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与“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第l9卷 第2期 2006芷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J0URNAL OF WEWANG EDUCATIONL COLLEGE V01.19 No.2 第2期 Jun.20o6 经典文学与“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陈瑞霞姚秀珍王玲玲 276826)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山东日照摘要:本又针对“高职”学生的喜好武打言情类作品的阅读偏向,阐述了经典文学对“高职”学生人又素乔培乔的重要作 用,以及在“高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加强经典文学的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欣赏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经典文学;“高职”学生;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12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08o(2O06)02一OO46—02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遗产中,经典文学作品多如繁 作品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激发学生读名著的欲望.推动他 星,璀璨夺目,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是世界文化宝库中 们利用业余时间下点功夫读原著,是高职语文教师研究的重 的珍品奇葩。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余秋雨先生说得好,在欧 要课题。“以点带面”中的“点”是指选人教材中的经典作品. 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这是教学的主体,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解,并适当地对 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 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或大部头的原著作精彩的阅读提示,引 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持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 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去读原著。例如,学习《宝玉挨打》. 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代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先介绍《红楼梦》的成书背景、文学 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 史地位、艺术构思、人物关系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然后 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 再讲上几个最精彩的片段,以加深学生对这部名著的印象。使 具备扎实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诵读经典诗文能够潜移默 之产生浓厚兴趣。学习曹禺的《雷雨》,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他 化地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激发他 的另一剧本《日出》,也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老舍的《茶馆》等。 们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能够受到古文结构严谨、文 阅读关汉卿的《窦娥冤》时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国古典十 ,字精练、修辞讲究、立意含蓄、韵味隽永、朗朗上口等多方面的 大悲剧经常在课堂上这样引导、延伸,久而久之,阅读经典 熏陶,对文字表述和口语表达颇有益处。 作品就会变成学生的种自我要求、自觉行动,变成他们阅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学习节奏不断加 活动中的主体即使语文课结束了,他们阅读经典作品的良 快,青年学生读书的节奏也在加快,读书的爱好、兴趣已开始 好习惯和技能仍会继续下去。一。,进而终生受益。 转化,不太喜欢阅读“之乎者也”之类的古书或大部头(语言含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感受作品的内在美 蓄)的作品。就像喜欢吃“快餐”一样,喜欢网上浏览、杂志小 在古代诗文经典中最通俗易懂,最适于引起人们阅读兴 报、武打言情类作品。高职学生在入学前虽然接触过一些经趣的当首推诗歌诗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学样式, 典作品,但迫于升学压力,陷入了字、词、句、段等应试的题海 可谓源远流长其内涵博大精深。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教 中,无法欣赏它的整体美。加之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理解不育自己的儿子:“不读《诗》无以言,,(这里的“诗”是特指的)。 、,二。,深,对一些经典作品只是囫囵吞枣,雾中看花。笔者曾做过两 意思是不学诗连话都不会讲。,孔子还说过:“人其国,其教可 项调查:一是在一个40人的新生班级里调查完整阅读明清四 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就是学诗的作用,它 大小说的情况,结果没有一人,只有5名学生读过一两本原 能陶冶人的性情使人心走向正道。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引领 ,著。二是在图书馆调查了6个教学班的学生借阅记录,结果 学生阅读、欣赏诗歌,让学生领略《诗》中风、tft、颂的丰富内 欣赏赋、比、兴的自然、淳朴的韵律美、意境美。在诵读唐 情、武打、传奇小说。高职学生的这种阅读状况令我们深感担 诗宋词方面应多下点功夫指导阅读李白的潇洒诗歌,主要 忧,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为纠正学生的这种阅读偏向, 欣赏那纵横驰骋的浪漫主义想像力感受“清水出芙蓉,天然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作过几点尝试,颇有效果。 去雕饰,,的语言艺术魅力走近杜甫的伟大史诗,则应认识那 紧扣教材,以点带面,推动学生读原著 t・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历史,去感受那“国破山河在”, 高职语文教学,课时安排少,但选人教材的经典作品占了 “烽火连三月”“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国破家亡之痛苦和忧国 较大的数量,尤其是古典文学作品诗、文、小说等约占60%以 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诵读宋词,让学生去触探辛弃疾“醉里 上。在短短的几十个学时的教学中,如何高效率发挥好经典挑灯看剑”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怒发冲冠”,李清 ,显示:借阅经典名著的只有6%的数量。大部分学生借阅言 涵。,。一、,,。,收稿日期:2O06—06—30 作者简介:陈瑞霞(1965~),女(汉族)。山东曲阜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 4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篡 盟 陈瑞霞姚秀珍王玲玲:经典文学与“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滚烫情怀,品味他们爱国报国 完了,学生还意犹未尽,此时,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到原著中 的豪情壮志。学生诵读脍炙人口的诗词,兴趣的大门开启后, 去欣赏更美妙的情节、更深刻的主题。课后不少学生争先借 再逐渐推荐优秀的散文、戏剧、小说等,尤其是我国明清时期 阅《红楼梦》,一睹为快。这样,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的几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更是中国古典文学遗产中的精品。 起到了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的效果。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作 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妙语连珠的 四、因人而异,培养兴趣,阅读与交流相结合 高职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他们所受的家庭教育、学校 生动语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流传千古,令人拍案叫绝。给 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不相同,在阅读爱好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学生精心搞一个阅读讲座,提示精彩之处,则能吸引他们含英 有的喜欢散文,有的喜欢诗歌,有的喜欢戏剧、小说。就小说 咀华,挹芳揽胜。 三、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 的篇幅内容而言,喜好也不相同。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 读不能采取“一刀切”,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从培养阅读兴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来说就好比鸟之双翼, 趣、扩展阅读领域出发,引导学生走近文学经典的殿堂。现 缺一不可。课堂教学时数有限,要想在课堂内大量阅读经典 在,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阅读、诵读 名著,是很难做到的。短小精悍的作品可以在课堂内诵读欣 活动,业余时间还开展了阅读竞赛,有些班级学生以演讲的方 赏,大部头的作品只能节选其中的精彩片段赏析,其原著只能 式讲述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如:高尔基的《母亲》、老舍的《骆驼 在课堂内提纲挈领地介绍,全文阅读要在课外。作为语文教 祥子》、巴金的《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有的讲片段,有 师,要善于利用所选教材的内容,把必讲的部分讲精讲活,并 的讲故事梗概,有的侧重分析人物性格,有的谈作品的艺术风 留下伏笔,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在学习 格。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感觉同学们在阅读经典作品上是下 《宝玉挨打》一课时,先介绍这部宏著的框架结构和故事梗概, 了功夫的,也显示了一定的欣赏水平,听评析的同学也深受启 然后共同赏析几个片段:一是宝玉为什么挨打,是哪些情节波 发,也激发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同学们尝到了阅读经典文学 澜层层推进,导致了宝玉挨打。二是宝玉是如何挨打的,细节 的甜头。 的描绘、场面的渲染、宝玉挨打的惨相,微妙微肖,栩栩如生。 在高职学生中加强经典文学的阅读欣赏,不是为了把学 三是宝玉挨打后,众女子前往探伤,细腻的心态展露,不同的 生培养成诗人、作家,而是通过阅读,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影 性格、情感表现,令人叹服。尤其是林黛玉,抽噎了半天,只说 响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正如江泽民同志在接见“中国 了一句话:“你可都改了吧!”话虽短,却意味深长。这是汹涌 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中演创人员时所说的,“学一点古典诗 澎湃的感情跳过悲伤的阻塞而喷薄出的一句话,包含着沉痛、 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 体贴、哀怨,同时,也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和畏缩。课文讲 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上接第4o页) 二、科学预见。关注问题,确保航向 对于现代教育而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注意的是 学校的工作是在问题的不断解决中前进的,但决不能被 学生主体的多样性、发展性、不成熟性,更加注重如何处理尊 问题牵着走,要打破“问题——补救”的管理模式,追踪学生成 重学生权利与加强指导或引导的关系。为真正促进学生个体 长轨迹并科学预见,让管理走在“问题”的前面——这是中心 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要求教师突出“三靠”:一是课 校始终遵循的一个管理理念。为关注学生成长,确保管理的 堂上靠,靠早晚自习,指导学生自学,课堂教学靠,关注每位学 超前性和实效性,学校要求:一是全面掌握学生状况。内容包 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采取兵教兵、“官”教兵等各种措施, 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 不让学生形成知识缺陷,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实现知识的堂 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的心理、生理、身体 堂清;二是课外活动靠,针对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成立体 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 育、读书、书法、绘画、音乐、学习等课外活动小组,培养学生自 对照。二是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辅导。每周与结对学生谈心一 学、自控、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三是课间靠,靠学生的午 次,每次谈心辅导内容全部记录下来,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通 休,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靠学生的课间活动,了解 过“悄悄话”信箱向老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三是密切家校联 学生的内心世界,靠学生晚上熄灯后的睡前管理,保证学生能 系。利用“家校联系卡”每周联络一次,每学期至少两次家访, 够及时入睡,提高学生睡眠质量,保持学生充沛的精力。通过 教师须对学生本人及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状况进行简 教师这种全程服务的“靠”,留心学生的动向、关注学生情绪变 要分析。四是搞好个案分析。各学校每月集中组织教师进行 化、关心学生的生活,在交际的过程中“爱”洒学生心灵,实现 个案分析,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调 “心灵的靠”,让“爱”这把万能的钥匙开启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整,完善其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通过记录成长轨迹,科 之门,从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学预见了有关问题,保证了学生幸福成长的正确航向。 三、实施“三靠”。关注个体。提升素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