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感受电子幻灯片》教学设计

来源:华佗健康网


《感受电子幻灯片》教学设计

《感受电子幻灯片》是学生学习PowerPoint多媒体制作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学习能否使学生对多媒体制作产生兴趣,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学习。考虑到这些原因,教师在设计本课时,有意避开模板、版式、窗口等令学生感到枯燥的知识,直接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作品,体验多媒体演示文稿在呈现信息方面的优势及广泛应用。我还将Word中学过的知识迁移到PowerPoint中,让学生通过制作一页简单的幻灯片,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信心。本设计由山东省教研室的孙波老师指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PowerPoint作品,掌握演示文稿的打开和播放等操作。

(2)将Word中学过的知识迁移到PowerPoint中,制作一页简单的幻灯片。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利用学习网站进行自主探究、知识迁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演示文稿在呈现信息方面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制作演示文稿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制作演示文稿的兴趣。 难点:培养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知识迁移。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新的学期开始了,很高兴能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信息技术。让我们自我介绍,互相认识一下好吗?

2~3名学生自我介绍。教师利用演示文稿做自我介绍。 [设计思想:通过两种介绍方式的对比,突出演示文稿在呈现信息方面的优势,导入新课。]

师:老师用了一个小短片来辅助介绍,它对你更好地了解老师有帮助吗?它与前面学过的画图和Word文档有什么

不同?

学生各抒己见。

师:这是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它可以包含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效果,所以称为多媒体演示文稿。它不但能够将演讲提纲清晰地呈现出来,而且通过多媒体效果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下面我们欣赏几个PowerPoint作品,感受一下多媒体演示文稿的神奇魅力。 [设计思想: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品,理解多媒体的概念及其在呈现信息方面的优势。]

2.感受作品,深入认识 任务一:启动PowerPoint

师:首先,让我们启动PowerPoint。PowerPoint与Word都是Office 2000的办公组件,有很多相同之处,你能联系Word的启动方法来启动它吗? 学生交流启动的几种方法。 任务二:自主探究,欣赏作品

师:请同学们打开学习网站,根据“感受作品”中的任务提示欣赏作品。

要求学生自己或与同学共同观察思考PowerPoint演示文稿与Word文档在组成元素和应用上的异同,并完成网站中的“在线测试”题。

[设计思想: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多媒体作品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习制作演示文稿的兴趣。]

“感受作品”板块包含的内容: ● 任务提示

(1)打开学习网站中的“感受作品→作品欣赏”页面,下载并打开自己喜欢的作品。

(2)在“视图工具栏”中找到“幻灯片放映”按钮,播放欣赏作品。 ● 作品欣赏

我能行、肖飞一日、小马过河、消防手册 ● 在线测试

(1)张华要到某公司应聘,请你帮他制作“个人简历表”。你会选用的制作软件是: A.PowerPoint演示文稿 B.Word文档

(2)本周四,王明要在多媒体教室演讲竞选大队委。他选择制作演讲稿的软件应是:

A.PowerPoint 演示文稿 B.Word文档 ● 疑难解答

3.探究实践,体验成功

师:通过欣赏作品,你发现PowerPoint演示文稿与Word

文档在组成元素上的相同之处吗?你能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吗?

生:图片、艺术字、文字、自选图形等。

师:在PowerPoint的编辑区,没有插入点光标,不能直接输入文字,要用文本框的形式输入文字,这与Word中稍有不同。下面,咱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智力抢答。 游戏规则:教师指向幻灯片中某一元素,学生举手抢答元素类型。每答对一题,得一颗星。

[设计思想:引导学生寻找并发现应用软件的相同点,为知识迁移打下基础。]

师:既然PowerPoint演示文稿与Word文档中有这么多相同的元素,那它们的操作方法是否也相同呢?

师:一年级的王老师做了一张不完整的电子识字卡,咱们尝试帮助王老师完成它吧。请打开网站中的“探索实践”,根据任务提示完成任务。

[设计思想:利用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利用半成品的作品,使学习任务更加具体明确,降低学习难度,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 “探索实践”板块包含的内容: ● 任务提示

(1)操作前,请阅读“交流评价”板块中“评价表”,以确保任务的完成符合要求。

(2)下载“识字卡”文件和“素材资料”文件夹。打开“识字卡”,按要求添加修改艺术字、图片、自选图形、文本框等元素。 ● 交流评价

完成任务后,请按要求完成“自评”和小组内的“互评”,并上传作品。 ● 疑难解答

4.自主创新,展示个性

师:通过制作“识字卡”,你发现Word中学过的知识能运用到PowerPoint中吗? 学生回答。

师:这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在应用软件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在Windows下运行的许多软件都有相似的界面和操作方法,只要你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要再挑战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

学生跃跃欲试。

师:同学们可任选主题设计制作作品。作品完成后,要及时保存并上传到服务器。

任务一:制作一个电子贺卡(学习资料中提供样例和素材)。

任务二:自选主题完成作品(图片和文字资料自己整理)。 [设计思想: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个性展示”板块包含的内容:

● 提供学习资料和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 ● 上传自己的作品。 ● 下载欣赏同学的作品。

● 疑难解答:新建一个文件等的操作提示。

5.交流评价,共同提高

师:同学们,你们的努力一定有丰硕的成果。先请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完成小组内的评价,并推选有代表性的作品参加全班展播。

学生进行小组内评价,并填写评价表。 评价表(需在线提交)

师:下面请各小组依次展示本组代表性作品,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作品的优缺点。 学生展示、评价作品。

[设计思想:多种形式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保证了评价的合理、有效、公平、公正,让学

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师:刚才我们只展示了部分同学的作品。课后,同学们可在“欣赏同学作品”页面中下载欣赏更多作品。通过作品的制作与评价,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也一定有尚未解决的问题,请你将它们记入课本的“问题口袋”中,这是你在今后学习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

“交流评价”板块包含的内容:可在线提交的评价表,便于学生实现实时的自评与互评。

[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总结反思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确定目标和方向。]

6.拓展延伸,引发思考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心中也有了自己的设想?参照网站的提示,设计规划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演示文稿作品吧!

“课外拓展”板块包含的内容:演示文稿的设计规划方法;更多优秀作品欣赏(提供链接)。

[设计思想:学生在感受幻灯片后,有了自己设计制作作品的愿望。对这种需求,教师及时予以科学的引导。一方面让学生学会规划演示文稿的步骤与方法,为后续学习确定目标;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策划与规划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作者单位:山东莱州市双语实验学校)

(注:本案例荣获2006年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点评

人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有经验的教师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第一节课,成功的第一节课除建立起融洽、亲和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外,更要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使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基于此,本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感受作品、激发兴趣”定位准确,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本课有以下特点:(1)贯穿课堂教学的情境和任务创设合理实用、真实可信,适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如自我介绍、大队委竞选、英语识字卡等。这些实例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2)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引导学生将PPT与Word相比较,利用知识的迁移构建新知,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则。利用“学习网站”的开放性实

现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了实时交流、多元评价。学生的作品可以随时地上传和下载,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实时交流的平台。可在线提交并实时反馈的“评价系统”,使评价更加合理、高效。 本节课,对学生网络知识和自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为确保目标的达成度,教师要多注意观察操作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如能充分调动小组内协作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会更好。

(点评人:山东莱州市教研室 陈兴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