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健康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腹型过敏性紫癜13例误诊分析

来源:华佗健康网
福建医药杂志2010年8月第32卷第4期F@an Med J,August 2010,Vol 32,No.4 47 关系rj].中国疗养医学,2006,15(6):404—406. 2钟学礼.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79. 3钟丽娜,李长贵,付正菊,等.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临床分 析EJ].中国医药,2007,2(3):129—131. 腹型过敏性紫癜l3例误诊分析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三明365001) 邓高振【关键词】紫癜,过敏性;误诊 【中图分类号】R554 .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600(2010)04—0047—02 张东升王瑞芳邱位文 腹型过敏性紫癜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复杂多变, 灶可高出黏膜表面,以十二指肠降部黏膜损害最为明显,严 且皮肤紫癜出现晚于腹部症状,早期诊断困难,易与其他腹 痛性疾病混淆,误诊率高l_1]。为了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减 少误诊,现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8年l2月13例误诊病 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重者糜烂面大,呈暗紫色隆起,甚至形成多发大小不等、形 态不规则溃疡,其中2例伴有十二指肠广泛性渗血。胃镜病 理报告黏膜慢性炎,浅表型,重度活动性,固有层中见灶性 出血,毛细血管炎改变伴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5例 患者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检查部位为全部大肠及回肠末端 2O~30 am,结果发现,2例患者回肠末端片状溃疡,覆薄 白苔,周边黏膜充血水肿,病理检查诊断为黏膜慢性炎;3 例结肠黏膜散在出血点,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欠清晰, 1.1一般资料:l3例中男8例,女5例,男女之比1.60: 1;年龄9~23岁,平均16.8岁。诊断标准:(1)四肢皮肤 分批出现典型对称性紫癜;(2)紫癜前或后有腹痛、腹泻、 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3)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正 常;(4)排除与症状相关的其他疾病。发病诱因:4例与上 脆性高,触碰易出血,尤以乙状结肠及直肠最为明显。 1.5误诊情况:本组误诊为急性胃肠炎3例,消化性溃疡 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2例,急性阑尾炎1例,急性坏死性 小肠炎1例,克罗恩病1例,结核性腹膜炎1例,急性肠系 膜淋巴结炎1例。 呼吸道感染有关,1例与药物有关,3例与食物过敏有关,5 例无明显诱因。 1。2临床表现:所有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 痛,就诊时间1~5 d。腹痛部位:脐周痛5例,全腹痛3 例,上腹痛3例,下腹痛2例。腹痛性质:阵发性绞痛1O 1.6治疗方法: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1例患者采用内科抗 炎保守治疗,病程第4 d出现皮肤紫癜后行胃肠镜检查确 例,闷痛或钝痛3例。腹部体征:脐周压痛5例,右下腹部 压痛2例,不固定压痛6例,反跳痛1例,肌紧张1例,肠 诊。其余患者人院后均按相关误诊疾病给予抗炎、抑酸、止 血、输血、胃肠黏膜保护剂、解痉止痛药物及对症支持等治 疗,效果欠理想,待四肢皮肤分批出现典型对称性紫癜及相 关检查完善后确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所有患者确诊后均予 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1O 葡萄糖酸钙、大剂 量维生素C、抗生素及中药治疗,应用以质子泵抑制剂 (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Hp,并积极去除致病因素, 注意卧床休息和流质饮食。 2结果 鸣音亢进3例。消化道症状:黑便或血便7例,腹泻5例, 呕吐8例,恶心2例,呕血1例。其他症状:关节肿痛2 例,发热、肌肉酸痛2例。l3例分别于3~10 d出现四肢对 称性紫癜。 1.3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10.0×10。/L 者9例,Hb 9O~110 g/L者6例,Hb 60~89 g/L者1例, 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嗜酸粒细胞增加者6例。尿常规检查发 现,尿隐血+~++2例,尿蛋白阳性2例。大便隐血试验 阳性7例。血沉增快3例。IgA增高4例。出、凝血时间均 正常;。肾功能均正常。肝功能检查,白蛋白<30 g/L者3 例,其余各项指标均正常。心电图检查,异常1例,主要表 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较快缓解,13例患者 均在13 d~5周内治愈出院,平均住院27 d。2例失去随访, 11例随访6个月以上未发现复发。 3讨论 现为部分sT—T波低平。13例患者腹部平片,其中11例有 不同程度肠腔胀气。B超检查,肝胆胰脾均未见明显异常, 7例肠蠕动减少、肠管胀气、肠壁增厚和回声增强,其中十 二指降部表现最为明显,伴球腔扩大。2例进行腹部CT检 查发现,肠管胀气,跳跃的多发肠壁水肿,肠系膜水肿、血 管充血,其中1例出现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 1.4内镜检查:13例患者入院后2~5 d进行胃镜检查,3 过敏性紫癜主要见于儿童及青年,6岁以上占多数,春 秋季节好发。发病原因目前仍然不清楚,感染因素、药物过 敏、食物因素、变态反应在一些患者中起一定作用。有文献 报道,Hp感染与腹型过敏性紫癜密切相关0]。本组7例 (53.85 )患者HP检测阳性。一些特殊蛋白质的食物(如 海鲜、牛奶、蛋等)更易致病,原因是由于免疫反应所致小 血管(微小动脉、微静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壁 坏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血小板血栓形成,同时 例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7例幽门螺杆菌检测(Hp)阳 性,1O例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均有不同程度充血性红斑、水 肿、糜烂、大小不等出血点,呈片状分布,部分有融合,病 有类纤维蛋白沉积核碎裂等改变,引起血管栓塞。此外,由 于血管壁通透性改变及脆性增高,可发生炎性渗出、水肿及 48 福建医药杂志2010年8月第32卷第4期F@an Med J,August 2010,Vol 32,NO.4 出血,严重时出现坏死性小动脉炎,使肠壁供血不足而坏 死、穿孔嘲。 现异常,仍然被误诊。本组7例出现黑便或血便,分别被误 诊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克 过敏性紫癜主病变常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肾脏, 以皮肤型多见,而以腹痛、便血为首发症状的腹型过敏性紫 癜者较为少见,在皮肤出现紫癜前易造成误诊误治。误诊原 因:(1)病史采集不够详细:本组中8例有上呼吸道感染、 青霉素肌注及进食牛奶、蛋等明确诱因,3例有过敏性体质 (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但问诊时笔者只注重 腹部症状,而忽视了其他系统症状,甚至病程中出现皮肤紫 癜时也未引起足够重视。(2)临床特点认识不足:腹型过敏 性紫癜为全身系统性疾病,除消化道外,还可造成关节、皮 肤、肾脏等多处损害,甚至可累及神经系统“]。本组患者均 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且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性 胃肠炎、肠痉挛、急性阑尾炎、细菌性痢疾等消化系统其他 罗恩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这与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内镜表 现认识不足所致。消化道出血的量、腹痛的性质与内镜下黏 膜病变的范围呈正相关,内镜下以十二指肠降段及回肠末端 黏膜病变表现最为明显及严重,十二指肠降部多发大小不规 则溃疡,黏膜呈暗紫红色隆起、充血水肿、糜烂,甚至黏膜 出血为该病特征性表现,本组内镜检查结果符合此特征。因 此,有作者认为对腹痛原因不明,应尽早进行内镜检查,内 镜检查可用于可疑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l5]。 总之,临床工作中对于以腹痛为首发的患者,要进行详 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遵循循证医学观点, 充分认识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注重腹部x线平片、 B超、CT等辅助检查,特别是尽早进行消化内镜检查,以 避免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琦,高玉风,王艳萍.5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分析EJ3.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1996,9(4):155—157. 疾病类似,造成了误诊。此外,由于对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 特点的认识不足也导致了对2例关节痛和4例尿常规异常患 者的误诊。所有患者直至皮肤出现紫癜才考虑为腹型过敏性 紫癜,经过相关检查后确诊。(3)对病情缺乏全面地分析与 鉴别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腹痛表现为绞痛、隐痛或钝 痛,腹痛程度较剧烈,但压痛轻微且不固定,症状与体征不 符,肌紧张较少见。当患者出现肌紧张、反跳痛时,误以为 是外科急腹症,而忽略了与腹型过敏性紫癜鉴别。同时,体 格检查不仔细、全面,只注重腹部体检,未充分对皮肤、关 节等部位进行检查。本组病情演变过程中有3例双下肢紫 癜,2例关节肿痛,未能及时发现,造成误诊。(4)轻视辅 助检查:对实验室检查结果过于依赖,分析不够,未及时进 2李晖,丁甫月,刘玲,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儿童过敏性紫癜 的关系EJ2.实用儿科杂志,2006,21(2O):1398—1399. 3任万英,李华,赵丽婷.过敏性紫癜在内镜下的胃肠黏膜改变 [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4):250—251. 4刘书芬,刘英范.过敏性紫癜并发少见临床表现12例报告[J]. 临床儿科杂志,1996,14(5):273—274. 5张安忠,杨崇美,刘吉勇,等.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和 内镜特征[J3.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5,22(2):108—110. 行有助于鉴别诊断的其他辅助检查(如:x线、B超及腹部 CT等) 部分患者皮肤出现紫癜前内镜检查胃肠黏膜已发 中药超声雾化熏洗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并发症30例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福州350004) 梁瑞文 陈【关键词】高位单纯性肛瘘;切开挂线术;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1 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肛瘘是肛周皮肤和直肠或肛管相通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管 道,由内口、瘘管及外口三部分组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 肠疾病之一,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高位单纯性肛瘘为其中一 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6O例病人均为2008年1O月至2010 年5月本科室的住院病人。肛瘘诊断参照2004年中华中医 种。切开挂线法是治疗高位肛瘘的一种经典术式,应用范围 广。此疗法能较好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不易造成肛门失 禁,但是会造成挂线异物感,疼痛剧烈,分泌物较多,创面 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肛肠疾病诊断标准》中肛瘘的诊断 标准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O例,观察 组男23例,女7例,年龄2O~65岁,病程1~24个月;对 愈合时间较长等并发症。近年来,临床医生在防治这些并发 症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采用镇痛消炎膏换药、肛肠外科 照组男25例,女5例,年龄18~57岁,病程1~18个月。 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病人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高位单纯性肛 洗剂熏洗、术后予双氯芬酸钠栓剂塞肛门等,但是效果均不 理想_1 ]。为了寻求一种全面兼顾的治疗方法,笔者运用中 药超声雾化熏洗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并发症,取得较满 意的疗效。 1洪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瘘切开挂线术。术后第2 d开始坐浴。观察组用药为马齿苋 6O g,大黄20 g,芒硝20 g,明矾15 g,威灵仙15 g,赤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