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业发展中价格扭曲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来源:华佗健康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第14卷第8期 sh J Prev Med,Vol 14,No 8 383 文章编号:1004—9231(2002)08—0383一Ol ・卫生监督-7管理・ 医疗事业发展中价格扭曲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王拥庆(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上海200040) 医疗卫生服务价格体系在卫生事业中占居重要的调节地 位。而至今,医疗卫生服务价格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医 疗卫生服务市场的正常开发与运营。本文对医疗服务价格的扭 曲现象及其危害作剖析,并提出初步的对策,以期望对政府有关 于价格的扭曲,促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意识地过度使用药 品,使药品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物尽其用,造成相当大的浪费。冽 如,2001年上海某区的药品总费用为61.4亿元,占卫生总费用 的38 54%,如果药品过度利用率按照25%计算,则药品浪费的 部门尽快予以纠正之提供参考,促进本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可持 续发展。 价值为15.35亿元。这部分浪费的药品的货币价值相当于该年 度政府对医疗机构经常性投入总额的10倍,相当于支付给该区 1 医疗卫生服务价格体系扭曲现象 医疗服务价格由四个部分构成:劳务价格、固定资产折旧价 格、医用材料价格和药品价格。扭曲现象主要体现在各个组成 部分的价格构成比例严重失衡。医疗卫生服务价格中最具价 医疗部门人员工资总额的34%。同样,由于价格的因素.人犁 设备和医用材料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浪费。医务人员的劳务价 格偏低使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没有发挥到最大程度, 造成了知识与技能资源的浪费。结果是,最具有患者需求的高 质量的医务人员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供给,而相对需求不高的 药品和大型设备却供给过剩。由于医疗服务市场具有其特殊 性,即患者对其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并不能掌握充分的信息,医务 人员既是医疗服务的供给者,又是需求的代理人,所以医疗资源 的配置十分不合理。 2 2对医疗卫生改革造成人为障碍 值、最关键的部分——技术劳务和知识价值被低估,一些医疗机 构为增强竞争力大量购置医用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大型医疗设 备.使用量远达不到预期的规模效应,折旧成本却大幅增高。加 之在医疗卫生服务费用中占比例最高的药品价格,已成为几乎 所有医院的主要筹资渠道,更是“居高不下”。这样,在“总量控 制”下,劳务价格被低估,弱化了医务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和更新 医疗知识的激励机制。首先,医务人员的劳动是具有知识密集 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价格体系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险制度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专科医院二元结构的基础 E 在推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原来的劳保医疗制度和 公费医疗制度改革为现在的社会统筹形式,目的是增加职丁对 型的特点的,医疗服务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能够为病患进行准 确的诊断,对症下药;对于需要手术的治疗,医务人员的技术水 平则更为关键。其次,医务人员的工作风险也很高,一个是技术 风验,另一个是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是由医疗行业本身的特点决 定的,因为“人命关天”,即使患的是同一种病症,但是由于每个 人的个体差异,医务人员也会在诊断和治疗时将面临许多完全 料想不到的新的情况,其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经济风验是在 医疗服务的可选择性,并使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接受者和费 用承担者统一起来,减少卫生资源过度使用带来的浪费。但是, 如果医疗服务价格是扭曲的,无法真正体现医疗资源的实际价 值,那么即使患者具有市场型的消费行为,仍旧无法实现改革的 目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了提供便捷的、基本的常规 医疗服务,其中的最重要部分是劳务,如果劳务仍旧被低估,那 么以提供劳务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无法运作下去,仍旧 回到依靠药品利润的老路上,从而无法实现建立二元结构的医 疗体系的改革目标。 出现医疗事故或意外时,医务人员要承担高额的赔偿费用,所有 这些价值部应体现在劳务价格中,但是,目前的情况下,这一部 分的价格只占总价格的四分之一左右。 由于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没有体现在应有的挂号费、诊疗 费等方面,而药品却有丰厚的利润可图,因此,药品便自然成为 医院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极易成为医务人员借以体现其劳务价 值的渠道。但是由于药品中并没有凝结医务人员的劳务和知识 价值,所以它并不可能合理地体现劳务价格,因此,不仅在药品 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扭曲,还常发生 医务人员推销药品的怪现象。这就造成在医疗卫生服务费用中 3对策与思考 3 1 结合补偿机制进行价格机制的调整与改革 目前制定并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Lj发襞 的决定>和(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以及相关配 套文件<关于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意见>和(Ye于改革药品 价格管理的意见>中,已经提出了原则性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改革的意见。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认真执行,积极调整 医疗服务的价格构成比,逐步降低药品和火型设备检查的价格 劳务价值低估的同时,抬高了患者承受的药品的价格。这种现 象完全违背了市场规律,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同时也没有反映真 正的供需关系。 比例。实际上,这不仅能使医务人员的劳务价格得到应有的提 2价格扭曲的危害 2.1 使社会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总量控制的结果分析,医疗资源并未成为丰裕的资源。由 收稿日期:2002—06—1 5 作者简介:王拥庆(1954~),男,主治医师 高,为医院创造一个协调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可为医院L1后的 医药分离奠定基础。当然,实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 时,・定 要结合补偿制度的调整。医院补偿主要来自三个渠道——财 政、服务价格和药品利润加成。服务价格和药品利润调整后,财 (下转第385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第14卷第8期 sh J Prev Med,Vol 14,No.8 随着性观念的转变及婚前性行为的增多,未婚妊娠的人数也逐 表4 影响未婚女性避孕措施使用的原因 渐上升。据估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每年的人T流产 数在1000万左右,且居高不下…。人工流产对妇女身心健康都 有潜在不良影响_2 J,上海市人工流产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目 未婚人流所占比例较大,人工流产的问题更为突出…:由于人 工流产不仅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也消耗了我国有限的卫士资 源,故如何降低人工流产率已成为我国生殖健康领域・个急待 解决的问题[3』。随着生殖健康概念的提出,人工流产作为终止 2 4对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 酋次性生活无避孕措施,对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主要 意外妊娠的一种主要措施,其安全性以及对妇女生殖健康所造 成的潜在危害日益受到普遍的关注_4 J。 是意外妊娠,本组共发生意外妊娠251例,占无避孕措施者的 68 8%。意外妊娠发生平均年龄24 17岁。其中行人工流产术 211例,占84 1%,人工流产平均年龄23.44岁;未婚先孕21 例,^8 4%;未婚先育19例,占7 6%,平均年龄20岁。 3讨论 3.2社会各方面都要做好未婚青年性卫生指导教育工作 首先加强青少年期性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包括在校大学 生)。特别对进入围婚期青年男女,应针对其生理特点,用多形 式加强性卫生指导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自我预防保健能力 第二,加强社区三级网络建设,社区应配合做好尉婚期青年 婚前保健工作,同时对外来青年男女也应做好管理工作,帮助他 们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婚姻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为了适合各层次未婚人群需要,应设未婚青年男女生 3 1 提高未婚女性生殖健康自我保健意识 小文调查788例未婚女性首次性生活避孕措施使用情况, 发现 ‘次性生活年龄最小17岁,文化程度低,从事一般性职业, 外地女性占84 7%。首次性生活有无避孕措施与地区、文化程 殖保健咨询服务点,为围婚期青年提供生殖健康服务。并,F设 热线电话,增加避孕药具零售网点。 度、职业有关(P<0 05,P<0.01)。由于上述因素,部分未婚女 性缺乏性保健知识、生殖健康保健知识,导致意外妊娠发生。婚 4参考文献 [1]赵双玲,楼超华,高尔生.人工流产的紧急避孕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 生殖与避孕,2000,20(6):360 前性行为无避孕措施,发生意外妊娠、未婚先孕、未婚先育,与地 区、文化程度、年龄、职业有关。一方面是由于婚配双方组合发 生r变化,当前大龄未婚男青年及离婚男性,他们婚配对象多数 是外来妹。有些来自农村外来妹文化程度低,有的仅有初小程 度,她们为了能在上海生活下去,有一个稳定生活环境及求职心 切,往往以大龄未婚男青年、离异男性为对象。他们在相识初 期,女性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往往未婚先同居。另一方面, [2]陈晓勤,黄秋华,雷贞武.人工流产术与继发不育国外医学计划隹育 分册,1998,17(4):221 [3]楼超华,赵双玲,涂晓雯,等.人工流产妇女非意愿妊娠的原因及町预 测妊娠的比例分析.生殖与避孕,2000,20(4):246 [4]王瑛,吴擢春,许海风,等.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妇女产次与妊娠结局, 中国妇幼保健,2002,17(2):97 (上接第383页) 3.3根据不同的需求层次,提供不同的财政支持 歧投入也应作出相应的市场化结构性调整。 3 2适应市场机制,强化政府的监督和补偿职能 由于医疗市场具有与普通的商品和服务市场不同的特性, 人们的医疗卫生需求可分为:特需、基本和最低三个层次, 对应不同层次的需求分别由商业、社会保险和公共财政进行支 持。其中预防属于财政支持,但不划人财政的经常性投入、在 建立了由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二元结构的基础 不可能将医务人员的服务提供者与需求代理者的身份完全分 离,所以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要强调政府的监管和制度性引 导,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手段是建立在有效的财政医疗投入上 的。在进行医疗投入的同时,政府可以在市场失灵的方面发挥 积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非营利性医院,由于其具有公益的 性质,所以要求其市场行为弱化,在这种前提下,还要提供优质 的服务,政府必须承担起经济补偿的任务。在政策造成的价格 收益无法弥补医院运营成本时,财政要将差额补足。值得强 调的是医疗服务劳务的价格是财政补偿的重点,应按医疗劳务 的公允市场价值进行估价,承认劳务的技术和知识价值,通过财 政补偿得以体现。通过财政补偿和总量控制,还可以有效地压 缩药晶的高额营利空间,减少医院对药品的依赖,从而为实现药 晶价格下调打下基础。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财政必须具备有 上,进行彻底的医疗服务价格体制改革,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特 点提供不同的服务,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 势在服务市场上进行市场划分和定位,提供特需、基本和最低的 医疗服务。通过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将 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涵盖,为参保者提供支持,政府给予适 当补贴;特需的医疗需求由个人自愿向商业医疗保险投保来获 得支持,最低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没有被商业医疗保险、城镇职 工基本医疗保险所涵盖社会弱势人群需求,由政府财政承担最 低医疗卫生服务,政府通过制定标准规定享受者能够享受剑的 医疗服务水平。这样不同层次需求方的承担能力由财政、社会 保险和个人共同决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医疗服务价格决 定因素中的需求方既已确定,供给方则只需按市场信号作出规 范回应,价格扭曲即可得以纠正 效的评价机制,评价指标中要考虑服务量、服务效率、服务水平 和发展潜力等方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