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博弈论在公共决策中的应用(最新)

来源:华佗健康网
 博弈论在公共决策中的应用

一.领导干部要学点博弈论 1.几个富有启发性的案例

案例1:商家作出最低价格承诺的真相是什么?所谓最低价格承诺是指商家承诺自己的价格比任何对手都低,一旦有对手的价格比自己低,作承诺的商家将退回差额,并且承诺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罚金。

思考:商家为什么要作出这种承诺呢?是为了促销或者恶性竞争吗?

案例2:假设有三个候选人或候选方案:x、 y 和z;有三个参加投票的人:甲、乙、丙。三个人对候选对象的态度分别如下:甲:x y z;乙:y z x;丙:z x y。(注:候选对象排位越靠前,表示越喜欢)

现在分别有三个投票程序:程序1,x与y先pk,然后胜利者进入下一轮与z进行pk;程序2,x与z先pk,然后胜利者进入下一轮与y进行pk;程序3,z与y先pk,然后胜利者进入下一轮与x进行pk。

思考:(1)上面每个程序的最终获胜者是谁?(2)为了保证丙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z当选,如果丙能够操纵投票程序,他应该采用哪个投票程序?(3)如果您是甲,为了

避免自己最不喜欢的丙当选,应该怎么办?

案例3:夫妻博弈(又称协调博弈) 妻

足球 芭蕾 1 0 0 -1 1 3 夫 足球 3

芭蕾 -1

思考:夫妻博弈最有可能出现的结局是什么?丈夫如何保证获得自己理想的结果——夫妻一起去看足球?妻子有没有办法扭转这一被动局面?

体会:什么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的特点就是:在均衡状态下没有人愿意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也就是说,博弈各方所选择的策略互相构成了最优反应。

案例4:开店博弈

假设顾客均匀分布在一条街上,他们总是选择到离自己家最近得的商店购物;现有两位投资者均准备在街上开店,他们都希望到自己商店购物的顾客越多越好。请问:投资者应该

把商店开在哪里?

这个例子对商业中心是如何形成的、政府在商业中心形成中应该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有着很好的启示意义。这个例子在政治领域也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案例5:智猪博弈

小猪

大猪

按 -1 按 7

-2 0 等 3 5 0 等 10 问题:该博弈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

智猪博弈在公共产品问题的分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案例6:斗鸡博弈

进攻 后退 -1 0 3 0 0 甲 进攻 -1

后退 0 3 问题:该博弈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

斗鸡博弈在市场进入、许多社会问题的分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2.体会:什么是博弈?

(1)参与博弈的各方在利益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冲突、差异,这是形成博弈的基本要素。

(2)参与博弈的各方所获得的最终结果既取决于自己的决策,也取决于对手的决策。

(3)参与博弈的任何一方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对手的反应并根据对手的反应来制定自己的最佳策略(思考:为什么田忌赛马不是博弈?因为齐王根本没有博弈的意识)。

经典的博弈现象:棋牌游戏、体育比赛、战争、商战、竞选。世界只要有两个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博弈,但千万不要以为博弈就是勾心斗角、你争我夺。

3.博弈论就是要告诉人们如何在利益存在冲突的世界里,如何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博弈策略;如何实现博弈各方的合作。其中后者是更加重要的。

二.博弈论的经典——囚徒困境及其应用 1.经典案例:囚徒困境

坦白 不坦白 -7 -10 0 -1 甲 坦白 -7

0 不坦白 -10 -1

2.囚徒困境理论的启示之一:双方的最佳策略均是“坦白”,然而双方得到的结局却是最糟糕的,它说明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存在深刻的冲突;它说明许多具有广泛性的集体性的悲剧并不是像常人想象的那样

是人们素质低、愚昧的结果,而是一种囚徒困境。

3.囚徒困境理论启示之二——如何打造诚信社会 (1)为什么中国的商业诚信问题如此之多?流行的观点有两个,一是礼崩乐坏,二是法律惩治与政府监管力度太小。 (2)博弈论对诚信与合作的解释:决定人与人之间是否合作的关键也许是双方的博弈是否重复。所谓重复博弈就是指双方多次玩相同的博弈。

A.一次性博弈由于缺乏来自未来的奖惩机会,可能刺激博弈双方选择不合作。

B.重复博弈由于存在未来的奖惩机会,会刺激博弈双方选择合作,但是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双方都看重未来的长期利益;二是每一次博弈结束后双方均认为存在下一次继续博弈的机会,即博弈是无限重复的。

C.在中国,改善商业伦理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鼓励与发展重复博弈,这更主要的是依赖博弈参与人自己的努力。

(3)在重复博弈中一定要警惕“最后一次不合作现象”,几乎所有的商业欺诈都与“最后一次不合作”有关。

三.政府配置资源一定就只能使用英国式拍卖吗?

1.基本的拍卖方式

(1)英国式拍卖:买方由低到高公开竞价,出价最高者获得拍卖品,并且以最高出价作为拍卖的成交价。

(2)荷兰式拍卖:拍卖主持人由高到低公开叫价,第一个应价的买方获得拍卖品,并且以他的应价作为成交价。

(3)密封第一价格拍卖:所有参与拍卖的买方向拍卖人递交密封的报价,出价最高者获得拍卖品,并以最高出价作为成交价。

(4)密封第二价格拍卖又称为“维克里拍卖”:所有参与拍卖的买方向拍卖人递交密封的报价,出价最高者获得拍卖品,但他只需要支付第二高的价格,即以整个报价中的第二高报价作为拍卖的成交价。

2.政府拍卖的基本特点:共同价值拍卖——拍卖品的价值具有共同性、不确定性、非独立性;在英国式拍卖下要避免“倒霉的赢家”。

3.选择建议:公共资源拍卖应该尽量采用密封第二价格拍卖;不良资产的处置应该尽量采用荷兰式拍卖。

4.特别提示:拍卖的对面就是招标,即招标是负拍卖。

四.如何才能让政府政策与单位规章制度不会遭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根源是什么?不是对策者

缺乏大局观念或者狡猾、自私自利,而是制定政策和规章制度的人缺乏博弈意识。

2.什么样的政策与规章制度才是可自我实施的 (1)观察纳什均衡有什么特点:没有人愿意单方面改变自己的行动。

经典案例:英国囚犯运送安全问题。

(2)可自我实施的政策与规章制度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被规制者按照政策与规章制度的要求去能够做构成了一个纳什均衡。但是,在生活中经常很难做到这一点,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五.如何让别人“讲真话”?

1.为什么有人“讲假话?”(1)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生活中常态,如与用人单位或上级相比,求职者或被提拔者对自己的能力状况更加了解;商家比消费者更了解商品。(2)人们有机会主义动机。

2、讲假话或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的后果:逆向选择。 3、博弈论关于解决讲假话问题的解决思路:通过巧妙的机制设计诱导大家讲真话。

(1)人才招聘、职称评定、商品质量方面的机制设计的例子。

(2)机制设计的基本要求:让信息优势方发信号,好

信号应该是人们的类型与发信号成本负相关,即能力(产品质量)越高的人,发信号的成本越低。 (3)两个问题:

A.为什么在我国文凭的人才识别功能会弱化? B.为什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在企业具有一定的股份?

六.什么样的政策与规章制度才不会朝令夕改

1.政策与规章制度要不会出现朝令夕改,就必须满足基本条件:政策与规章制度不仅在制定阶段是制定者的最优选择,在实施阶段也是制定者的最优选择。博弈论把这一点叫做政策的动态一致性。

2.案例:为什么凯恩斯主义的零通货膨胀相机政策会被固定规则的货币主义政策所取代?为什么跨国公司不太乐意去招商引资政策非常优惠的内地去投资?为什么财政包干制度要被分税制取代?

所有这些例子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给定对手相信这些政策、制度(相机政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财政包干制度),制定者有积极性反悔,除非制定者是重视自己声誉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