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比例尺集体备课教案

来源:华佗健康网
正、反比例的量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7页练习七的第9-11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正确、比较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德育目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生易错点: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教学准备:学生4人一小组。 教学过程: 1 基础作业:教材46页第8、9题。 课堂作业:教材47页第10、11题。 家庭作业:100分闯关反比例的量。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 比 例 尺 主备人: 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八的1-3。 教学目标:1、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会计算比例尺。 德育目标: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计算比例尺。 生易错点:在计算比例尺时生易把单位混淆而导致计算错误。 教学准备:学生4人一小组。 教学过程: (一)轻松热身 1、填空. 30米 =( )厘米 300厘米 = ( )分米 15千米=( )厘米 5000毫米= ( )米 1、 解比例. 5111 = x = x46020 (二)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比例尺的意义 1、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的时候,都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 )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 ),叫做这幅图的( )。 即: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 比例尺 或 ( ) = ( ) ( )1 ,实际距离是100000000 2、主题图中 比例尺=1:100000000中,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 )厘米。也表示图上距离是( )的( )的( )倍。 温馨提示:比例尺是一个比,它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因此不能带有计量单位。 知识点二:比例尺的分类 1)用数字形式表现的比例尺,叫做( )比例尺; 2)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这样的比例尺叫做( )比例尺 3) 自学例1后,把下面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1 比例尺 0 80米 记作: 1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填空 (1)计算比例尺时,单位要( )。(填统一或不统一) (2) 0 180 360 km 是一个( )比例尺,它表示图上( )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 )km,把它转化成数值比例尺为 ( )。 3、思考课本49页图中2:1表示什么? 【课堂总结】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判断 (1) 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 ) (2) 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米。 ( ) 2、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10米的距离。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课堂作业:教材53页第1、2、3题。 家庭作业:闯关100部分练习。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 比例尺 或 课后反思: ( ) = ( ) ( )1 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50-52页的例2、3及做一做和练习八的4、5、8题。 教学目标:1、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运用比例尺绘制简单的平面图。 德育目标: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生易错点: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4人一小组。 教学过程: 一)轻松热身 1、说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4500000. (2)比例尺80:1。 (3)比例尺0 20 40km 2、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2后完成下题 在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地铁1号线在图中的距离是10厘米.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 分析:根据 图上距离 =比例尺,可以列方程为( ),再实际距离1 把结果的单位厘米化成( ) 解:设实际距离大约是x 。 算术解: 2、教学例3。 ( 1)要在这张纸上原原本本地画一个长80m,宽60m的操场的平面图,可能吗?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应该注意什么? (2)那么这个比例尺怎么来确定呢?用多少合适呢? (3)比例尺的确定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说根据要画的实际距离大小及我们画平面图的纸的大小的限制。 (4)那说明我们还得把比例尺缩小一些还是放大一些? (5)如果用1:1000,操场的长图上距离是多少?宽呢? (6)大家求出了操场长和宽在图上分别为8cm和6cm,那么现在大家就把这个平面图在纸上画出来,表明长和宽,以及比例尺。 (7)画完后,要求学生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数值比例尺也一并表在图上,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线段比例尺的意思,其他同学评判法。 课堂总结:今天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基础练习:教材52页的做一做的1、2题。 课堂作业:练习八的4、8题 家庭作业:练习八的5题。 板书设计: 用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课后反思: 1 比例尺的应用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练习八的6、7、9、10题及闯关100。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能熟练的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德育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易错点: 。 教学准备:学生4人一小组。 教学过程: 1

课堂总结:今天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基础练习:教材54页的第6题。 课堂作业:练习八的7、9、10题 家庭作业:闯关100的练习。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课后反思: 1

图像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内容:教材第56-58页例4练习九的1题及闯关100。 教学目标:1、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体会图形的相似。 2、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德育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体会图形的相似。 教学难点:能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生易错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轻松热身 1、填空 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小,叫做图形的( );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大,叫做图形的( )。 2、认真观察课本56页的四幅图 思考: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 (二)自主学习。 1

1、自学例4、按2:1画出课本第57页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1)理解“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按2:1放大”也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 )倍。如原来的长方形的长为6格,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为( )格;原来的长方形的宽为3格,放大后的长方形的宽为( )格。 课堂总结:今天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基础练习:教材58页的做一做。 课堂作业:练习九的第1题。 板书设计: 图像的放大与缩小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 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现状没变。 课后反思: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