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腰椎滑脱的诱因、症状、锻炼与治疗_崔彦杰概要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一、腰椎滑脱的诱因

腰椎滑脱的原因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性的,因而,为了对其有更深层的了解,我们需要对其常见病因有所了解,以便于我们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那么,在临床上常见的诱发腰椎滑脱的病因是什么?

1、常见病因之先天性遗传

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另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若两者之间发生不愈合,则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又称为峡部不连,局部形成假关节样改变。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椎向前滑动,称为脊椎滑脱;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脊椎滑脱,其峡部并无崩裂。

2、常见病因之创伤性

腰椎峡部可因急性外伤,尤其是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多见于竞技运动现场或强体力劳动搬运工。

3、常见病因之退变性因素

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保持完整,故又称假性滑脱。

4、常见病因之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系全身或局部病变,累及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

5、常见病因之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诱发腰椎滑脱的产生。腰椎滑脱的症状特点。

二、腰椎滑脱的主要症状

慢性腰痛是腰椎滑脱的主要症状。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间部分或全部错位的一种疾患,一般是上位椎体向前滑移。临床上分为真性滑脱和假性滑脱。治疗前要明确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滑脱。因此除了拍腰椎正侧位片外,还应该拍腰椎双斜位片,必要时还要行CT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是否有神经根的压迫。

对于没有症状的真性腰椎滑脱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无需特殊治疗,只须加强腰背肌锻炼,增强腰椎稳定性,防止滑脱进一步加重。对于仅有腰痛的腰椎滑脱病人,相当一部分病人通过保守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保守治疗包括腰背肌锻炼、热敷理疗、佩戴腰围、口服药物等。如果腰椎滑脱患者还出现腰椎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根的症状,如双下肢放射性的疼痛麻木、步行困难、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三、腰椎滑脱有什么症状特点

这是现在很多患者朋友都比较重视的,该病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患者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时进行治疗。要想彻底治愈该病,患者还应做好护理工作。

在了解腰椎滑脱有什么症状时,患者首先应掌握导致该病的原因有哪些,腰椎滑脱的原因可以是先天性的(出生时就存在,也可能是后天性的,在儿童时期或更晚些发生。主要是因各种过度的机械应力引起。还有一种腰椎滑脱是退行性的,即由于腰椎各种结构老化而发生结构异常,通常发生于50 岁以后,该病产生后多伴有周围的腰椎结构的功能减弱或丧失、关节突增生等情况。

关于腰椎滑脱有什么症状,该病的症状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上,腰骶部及下肢的疼痛:腰椎滑脱所导致的腰骶部及下肢的疼痛,多为间歇性的钝痛,多因为劳累而加重,在休息后疼

痛程度有所减轻。同时站立、弯腰时疼痛会加重,而卧床休息疼痛会减轻或消失。坐骨神经受累:腰椎滑脱累及腰5或骶1神经根受牵拉时,就会出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及麻木等由于坐骨神经受累而出现的症状。

间歇性跛行也是腰椎滑脱的症状表现,因此腰椎滑脱有什么症状是不能一概而论的,间歇性跛行是腰椎滑脱导致神经受压或合并椎管狭窄时出现的临床症状。腰椎滑脱的症状还有: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的症状:腰椎滑脱导致马尾神经受到牵拉或者压迫就会出现下肢乏力、鞍区麻木及大小便的功能障碍等症状。

研究表明,大多数腰椎滑脱是没有症状的,常在体检拍片时无意发现。也有部分病人因下腰痛就诊时拍摄X线片时发现有腰椎滑脱。患者的症状与腰椎滑脱的类型、脊柱的稳定

性、滑脱的程度以及年龄等因素有关。

四、腰椎滑脱症病人的康复锻炼

关于腰椎滑脱症病人的康复锻炼问题,主要目的在于恢复和增强脊柱的功能,增强腰背肌的肌力,发挥机体代偿功能。我们知道,在正常情况下,腰椎和腰肌共同支持上身的体重并维持脊柱的功能活动。当腰椎滑脱形成结构上失稳,通过腰背肌锻炼后,可形成强有力的腰背肌“腰围”,从而代偿和支持了椎体的负重功能,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脊柱活动的生理功能。可见,加强腰背肌锻炼,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腰肌的弹性及力量,对防治腰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患者仰卧于床上,尽量屈膝屈髋,用双手指交叉抱住双膝于胸前,使腰椎呈屈曲状,家人用一个手掌托住病人双足底部,另一手掌托住病人颈背部,在双手用力的同时,嘱病人配合用力,做前后滚动10~30次,然后用力屈伸下肢3~5次。每日这样锻炼2~3次。患者也可自行练习这样的“滚动操”,练功次数应从少到多,从轻到重,逐渐加大运动量,切勿急于求成。早期练功可出现腰部胀痛感,一般2~3天后即可消失。至于腰椎往后滑脱的人不多,如果是此类滑脱,则“滚动操”不宜做,宜做“燕飞式”或拱桥式操。

值得注意的是,腰椎滑脱症患者要避免劳累及负重,不要乱找人踩、扳,以免出事。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做这样的锻炼操动作应轻缓,千万不要用力过猛。同时,患有肿瘤、结核、脓肿以及较严重的脑、肝、肾、肺、心脏等方面疾病者不要做。妇女妊娠期以及月经期不要这样锻炼。

五、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

腰椎滑脱一经明确诊断,应首先考虑保守治疗。运动员应停止训练,直到症状减轻或消失。可以应用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等来缓解疼痛。应用腰椎的支具,可以对腰椎的稳定性提供一定的补充。进行硬膜外的激素注射可以减轻局部的炎性反应,从而起到镇痛的目的。在症状改善后,可以逐渐重新开始活动。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腰背部和腹肌的操练,以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减少发生应力性骨折的可能性。

应进行阶段性的X线摄片,以判断是否有滑脱的进一步加重。如果有滑脱的加重、或局部症状经过保守治疗无明显改善,应考虑手术治疗。

一般说来,腰椎滑脱症的手术应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是解除神经所受到的压迫;二是确保腰椎的稳定性。前者专业上称为减压,即要切除一部分压迫神经的骨性结构、增生的韧带、疤痕组织等,必要时还应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如此可以解除神经的压迫,同时也能减轻神经的炎性反应。从而缓解症状。但这一操作有时会进一步削弱腰椎的稳定性,所以应该对腰椎进行融合,以增进腰椎的稳定。

那么,怎样进行腰椎的稳定手术呢?通常是从身体的其他部位(比如髂骨取一些健康的骨头,移植到腰椎的局部,当这些移植的骨头愈合时,上下的腰椎就长到一起了,这就是所谓腰椎的融合。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在腰椎上植入金属的内固定物,可以增进腰椎滑脱的疗效。

植入内固定物后,可以使腰椎马上得到必要的稳定,减少卧床的时间。内固定器械的植

入可以增加腰椎融合的机会。有报道认为,不用内固定的融合率为60%~70%,而应用内固定器械后,融合率提高到90%以上。在严重的腰椎滑脱病人,要改善神经症状和提高治疗的效果,有时需要对滑脱进行复位。金属内固定器械在多数情况下有助于对滑脱的复位和固定。所以金属内固定器械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的手段,提高了疗效。当然,金属内固定物也是相应的问题,比如治疗的成本提高了,手术时间和手术创伤有所增加,有时还会出现一些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如内植物的断裂、松动等。所以,手术的方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应该慎重对待。

中美整合整脊疗法通过顿压滑落整脊手法复位滑脱和脊椎,通过脊柱整体调衡整脊疗法恢复脊柱失衡的肌力,在近期疗效和远期效果都是非常满意的。

中华整脊医学协会崔彦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