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伊川县冬小麦低温之年获丰收的气象条件分析

来源:华佗健康网
第34卷增刊 气象与环境科学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Vo1.34 Suppl Sep.2011 2011年9月 伊川县冬小麦低温之年获丰收的气象条件分析 赵苗稳,张国莉 (伊川县气象局,河南伊川471300) 摘 要:2009/2010年伊川冬小麦生产虽然受到秋末强降温、春季低温、晚霜冻害等诸多不利天气气候影响, 但由于底墒充足,越冬期墒情好,关键生育期降水偏多,灌浆期降水分布均匀,气温适宜,冬小麦灌浆期长,因此穗 粒数、千粒重普遍偏高,大面积均衡增产。 关键词:冬小麦生育期;低温影响;气象条件分析 中图分类号:S1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48(2011)增刊一0089—03 引 言 伊川县地处豫西丘陵区,四周环山,伊河贯穿南 北。境内有浅山、丘陵和河川等不同类型的地貌,可 概括为“一山、-)lI、七分岭”,为典型的农业大县。 冬小麦适期播种 ,因此小麦出苗快、出苗整齐。 1.2秋末降温早影响分蘖,越冬期墒情好分蘖增加 冬小麦第一个分蘖盛期11月上旬平均气温为 11.8 oC,适宜小麦分蘖。但11月9—12日出现了强降 温、降雪天气,过程雨雪量41.5 am,最大积雪深度 达18 cm,为冬小麦越冬期贮备了丰沛的土壤水分。 2010年伊川冬小麦生产经受了低温天气特别是晚 霜冻害的不利影响,在生育中后期发育期比常年推 迟的情况下再获丰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上¨ ,分析了2009/2010年小麦生育期气象条件对 冬小麦产量形成因素的利弊影响,为促进冬小麦稳 产、增收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伊川县国家气象观测站2009--2010年冬小 麦生育期的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低 温及主要气象要素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利弊影响。 但降温天气出现早、降温幅度之大为近年来所罕见, 11月中旬平均气温1.0℃,较近30 a平均值偏低7.2 ℃,较10月下旬旬平均气温下降了10.8℃,是伊川 有资料记录以来该旬平均气温的最小值(表1)。1 1 月11—19日极端最低气温持续在一1.0~一5.3℃, 对降低麦田病虫菌源越冬十分有利。但由于前期正 常生长的植株组织幼嫩,气温陡降造成叶尖受冻干 枯;11月下旬气温有所回升,但旬平均气温值仍较常 1 气象条件对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影响 1.1播期温、水适宜 伊川2009年9月中旬为连阴雨天气,9月12— 年偏低1.5 o【=(表1),小麦分蘖发生缓慢。12月13— 15日降雪7.3 mm,积雪厚度2 cm,气温明显下降,小 麦比常年提早8 d左右进入越冬期。l2月下旬一2月 20日降水量51.0 mm。9月下旬降水稀少,利于小 麦备播。l0月上中旬总雨量21.8 mm,0—20 cm土 壤相对湿度为67%~73%,在适宜播种的土壤水分 范围 。播期旬平均气温为19.2~16.9 cI=,10月 下旬平均气温为17.7℃。由于温、水条件均有利于 中旬(越冬期)降水量18.3 mm,0—30 cm土壤相对 湿度为74%~80%。低温时段中1月上旬、2月上旬一 中旬平均气温为一1.8~1.8 cI=,不利于分蘖的发生 和生长,但由于越冬期墒情好,且1月中旬一下旬平 均气温为2.0~4.4℃,分蘖增加较多,高、中、低产 收稿日期:2010—12—07;修订日期:2011—02—12 作者简介:赵苗稳(1962一),女,河南伊川人,工程师,从事农业气象业务.E-mail:ycqxjzmw@163.com 90 气象与环境科学 第34卷 田返青期茎数较冬前增加199.94~506.37茎/m (表2),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冬前分蘖的不足。 ℃ 表1 2009--2010年伊川冬小麦生育期低温时段气温 1.3 返青一拔节期气温低且变幅较大。抑制病虫害 发展,穗分化时间长 表1中5月中旬和6月上旬平均气温为l9.5~22.5 ℃,虽较历年平均值偏低,但仍在灌浆期适宜的温度 范围 。偏低的气温使小麦灌浆持续时间长,加之 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延长小麦绿叶生长时间,增加 干物质积累,千粒重高。5月1日前后小麦开花至6月 5—15日成熟期,灌浆期历时36~46 d,小麦平均千粒 重高出常年10.74 g(表3)。 表3 2010年伊川冬小麦产量因素特征 3月上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3.4℃,中旬平均 气温(1 1.8 qC)比常年高3.3℃,旬升温幅度达8.5 ℃;4月中旬较4月上旬平均气温(15.1℃)下降3.2 ℃。气温变幅较大,不利于麦田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据县植保站调查,2010年麦蜘蛛等虫害和小麦病害 发生面积明显低于常年。受3月初的低温影响,冬小 麦拔节期较常年推迟4~7 d。返青至拔节期(2月19 日一3月31日)日平均气温8~12 oC的日数为24天,3 月份降水量为1 1.6 mm,3月28日平均0—50 cm土壤 相对湿度为57%~74%。墒情好、气温低,延长了小 麦穗分化发育时间。2010年小麦平均穗粒数为34.1 注:2000--2009年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历年均值分别为 400.20茎/m 、32.O粒、36.84 g。 粒,高出常年2.1粒(表3)。由表2可见,旱肥地和旱 地拔节期茎数较返青期增 ̄1124.O0~93.o0茎/m , 表明早春分蘖仍有增加。但3月一4月中旬的低温导 致小麦孕穗期较常年推迟8~10 d。 1.4关键生育期降水适宜,穗粒数多,灌浆期气温 2 冬小麦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 2.1 晚霜冻造成冬小麦普遍受冻 4月l3—15日,受强冷空气影响,伊川出现了晚 霜冻,低温持续至15日,期间极端最低气温达0.9 ℃,地面0 cm地温最低值达一1.0℃。谷地、盆地 偏低、降水均匀,灌浆时间长,小麦粒重偏高 4月20 1日降水64.6 mm。此期正值小麦抽穗 前期,可谓好雨知时节,对小麦抽穗、开花和灌浆十 分有利。5月一6月上旬降水分布均匀,5月上、中、下 旬降水分别为2.6、20.7和33.6 mm,6月上旬降水 34.1 mm,且无大于5 d的连阴雨天气,Et最大降水 量是5月27日降雨24.4 mm,5月3日一6月18日土壤 中生长较差的麦田冻害严重,大分蘖和主茎受冻逐 渐干枯,植株受害率达50%~67%,受害面积约70 hm 。遭受冻害较轻的麦田,小麦抽穗后,中下部小 穗不孕变白干枯或抽出整个白穗,受害植株约占 4%。4月20—21日普遍降水后,土壤墒情好,遭受严 相对湿度为48%~76%。土壤含水利于小麦灌浆。5 月1日__6月10日日平均气温为17.1~27.6℃,阴天 日数为23天,日极端最高气温36.6℃(5月24日),日 最高气温大于32℃的日数为5天,无干热风天气。 重冻害的麦田茎基部小分蘖迅速生长,但成熟期推 迟至6月20 Et前后。调查结果显示,受冻害麦田千 粒重为32.60~36.38 g,有效穗数为212.99~ 257.98茎/m ,产量为1818~2424 kg/hm ,与无冻 增刊 赵苗稳等:伊川县冬小麦低温之年获丰收的气象条件分析 91 害麦田相比,减产50%一64%,受灾后有个别农户将 地块犁平,颗粒无收。 2.2仲春干旱造成旱簿地小麦有效穗骤减 使部分地块小麦主茎和大分蘖干枯,但霜冻过后,因 墒情好,小分蘖迅速生长,仍有收成。说明冬小麦生 育期相对较长,自我调控能力较强,对不利气候因素 的影响有较大的缓冲空间。后期的低温延长了灌浆 时间,同时墒情好,无干热风天气出现,小麦绿叶生 长时间长,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籽粒增重,粒重高是 从3月6日至4月19日45 d降水量仅15.5 mm,4 月8日前后,土壤干土层厚度达5 cm,致使坡岭旱薄 地以及群体偏大的麦田中小分蘖退化较多,成穗率 偏低,有效穗数比历年平均值偏少4.47茎/m 。 增产的重要因素。 (3)培肥地力,提高旱地降水利用率,以满足作 物生育期对肥水条件的需求,这也是提高和稳定冬 小麦产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明蓉,穆彪.贵州低温冷害及防御措施[J].贵州农业科学, 2008,36(4):70—72;75. 3 结 语 (1)伊川坡岭地冬小麦面积占播种面积的 52%,小麦播期底墒好、全生育期降水量分布较为均 匀,且关键生育期降水适宜,是坡岭地小麦丰产的基 础。2010年全县冬小麦单、总产双双创历史新 高 。 (2)秋末强降温天气带来的雨雪为冬小麦越冬 期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所造成的冬前分蘖偏少在越 [2]房稳静,张雪芬,赵龙,等.河南省冬小麦干旱灾害的空间分布研 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2):61—63. [3]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158一 l71. 冬期和早春得到了弥补;早春低温影响使作物发育 期推迟,但同时延长了小麦穗分化发育时间,有利于 形成大穗,小麦穗粒数多。4月中旬的低温和霜冻 [4]葛高远.天不作美人帮忙——夏粮产量创新高[N].洛阳日报: 伊川版,2010—07—16(1).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Analysis of Winter Wheat Harvest in Low Temperature Year in Yichuan County Zhao M iaowen,Zhang Guoli (Yiehuan Weather Station,Yichuan 471300,China) Abstract:Yiehuan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in 2009/20 1 0 has suffered strong detemperature in late fall,spring chilling,spring frost and many other adverse weather and climate impact,but for the ade- quate soil moisture before planting,better moisture in overwinter,above normal rainfall in the key growth period,uniform rainfall distribution in filling period,moderate temperature,longer filling period of winter wheat,SO 1000-grain weight were generally high,it shows a large area of a balanced output. Key words:winter wheat growing period;influence of low temperature;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a— nalysi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