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6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材P67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 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指定3道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10-3-4= 8-2-3= 9-0-6=
人教部编版
1
人教部编版
9-2-5= 10-1-6= 5-3-1= 2+4+3= 3+2+2= 1+5+4= 二、教学加减混合计算。 1.教学教材67页天鹅例题1。 教师在黑板上贴4只天鹅。 问:原先有几只条天鹅? 演示:飞来3只天鹅。
问: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十3) 演示:又飞走2只天鹅。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十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和你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
师: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师: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学生齐读算式,请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2.教学天鹅例题2。
演示:先有4只天鹅,把其中2只移开,演示飞走。 问:有4只天鹅,飞走2只,还剩下几只?怎样列式? 板书:“4-2”。
人教部编版
2
人教部编版
演示:在黑板上又贴3只天鹅。
师:又飞来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把刚才的算式接下去写完整?
学生答后老师在“4-2”的后面接着写“+3”。
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师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课本67页“做一做”。 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 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 (2)做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 学生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练习
人教部编版
3
人教部编版
练习十五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4+3-2=5 4-2+3=5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研读教材: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
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数学特级教师林俊老师从教20余年来,充分认识到,研读教材应该是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 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因此,钻研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理清脉络,用好教材资源。
整体研读,抓住联系。整体研读,主要是指钻研单元教材。一个单元的内容通常包括许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由简单到复杂、由此及彼有层次地安排,以便学生逐步认识、积累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如果能了解一个单元的整体结构,把握知识发展的线索,从中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便可以依据单元内容的结构,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探索和认识新内容整体上认真分析一个单元的教材,能使我们理清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正确地确定单元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课时分析,突出重点。从数学发展史来看,人类对数学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
4
人教部编版
存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例如:由数字表示数发展到字母表示数,从研究数的计算发展到研究运算定律,也都是质变。这些质变,在教材中就是重点。所以,数学知识中的飞跃,学生认识上的转折,也就是教材的重点。同时教材的重点,也是“双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在分析教材时,必须明确教材的重点,教学时必须突出重点,以保证学生正确理解。对于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可设计多种策略,做到重点之处细细描绘,其余部分一笔带过。 二、化静为动,激活教材资源
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激活教材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情境,把教材“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使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学生产生数学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
我们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借助媒介,化静为动;二是设置障碍,化静为动;三是延时介入,化静为动。效果非常不错。三、联系实际,活用教材资源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活”用教材
结合学生实际。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发展水平和已
人教部编版
5
人教部编版
有知识经验,对数学教材进行加工。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结合本校实际。各个学校教学设施的不同、学生学习条件的不同、学生所处的环境差异,造成了学生认识的差异、接受事物能力的差异,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不顾实际情况,全部照搬教材而要根据本地的教学条件及学生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教学资源改造现有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四、合理重组,优化教材资源
教材虽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师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时也可针对教材中的某些局限性灵活地处理,大胆地改造,从而加大探索力度,提高思维难度,增加教学密度,提升教学效率,使教学资源更加优化,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课时内重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有些内容的编排并不符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理发展特点,有时可能是高估了学生的水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尝试对教材做“手术”,进行重新“洗牌”,以利于教学单元内调整。 学“小数乘法”,揭示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后,直接跳至“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尔后让学生自己研究“小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的算法。这样重组教材,一方面有效防止了原来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时给学生留下的“小数点对齐”的错觉克服了小数加减法带来的负迁移。
人教部编版
6
人教部编版
单元间整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与百分数三种应用题,在意义上及算上都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不同。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合二为一。 五、适度开发,创生教材资源
由于地域的差别、民族文化的差异、学生背景的不同,教材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在使用教材上,要求教师不仅要用好、用实,而且要用活、用新。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显现思维的层次性、题材内容的时代性、活动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空间的开放性 位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以敏锐的数学眼光,及时地抓住北京“申奥成功”不久的有利时机,把“申奥成功”这个刚刚发生的学生熟悉的题材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并且题材的处理也非常得当。这样,将本来很枯燥的百分数应用题的题材生活化,使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提高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了数学的魅力。
总之,教学中我们既要基于教材,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教育因素,有效、合理地使用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受教材的过度束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活用教材,创生教材,灵活、创意地使用教材,实现教材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人教部编版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