念起老师同学们真实而亲切的脸庞,脑海中幻想着疫情过去后,与同学们说笑的样子。但当老师讲授的知识通过网络这张无形大网进入我耳中、我脑中时,大脑便不再胡思乱想,而是跟紧老师的思路,走进智慧的殿堂。这真是一直所求的静美时光!
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我就利用这些时间沏一壶茶、读一点书。茶是热的、心是静的、整个人徜徉在文字中——这便是世间最令人快活的了!品一口茶,翻一页书,空气中飘散的淡淡茶香,指间里留存的浓郁书香,冲散了一切烦恼与忧虑。那些字定是吸收了天地精华,有了灵气,一个个的都在纸上欢跃着、飞腾着。书页一页一页翻过,仿佛是逝去的流年,从指间流走;其上的文字,掠过眼前,仿佛是转瞬即逝的片片时光,从心里淌过,留下的,只有娴静与美好。一字一句,细细品读,存在心间的只有隽永深长的美好情思。
到了周末,与母亲去买菜。我同那久违的阳光、清风打招呼。虽然隔着口罩,但我也能猜出这空气该是多么清新。到了没人的地方,摘下口罩,小心地、却又肆无忌惮地、极为贪婪地大大吸一口气——舒畅极了!那一瞬,就是令人贪恋的静美时光!
望向窗外,我仿佛看见楼下的爬山虎抽出绿色的新叶,桃树枝上满是欲放的花苞。侧耳聆听,春天的脚步越发近了。未来,是静美的时光,在等你、也在等我…… 【解析】 1.中心与材料
审题:那段宅家的日子,要注意“宅家”以及“日子”两个关键词,“宅家”是疫情期间的
宅家,“日子”指的是一段时间内的生活,要求写叙事作文,而且最好不要只是单单局限于一件事,一定要写清楚那一段时间里自己大致的生活。可以写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日常生活以及感悟,也可以写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事,最好写出因为疫情自己生活发生的一些改变,同时也要写清楚自己通过这段特殊的日子所获得的思考以及感悟。 立意:疫情期间全民宅家,大家被局限在方寸之地,从一开始的恐慌无助到后来的各司其职,这样的改变不仅是国家的强大,也是每个人自己的成长与蜕变。那么从这样特殊的经历中收获的感悟可以是关于国家社会的,也可以是关于自己的,疫情可以让大家的脚步停下,却不能让大家的心停下,我们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材料:写疫情期间自己宅在家中的生活,比如说网课、自己的课余生活、与家人们的相处等等都可以。 2.语言
基础:注意不要写错别字,语句要通顺,整体用词要合理严谨。
提升:在文章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或者运用环境描写去烘托人物心情,在事件的叙述中合理使用倒叙或者插叙为文章增色,用细节加分。 3.结构和详略
可以采用倒叙的手法,开头先进行一个总结,然后由日渐好转的如今,回忆起曾经宅家的那段时光。要注意详略的安排,带给自己感悟的事情一定要写详细,比如第一次尝试的学校线上网课,自己突然多出来的空闲时间等等,同时也可以简要穿插一些关于疫情的播报新闻,将自己的生活与外面的疫情联系起来,体现出疫情期间每个人的艰难,但大家都不会被打倒,短暂的迷茫过后,依然能够好好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充实自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