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农村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来源:华佗健康网
总第331期

JICHUJIAOYULUNTAN基础教育论坛(中旬刊)

教学研究

浅谈农村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李彩霞

(甘肃省天祝县赛什斯镇中心幼儿园)

吴海燕

要: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阶段是幼儿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幼儿的

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很多家长和教师的重视。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衔接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结合教育现状,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和家长都意识到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临近的截然不同的教育阶段,两者在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上课时间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幼儿教育的第一个重大飞跃,即将幼儿园毕业的学生应该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

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幼小衔接教育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农村公办幼儿园偏少,私立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有限,再加上很多幼儿园对幼小衔接教育认识不够,或者认识错误,使得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小学的教育内容脱节。经过分析,农村的幼小衔接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相关工作人员不重视幼小衔接教育

一、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农村的幼儿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被激发。

2.利用学具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形象化阶段,在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时需要一定的载体,对具体事物观察或者动手实践,从而获得一定的学习经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学具的分类,每个小组的分类主题有所不同。让每个小组阐述分组的方法和理由,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可能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平台,让学生亲自观察,探索知识内容,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中习得分类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方式符合低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交流和沟通,思维得到碰撞,能够深刻地理解分类的相关知识。

幼儿园和小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有很大区别。幼儿园阶段的教学以发展幼儿的生活能力、动手

三、结束语

小学低学段数学学具的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教师要注重利用学具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在引导学生进行训练时不要设置高门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题目,让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或者具体操作过程。利用学具为学生构建可以进行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的学习氛围,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有趣的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广成.借助学具操作助力感知数学本质[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6).

[2]李佃云.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9(5).

[3]张丽云.探析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及有效发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

43

教学研究JICHUJIAOYULUNTAN基础教育论坛(中旬刊)

2020年第2期

操作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为主,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阶段的教学则更加严谨,有组织、有纪律,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幼小衔接教育并没有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2.很多幼儿教师对幼小衔接问题有着错误的理解,幼儿教师对幼小衔接问题理解有误

一味地追求幼儿学到了多少拼音,会算多少道算术题,掌握了多少个英语单词。他们认为这就是最好的幼小衔接教育。殊不知这种做法会让幼儿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有很多幼儿在升入一年级之前已经学完了所有的一年级内容,升入一年级后对所学内容没有了新鲜感,不再认真听课,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无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3.在很多农村地区,幼儿园和小学各学各的,缺乏幼儿园与小学缺乏有效沟通

沟通,两者之间没有实现教育经验共享。经常听闻小学教师抱怨一年级的学生没有组织纪律性,没有上课、下课的观念;或者幼儿园里所学知识过多,对学习失去兴趣。

4.很多家长教育观念落后,选择幼儿园的标准就是家长不重视幼小衔接教育

在幼儿园里能够学到多少知识,会写多少个生字,能背多少首古诗,会算多少道算术题。他们认为这种提前学习小学内容的做法会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认为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幼儿园就是好幼儿园。这导致很多幼儿园盲目地对幼儿灌输知识,忽略了对幼儿其他能力的培养。同时,家长不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仅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忽视幼儿心理上的需求。

二、应对策略

幼小衔接教育涉及到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个因素。为了解决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资质不齐,有的教师教学幼儿园方面

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育部门和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培训,引导幼儿教师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标准,充分认识幼小衔接教育的意义,切实把培养幼儿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幼儿教育的长期目标,把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44

(2.1)小学方面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

小学和幼儿园要加强交流,互相配合。首先,幼儿园要适当调整大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组织大班的幼儿去小学参观,了解小学的环境和教学形式,让幼儿在心理上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其次,小学的教师也要提前与幼儿园大班的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幼儿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并对幼儿园的教学进行指导,做好工作对接。

(2)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

一年级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减少布置写的作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多方面评价,给学生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一年级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多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变化,为学生排解心理压力,让学生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并且爱上小学生活。

(3.1)家长方面

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小学。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责任人,幼儿的生活习惯、行为能力、学习态度与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重视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在幼儿将要升入一年级时,家长要正确认识幼小衔接教育,带领幼儿认识小学,激发他们对学习、读书的兴趣,形成对小学的渴望。

(2)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家长的一个重要任务。现在很多家长忽略了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幼儿园里,暂且有教师的帮助,升入一年级之后,幼儿就会独立面对一些生活问题,家长要帮助他们学会独立处理。例如,整理书包的能力,穿衣叠被的能力,打扫卫生的能力,等等。

幼小衔接教育关系着幼儿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家长要联合起来,勤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幼儿渡过这一关键时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蓉.三位互动: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J].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4(5).

[2]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

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8).

[3]杨凤.农村幼小衔接现状及解决策略[J].宁

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