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红楼梦》
谷禾苗 数理学院 10信计2 20100406205
书名:《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一、曹雪芹介绍
曹雪芹(约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因其很喜欢竹林七贤之“阮籍”,故取字中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他的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就是说他家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 注:包衣就是家奴。
曹雪芹自幼及时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饫yù甘餍肥”的贵族生活,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
雍正即位后,雍正初年,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后又遣回北京(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贫困生活。 补充:
曹家败落本质原因:太子之争,曹家当时支持的是八阿哥,但最终即位的是四阿哥雍正。因而受牵连。
当时苏州也有织造,(曹頫在担任江宁织造之前曾短期地担任过一段时间苏州织造,后才担任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官署是现在的市十中。担任苏州织造的是李煦。李旭和曹家交好,苏州织造,江宁织造,李家和曹家其实可以说是当时康熙帝放在民间的两个密探。向皇帝汇报当时民间社会上的消息。李家也是八哥党的,因而在后来皇族的争权内斗中也遭受了牵连,后被发配到了黑龙江。其家人在苏州街上作为官奴被卖,但是一连十天无人敢买。
曹家则隐入了北京胡同,从此败落。曹家可以这般全身而退也亏了曹家在皇宫里的亲人里应外合以及求情。不然也不会比李家好到哪里去。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书写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困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
二、《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一部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
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关于红楼梦旨义思想的研究历来众说纷纭,鲁迅定义为“人情小说”,脂砚斋《凡例》评: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胡适《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蔡元培《红楼梦索隐》:揭清之失,悼明之亡。 《红楼梦》在初期是通过名为《石头记》的手抄本形式流传,自乾隆年间始,关于《红楼梦》的续作纷纷出笼,并衍生出“红学”。成书于18世纪中叶的乾隆时代。原著120回,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为无名氏续写。脂砚斋(据传为曹雪芹叔父)曾为其更改,评论。
《红楼梦》是一部大书。它并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说,它更是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这已经逾越了言情小说的范围。《红楼梦》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与厚度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地娓娓道来。《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晴雯歌》和注。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几十条人命。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了说是三十几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个丫环。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这部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
三、感想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