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纳文化,美在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丁慈矿 ,J\ 墨’了 裹警 耋 言 主 在数量上也是蔚为大观,无论是名川I大山、佛寺道 观,还是园林水榭、亭台楼阁、书房卧室……到处 事。其中一则讲的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了南 通,给纪晓岚出了一个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 北通州通南北。纪晓岚对不出,两个人在街上走, 纪晓岚忽见街的东西各有一家当铺,随即对出下 都可以看见对联!如此丰富的资源势必将孩子引向 历史的深处,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引向各地的Nt. 景名胜,能使孩子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在读、 对、背、写、赏等多样形式中潜滋暗长,对汉语文 化逐渐形成真切的认同。 中国的文化从物质到精神,结合得最好的就属 对联了!香港大学陈耀南先生在《中国文化对谈 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还有一则 讲的是乾隆嫌探花刘凤诰貌丑,故意出了个上联为 难他: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是摘星汉。 刘凤诰立即对出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 梅,臣乃探花郎……这些故事太有趣了,许多年过 录》一书中写道: “形式上,对联是中文特有的艺 术体裁:运用上,对联可做实际应酬,也可以做文 学写作;内容上,对联可以关涉所有生活层面,表现 去,我仍记忆犹新,它在无形之中培养了我对汉 字、汉语最初的爱。 汉语本身是充满趣味的,而对联充分体现了这 种趣味。咱们的地名可以相对:湖北对河南、威海 对镇江、龙井对虎丘、无锡的鼋头渚对桂林的象鼻 文化精神。”在以前,糖果店、香烟店、茶叶店…… 几乎所有行业的店铺门前都会悬挂或张贴对联,这 些行业对联,写出了店面的特征,凸显了店主的Lg_ 求,迎合了顾客的心理。如旧时糖果店的对联: 山。植物名可以对:甜菜对苦瓜,狗尾草对鸡冠 花,水仙花对木贼草。甚至看似不相关联的事物也 “到来尽是甜言容;此去应无苦口人。”短短两行文 字展示了一种文化,标举了一种期盼,奉送了一片 温馨,提供了一种选择。 可如今,对联的应用功能逐渐萎缩了,主要还 剩两个用途:一是用春联迎新,一是用挽联追缅。 可以相对:文竹对武松、青稞对丹麦、莫愁对可 乐、瓜子脸对葡萄牙。这些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 名词,但在对联中都有了联系,这就是无情对。怎 么样,够好玩的吧? 对联学习不仅好玩,而且有益。王尚文教授说 过: “我们的汉语是一种诗性的语言,是诸如对联 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家过春节粘贴的春联,用的是 买来的现成品。更荒唐的是挽联竟然也是买的。挽 联怎么可以买现成的呢?古人是十分重视挽联的, 这样的文学形式之所以生成的最肥沃的土壤;反过 来说,又是对联等文学形式把汉语的特殊优越性发 挥到极致。”对联对发展孩子的语言智能大有裨益, 因为这是对一个人的盖棺定论。郑板桥、俞曲园就 十白别人写不好挽联,去世前便先把挽联写好了,对 朋友说: “我死了你们挂出来,我怕你们写不好我 的一生。” 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和现在的孩子讲讲楹联文 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进行文化的熏陶。明清以来, 对联这一文学形式逐渐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顶峰, 18 化,把楹联文化带入生活之中。随着生活条件越来 越好,大家都喜欢旅游,不少家长也常带着孩子四 处游玩。可在旅游时,一般都“游”了些什么呢? 有人到了西湖,见到处是人,你挤我,我挤你,于 副对联中,就能看出 ̄_-I-甫的人生境界。 我常常想,当我们涉足古人的游踪,高声诵读 他们的诗的时候,他们就在我们的生命中复活了。 找到诗歌的地理坐标,还原现场感,是传统文化学 习中最值得珍视的。为此,我曾在教室里贴了一张 是拿出手机随便拍上一两张照片,发个朋友圈—— 西湖真美啊!这可真是白白浪费了欣赏传统文化的 机会。在旅游时,我们最好能带着孩子欣赏一下各 地的楹联文化,看看、读读、想想,一定会别有一 番滋味在心头。 中国地图,告诉孩子们诗人最爱游山玩水,凡诗人 涉足之地,都有诗的存在。每次教古诗或楹联,就 在地图上相应的地点画个圈。 记得有一年,我带着孩子们在地图上沿着长江 记得有一年,我到陕西西安临潼去看兵马俑, 逛完兵马俑去吃饭,看到一家饭店门前挂着一副对 联——小楼秦风容我静:大雅唐韵任人弘。我顿时 对这家羊肉泡馍店产生感情了!这副对联从名联 溯流而上,《题金陵渡》拗 孟浩然之广陵》 《芙蓉楼送辛渐》 《黄鹤 岳阳楼》 《旱发白帝 城》等篇目接连教了下来,形成了一个诗歌教学专 题——唐诗与长江,孩子们学得很有兴趣。我告诉 他们,这些诗都是诗人们的所见所感,如果有机会 去这些地方,一定要大声背诵古人的诗,诵读楹柱 上的对联,周围的游客定会刮目相看。果不其然, “iJ、楼容我静 大地任人忙”脱化而出,格调高雅。 而“秦风”与“唐韵”的相对,更是点明脚下这片 土地的历史底蕴深厚,是千年古都啊!这就是文 化,这是有文化的饭店啊! 个孩子在暑期去黄鹤楼旅游时,就在那儿背诵崔 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楹联文化,寻常巷陌,街 边小店,一副有趣、有情、有味的对联,都可让我 们的思绪飘得很远,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罗丹说得 好,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 睛”,当我们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看风景、看生活 时,生活的真味便会显现出来。 颢的《黄鹤楼》,回来后得意洋洋地告诉我,有人 对他跷起了大拇指。这种自得是多么好啊! 我还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旅游时的门票都收集起 来,贴在一本册子里,然后在下面注明日期,把这 本册子定名为《我的游踪》。我会把自己收集的明 信片奖给诗背得好的孩子,郑重地说: “这个地方 李白没去过,因此没有名句流传,你去了一定要写 两句寄给我看看。” “这个地方杜甫去过,他写下 了‘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你去了 苏'J-I、l网师园有个“看松读画轩”,这个轩的名 字真好听,轩中悬挂着一副对联“满地绿荫飞燕 子;一帘晴雪卷梅花”,别有一番意境。苏州的园 林之所以好看,对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 果没有匾额和楹联,园林不过是一排排精巧别致 的房子,穿插了池塘和花木。而有了匾额和楹联 的点缀,一切就大不相同了,有了高雅名字的房 要,f-y-细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孩子们深受鼓舞, 在外出旅游前常常来找我,问我: “某某地方李白 去过吗?写了什么诗?” 在汉语言日趋庸俗化、浅薄化,当“我们”变 成“偶们”, “这样子”变成“酱紫”,世间充斥愤 子格局自然不俗,一副恰到好处的即景对联,读 后再去看景,看到的景自然不同,即“一切景语 皆情语”! 四J Il成都杜甫草堂以楹联文化著称于世,我最 喜欢“诗史堂”中悬挂的楹联“侧身天地更怀古; 独立苍茫自咏诗”。这是文史大家、书法家谢无量 “怼”之声的时候,作为~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 师,我们一定要使孩子们怀着喜悦之情,愉快地接 纳中国的文化。曾国藩说,读书需要涵泳。涵者, 好比春雨润花,清渠溉稻。泳者,则好比鱼之游 水,人之濯足,一切都是活泼泼地。 “活泼泼地” 太重要了——如果把书本的知识比做渊深的流水, 读书人则如同跃动的游鱼;如果把现实的生活比做 渊深的流水,那每一个大活人都是江河中自由自在 的鱼儿……要让我们的孩子活泼泼地成长和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悦纳楹联文化,培养孩子对汉字、汉 从杜甫诗句集出来的,叫集句对联。我来到杜甫草 堂的时候,正是深秋时节,层林尽染,站在这副对 联前,读着读着就"fD佛看到了杜甫独立千秋的伟岸 形象,内心一阵感动。杜甫草堂“恰受航轩”还有 一副好对联,上联是“诗史数干言,秋天一鹗先生 骨”,说的是秋天飞过的那只鹗,像是先生的风骨; 下联是“‘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i甫号 “天地一沙鸥”。从这一 少陵野老,他曾说自己是语的情感,让孩子喜悦地接纳中国的文化。我坚 信,优秀传统文化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多的喜悦 和快乐,提升孩子的生活品味与审美能力。羼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