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及无公害苗种培育技术(中)

来源:华佗健康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孵化管理、4.鱼苗培育~孵化管理除了调控水质控制水流量、检查。、清在鱼苗出膜后12天即可移入浮盘继续孵化。,上浮除污物外,最主要的就是做好消毒防病工作,应对孵,10天后即可下塘培育夏花鱼种化设备进行消毒孵化过程中每1~受精卵移入孵化槽前应该消毒2浮盘规格为1米×1米×(0.15~02)米.,四周用木天用药一次,,直至出膜为止,用药3板制成边框中,底部为网目1.5毫米的尼龙筛绢,。筛绢规应均匀一。常用消毒药品见表2,使用时避免长期使用同格要求鱼苗不能漏跑出去,浮盘放置在流水的水池并充气增氧,种药物以防产生抗药性,。每天翻动卵块2。~次,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在浮盘的上,如发现有卵块染病鱼卵易感染真菌状物,,应立即移出未受精卵和死亡的方向盘内喷淋黄苗40在浮盘的下方用气泡石充气一以保证卵块表面会出现白色或褐色的棉絮,水体交换与充足的溶氧,。大浮盘可放3万尾左右的卵真菌也易感染健康鱼卵,应立即用福尔马林浸。载有10K浮盘的水池每分钟水的流量要求达到。泡消毒但在出膜前一天不能用福尔马林处理~升以上卵的最适孵化温度为26高于3化,28℃。,水温低于20℃或810%鱼苗转入浮盘后15%,卵黄囊消失即开食投喂,,配合0℃时都会降低孵化率一该鱼喜欢在弱光下孵~饲料的蛋白质含量50%左右~日投饲量为鱼苗体重的,孵化设施应设在室内,。般水温在26℃左右7,。饲料以使用小粒径的粉料为宜,使用时可无一天鱼苗即可出膜水温稍低或稍高。孵化时间将延长以用粉料撒在水面鱼苗上浮摄食:也可加水调成面。或减少一天,胚胎发育过程见表3,孵出的鱼苗在水体,团状放在饲养箱内供其摄食;还可调成糊状投喂论采用哪种投喂技术,的底部聚集成团此时的卵黄苗靠卵黄囊提供营养,每天至少投喂6次(4小时否则会败坏水质和滋生病菌约3天后即可开食饲每天投喂8次并开始上浮。,此时称之为上浮苗,,次),但不要投饲过量、,。体色由粉红色变为黑色,,3时当上浮苗达1/。开始投每天应及时清除残饵溶氧要求干净,。粪便等污物批鱼苗后,,确保水质清新和使用全价破碎料每生产完一其设施都应该擦洗。鱼卵孵化采用相应类似原理设计的孵化设施均应4000的福尔马林水溶液消毒并用1/、考虑到水体的交换量质保持清新,,溶氧应达N5毫克/升以上,,水出膜后的鱼苗也可放置在水塘小型水泥池等设,易于集苗并设有防苗逃逸设施。施中继续孵化,采用充气、喷淋等增氧措施并确保(2)孵化密度:50万粒/米。,一般人工孵化的放卵密度为20万、~清洗,保持滤水畅通。,并做好值班记录,发现问题及孵化池的水流流速应以鱼卵均匀漂流不时解决沉积为度。当出膜的鱼苗卵黄囊基本消失。,处于水平游动,(3)出膜时间:水温与出膜时间的关系见表2水温(℃)出膜时间(小时)腰点(鳔)基本形成,眼点发黑。,并开始摄食时应及时可向If2225~2328~lf转入苗种培育池培育2422~26262718~2922~~lI,3017~3220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孵化水中泼洒食盐溶液水3~,如受精卵感染水霉时次,~,使孵化水中盐度为3%一,并停(4)日常管理:孵化期间应有专人值班孵化设备的完好情况,观察检查5分钟,每天早晚各用。水质、水流情况,脱粘流水孵(翘嘴红鲐图见彩中插2)(待化更要注意鱼卵的漂浮状况。续)破膜期间应加强对孵化设备中的滤水设施检查与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讲座f栏目编辑赵永锋 表2斑点叉尾鲷鱼卵、鱼苗和鱼种常用化学消毒剂 病症 消毒剂 高锰酸钾 卵上的细菌 _卜霉素 25毫克/升 受精~1 1~2 防病用量 3毫克/升 治病用量 表3水温在26℃时斑点叉尾鲴胚胎发育历程 孵化时间(天) 胚胎特征 福尔马林(37% 100毫升/米 浸泡l5分钟, 卵j 的真菌 甲醛溶液) 然后冲洗 心脏尚未搏动 心脏搏动 3毫克/升、 限时间或100 吖啶黄素 毫克/升、l小时 3毫克/升 喂药饵3克/千克饲 2~3 血痕出现 苗种感染细菌 土霉素 2O毫克/升 料,连喂lO~14天 3~4 血液开始流动 4~5 眼点明显 硫酸铜 原生动物寄生 3毫克/升、不限时间,或l0 0.5~1.0毫克/升 5~6 眼点明显,胚胎位于卵膜内层 高锰酸钾 毫克/升、l小时(防车轮虫) 3毫克/升 6~7 可见鱼体全形,血痕消失 7~8 开始出膜 25毫升/米 、不限时间,100~ 福尔马林 其它体外寄生 虫或真茼病 25毫克/升 200毫克/升、1小时 1%~3%溶液,直至出现应激反 食盐 应(约1分钟) 鱼苗不下沉堆积,均匀分布在孵化水体中,适时、适 量地换水、排污,以控制良好的水质,溶氧保持在5毫 克/升以上。 5.鱼苗计数及运输 (二)鱼苗下塘 上浮苗经过1O天以上强化培育,这时已能摄食人 工饲料,可以下塘进行培育。鱼苗下塘前应进行试 水,确定清塘药物药性是否消失,再行放养,放苗时 的水深0.5米左右,随着鱼体的增长逐步加深池水。同 一鱼苗转入鱼种池培育时应进行计数,以准确控制 龟种池的放养密度,通常采用体积比较计数法。先在 池塘放养的鱼苗应是同一批苗,以保证鱼苗的规格 量筒中盛入已知体积的水,然后随机将适量鱼苗(不带 水)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的体积,变化的体积就是这 么多已知数量的鱼苗所对应的体积;然后再将所有鱼 整齐。鱼苗放养宜选择早晨,此时水温较低,利于操 作,放养成活率高。放养前,池塘中最好放置一些隐 蔽物,如带黑色塑料膜的木框,隐蔽物可以提高鱼苗 成活率,也便于鱼苗聚集摄食。 经长距离运输的鱼苗下塘时应注意装运鱼苗的水 温与池塘水温的温差,温差过大应先实施调温措施, 再行放养,温差控制在2℃以内。 1.一次性培育 苗不带水转入大容器中,记下水体体积变化,从而推 算出共有多少鱼苗。 鱼苗的运输可用4O厘米×40厘米×70厘米的聚乙 烯塑料袋充氧装运,气水体积比为3:1,装运鱼苗量 5O00~l0O00尾/袋,可根据运输距离的远近适当调 整。 从鱼苗一次性育成鱼种,亩放鱼苗量8000 ̄12000 尾,进排水方便、有增氧设施的塘口可适当多放,每 亩可放1 5000尾左右。结合各自的生产条件和饲养管理 水平也可适当调整放养量。养殖到年底出塘规格5O~ 6O克/尾,亩产300 ̄500千克。 2.分级培育 先行培育夏花,待规格达到3~4厘米再行分塘培 育鱼种。培育夏花的鱼苗放养量可结合要求出塘的时 三、鱼种培育 (一)培育池 培育池面积2~5亩为宜,水深1.5~2米,备有 进、排水系统,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新。鱼苗下 塘前清整消毒鱼池,过滤进水。鱼苗入池前5天每亩施 用200 ̄500千克有机肥进行肥水,以保证鱼苗下塘后 有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 1 5 震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I冒困 堕l拦旦 塑 堡 间亩放养5万~8万尾,最多不超过1O万尾。 (三)饲养管理 1.投饲管理 到鱼种摄食情况,又可降低饲料成本。 2.水质管理 良好的水质是确保鱼种生长的重要条件,水质最 明显的指标是溶氧。斑点叉尾鲴鱼种培育阶段的池水 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3毫克/升以下将会大大 影响生长,同时也会影响到食欲和降低鱼的免疫抵抗 鱼苗下塘后即可开始投喂,如水质培育得好,天 然饵料生物充足,鱼苗下塘后的前3~4天可适当少 喂。 鱼苗和小规格鱼种食欲旺盛,下塘半个月内,每 天投喂三次,以后每天改投两次。投喂斑点叉尾 专 用配合饲料,粒径为1毫米,蛋白质含量40%;饲养至 力,所以在鱼池中应备有增氧设施,并做到适时开机 增氧。高温应做到经常冲注新水,一般1~2周冲水一 次,保持良好的水质。水质过肥,发现异味,水质败 坏应及时换水,可先排后进或边排边进,换水量一次 最多也只H  ̄,20厘米左右,可多次逐步调好水质,切忌 大排大灌造成水质急剧变化而引起养殖对象产生应 激,引起病害发生。 在饲养过程应掌握好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这 样不但浪费饲料,而且会影响水质。 池中发生青苔等有害藻类和其他敌害时均要及时 清除、杀灭,保持池水清洁,池边无杂草、杂物。出 现水草的池塘可亩放10~15尾20厘米规格的草鱼,以 控制水草的生长。 斑点又尾刚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病害,如果亲 体重1.5克、体长4~5厘米后饲料粒径1.5毫米;当鱼 体长达-Y-U6厘米后,饲料粒径可提高到2毫米;当体长 7.5厘米、体重5克后,粒径可提高到3.3毫米;体长15 厘米、体重30克后,可投喂粒径4.5~4.8毫米的饲 料。在实际操作中,饲料颗粒大小应以能让最小的鱼 吞食为宜,这样才能保证培育的鱼种规格均匀一致。 饲料的日投量可按池鱼体重的百分比计算,当然 投喂量也与龟体规格和水温有关,一般鱼苗下塘l周内 日投量为池鱼体重的1%,第二周开始可逐步提高到 6%。通过引食驯化定点投喂后,可根据鱼摄食时问调 整投喂量。要求投喂后15分钟左右基本吃完,此量即 为投喂量,以后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投喂,亦可参照 表4。在饲养早期,可以稍微过量投饲,以保证所有鱼 鱼不带病害、鱼苗体质健壮、水质等环境条件好,饲 料营养全面、投喂科学,生产操作谨慎、细致轻快、 避免损伤鱼体,-一般是不会生病 苗都能获得足够的食物。 水温(℃) 规格 l8 l9 2l 22 23 24 25 26 27 当鱼出现摄食量下降、吃食能 力差、行动迟钝、体表出现红点、 疱疹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进 ,7.5厘米(220尾/千克) l,5 2,5 3,8 4.9 6,2 7.3 8.4 9,5 l0 5 行诊断,对症治疗。 鱼种出池如需长途运输,应在 1O厘米(110尾/千克) l,5 l,8 2.9 3.8 4.7 5.5 6.3 7 2 13厘米(68尾/千克) 15 .8.0 6.3 起运前适当暂养,使其粪便等排泄 物排出体外,以免在运输途中产生 废弃物消耗溶氧,败坏水质,影响 运输成活率。 (待续) 1.5 2.5 3 O 3,8 4.3 5.0 5.7 15厘米(37尾/千克) 1,5 1.5 2,0 2.5 3,2 3.6 4,2 4.8 18厘米(24尾/千克) 1.5 1.5 1.8 2.2 2.8 3.2 3.6 4.0 5.2 4.5 2O厘米(2O尾/千克) 1.5 l,5 1.5 1.8 2.5 2.7 3,2 3.5 4.0 23厘米(13尾/千克) 1,5 1.5 1.5 1.7 2.2 2.5 25厘米(7尾/千克) 1.5 1.5 1,5 1.6 2.0 2.2 2.8 3.1 2.5 2.8 3.5 一— 、 ~ ● 日|一_-鼎 阐一 一  ’ 3,0 —.●-___---~ " 、 浮性饲料和沉性饲料都可用于饲养鱼种,沉性饲 1_ 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