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观察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观察
【摘要】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20例,术后行pcia:a组:舒芬太尼100μ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舒芬太尼100μ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c组:氟比洛芬酯200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观察0-48小时内各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追加次数,血压、心率、呼吸、spo2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与a组、c组比较,各时段vas评分,三组各时段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键次数b组低于a组、c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低于a组、c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患者术后自控镇痛具有安全满意的效果,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20-02
舒芬太尼是目前静脉自控术后镇痛的常用药,但其同传统的阿片类药物一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氟比洛芬酯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效应。本研究主要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pcia的镇痛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手术患者60例,男36
例,女24例,年龄18-55岁,体重50-75kg,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舒芬太尼100μ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舒芬太尼100μ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c组:氟比洛芬酯200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术毕均静注各组所配制液负荷量2ml后接pcia泵镇痛方法参数设定:持续输注2ml∕h,自控给药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0min。观察0-48小时内各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追加次数,血压、心率、呼吸、spo2变化及不良反应。vas:0分为无痛,10分最剧烈的疼痛。ramsay评分:1分为不安静,烦躁,2分为合作,3分为嗜睡能听从指令,4分为睡眠状态,可唤醒,5分为反应迟钝,6分为深睡状态,呼之不醒,其中2-4分为镇静满意,5-6分为镇静过度。
1.2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组各时段vas均低于a组、c组(p<0.05),各时段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键次数b组(7±2)低于a组(11±3)、c组(13±3)(p<0.05),见表1。 3 讨 论
舒芬太尼产生镇痛作用的同时,会引起明显的呼吸抑制,尿潴留及恶心、呕吐等付作用,单一药物镇痛时,需要较大的剂量才能
满足镇痛效果,而大剂量使用同时也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目前,疼痛的治疗提倡一同药理类型的镇痛药物联合应用,目的在于减少每种药物用量,增强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氟比洛芬酯是一种以脂微球为载体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nsaids常用于术后多模式镇痛,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作用,减少阿片为药物用量,降低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并降低局部、脊髓和中枢的敏感性,从而减少痛觉冲动,达到增强镇痛的作用。氟比洛芬酯是氟比洛芬的前体,经过乳化脂微球的制剂,通过脂微球的包裹,改变了药物在体内分布,使药物具有了靶向性,选择性地蓄积在手术切口及炎症部位,具有快速的靶向镇痛效应。
氟比洛芬酯存在“封顶效应”,独立应用不能镇痛往往不够充分。舒芬太尼与氟比洛芬酯复合应用于pcia,镇痛效果确切,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