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说明文阅读段

来源:华佗健康网
衣有年轮

①衣服的原材料会影响地球安全。以皮革为例,在动物皮加工的过程中,使用了包括甲醛、煤焦油、染料和氰化物在内的有毒物质。为了增加柔软性和耐水性,皮革要经过鞣制。多数皮革使用硫酸铬等铬盐鞣制,产生含铬的废料。除此之外,皮革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经过鞣制后不能再被生物降解,对环境也有极大危害。

② 而大受追捧的纯棉,也远没有这个词本身那样清洁舒适。在棉花种植、造布、制衣、运输、使用的各个阶段,都有大量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纯棉,距离低碳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③在现有的低碳衣概念中,循环再生仍是关键。但在传统的再生产品中,一直存在品质劣化问题,再生产品意味着品质的下降,最后只能变成垃圾焚烧或填埋。 ④新举的生物循环再生技术将染料及其他材料完全去除,无限循环再生。这和在一定条件下从石油中制造出聚酯原料再焚烧相比,能量消耗量及二氧化碳排出量均可削减80%。而回收的服装可以返回工厂,重新再生为长纤维。这种方法为延长服装自身的生命周期提供了新的思路。 ⑤衣服有自己的生命线。每件衣服都有自己的从原材料生成开始,到被废弃处置为止的全生命周期。低碳衣只是所有环节中环保的基础。在制造、运输、使用及处置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有能量的消耗,并产生碳的排放。 ⑥实际上,已经有人开始把服装的碳排放指数组成“衣年轮”,来判断个人对服装的使用是否有益于环保和低碳。就像从树的年轮可以看出它的年龄和状况一样,衣服也有自己的年轮,用来衡定每件衣服的使用年限、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年均碳排放量。 ⑦每件衣服的材质、每个人的使用方式和回收与否,都会影响到衣年轮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碳排放的量。

⑧英国环境资源管理公司计算过一件约400克的100%涤纶裤子在其“一生”中消耗的能量。该裤子在中国台湾生产原料,在印度尼西亚制作,运到英国销售。假定其使用寿命为两年,经历了92次洗涤,用50℃ 温水的洗衣机洗涤,烘干机烘干后,平均2分钟熨烫。这样看来,全部耗能量约为200度电,如果电能由煤提供,就会排放出约47千克的二氧化碳,相当于裤子本身质量的117倍。 ⑨而如果每人每年少买一件衣服,按腈纶衣服的能耗标准,每吨衣服产生5吨标准煤计算,则少买一件0.5千克的衣服能够减少5.7千克二氧化碳。可见,少买新衣、多穿旧衣、少用洗衣机这样的低碳着装行为也非常重要。 ⑩以自然界的草木藤蔓、动物皮毛来遮羞取暖的时代早已结束。现代人类的服装选择更多是基于审美的需要。风尚的瞬息万变,加快了衣服更新换代的速度,造成了更多的闲置。衣橱中沉睡的衣服,意味着更多的服装消耗和更多的碳排放,从而带来更多的环境问题。其实,时尚也有轮回。“过时”不过是不正确认识带来的产物。若是“有生命力”的衣服,旧衣也可变成穿在身上的复古,或是重新演绎的新时尚。

⒈ 第①、第②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⒉ 第⑧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⒊ 依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给“衣年轮”下定义

⒋ 下面句中加点的“约”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这样算来,全部耗能量约为200度电,如果电能由煤提供,就会排放出约..47

千克的二氧化碳,相当于裤子本身质量的117倍。 目前,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衣服也有碳排放。如果让你做宣传员的话,面对服装

商场里的滚滚人流,结合本文学到的知识,你该怎么说?

植物气象员

①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而且可以预报天气。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规律。 预报阴雨,

②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生长的。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南瓜蔓为什么能预报天气呢?原来,天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③风雨草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能预报风雨,它开花的习性很特殊,没有固定的时间。可每当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两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开放了。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开得越发齐整和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色。

④“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天气正常时,你用手指触动它的叶柄,叶子马上就会合拢,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如果叶片自然下垂合拢,便是阴雨天气的征兆。

⑤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晴雨花”,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的水汽密度饱和时,花蕊低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这种现象是表明晴朗天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来。

⑥在炎热的夏季里,茅草的叶子和茎的交界处会冒出一小团水沫来,好像螃蟹吐沫那样,因此老百姓总结出“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

⑦空气湿度大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收缩,这是报告有雨。空气干燥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打开,这是预示天气即将由阴雨转为晴朗。大雨到来之前,气压急剧下降,水面上的压力减小,这时河底的青苔就会浮出水面,因此农谚云:“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预报温度

⑧在瑞典的南部生长着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称它为“天然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气温的变化极为敏感。在20℃以上时,它的叶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气温若降低到15℃时,枝叶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为止;当气温下降到10℃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气温回升到原来的状况,叶片就会恢复原状。 ⑨栗子树不但感觉灵敏,而且能预测天气。进入冬季以后,在预测到有霜和下雪的坏天气将要来临时,它会提前几个星期长出芽来。研究证明,栗子树是在对夜间的时间长度进行“测量”之后,预知严冬的到来。 ⑩在我国东北各省,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或田边地头种植鬼子姜,用它的块茎来腌制咸菜。据观察,鬼子姜能准确预报初霜,在它开花10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场霜了,从而提醒农民做好防霜抗冻的准备工作。 1.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是什么?

2.本文的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其作用

4.本文第二个小标题中的“温度”一词用得是否恰当?为什么?

5.请结合全文内容揣摩文题?“植物’气象员’”的妙处。

夏 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在夏至节,浙江金华地区有祭田公、田婆之俗,即祭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为防止害虫发生。夏至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而在多旱的北方则流行求雨风俗,主要有京师求雨、龙灯求雨等,祈求风调雨顺。

1. 结合文本,说说夏至这天具有什么特点?(2分)

2.过了夏至,华南西部的气候有什么变化?(2分)

3.文章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用来说明什么?(2分)

4.文章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出两种,并指出相关语句。(4分)

天外飞来准晶体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1982年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2008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AL63CU24FE13。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该陨石很可能是45亿年前太阳系早期动荡环境的产物。

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依然是个谜,太阳系中绝大部分陨石都是小行星带中没有形成大天体的物质,但这块陨石中的铝的形式很古怪,不可能是在小行星带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其他的陨石中也没有发现这种铝的形式,既然陨石来自地球之外,那么这种含有准晶体的陨石的起源一定不寻常。研究人员猜测,也许这块陨石所在的前身星球上曾经发生过高速的撞击事件,在极端的环境中产生了这种陨石。 这块陨石告诉我们,罕见的准晶体其实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在几十亿年中保持稳定。

1.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特征?(4分)

2.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3分) 3.第二段画线句中的“很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一项是( )(3分)

A.因为首次发现并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科学家谢西曼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B.在自然界中也发现了含有准晶体的岩石,不过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 C.对于含有准晶体的陨石形成的原因,科学家们已有了明确的研究定论。 D.罕见的准晶体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