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与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
1.物理性质: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如:①2Na+Cl2 2NaCl(产生白烟)②Cu+Cl2③2Fe+3Cl2
2FeCl3(产生棕色的烟)
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 (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2+Cl2 H2+Cl2②2P+3Cl2
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2P+5Cl2
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
(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 (4)与碱反应
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①2FeCl2+Cl2 = 2FeCl3
②2KI+Cl2 = 2KCl + I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 ③SO2+Cl2+2H2O = 2HCl + H2SO4 (6)与某些有机物反应
如:①CH4+Cl2 CH3Cl + HCl(取代反应) ②CH2=CH2+Cl2 → CH2ClCH2Cl(加成反应) 3.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次氯酸),大部分是以Cl2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
注意:(1)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H2O、Cl2、HClO、H+、Cl-、ClO-、OH-;久置氯水则几乎是盐酸溶液
① 一元弱酸,比H2CO3弱 (2)HClO的基本性质 ② 不稳定,2HClO === 2HCl + O2↑ ③ 强氧化性;
④ 漂白、杀菌能力,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
4.氯气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加热 药品及原理:MnO2 + 4HCl(浓) MnCl2 + 2H2O + Cl2↑
强调:MnO2跟浓盐酸在共热的条件下才反应生成Cl2,稀盐酸不与MnO2反应。 仪器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吸收装置 实验步骤:检密—装药—固定—加热—收集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净化装置: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用浓硫酸干燥 尾气处理:用碱液吸收 三、卤族元素
1.卤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比较: 状态 单质物理性质 熔、沸点 颜色 密度 X2与H2化合 X2与H2O化合 水溶性 化合价 含氧酸 化学式 强弱程度 颜色 卤化银 水溶性 感光性 反应生成氢氟酸 只有-1价 无含氧酸 AgF(白) 易溶 难分解 水溶性依次减小,有机溶剂中溶解性依次增大 有-1、+1、+3、+5、+7等 有HXO、HXO2、HXO3、HXO4等 同一价态的酸性依次减弱 AgCl(白) AgBr(淡黄) AgI(黄) 条件 程度 反应 程度 冷暗处 剧烈爆炸 2F2+2H2O=4HF+O2 剧烈 缓慢 淡黄绿色 氟 气 氯 气(易液化) 溴 液(易挥发) 碘 固(易升华) 熔、沸点逐渐升高 黄绿色 红棕色 紫黑色 密度逐渐增大 光照 爆炸 加热 缓慢 持续加热 化合同时分解 X2 + H2O = HX + HXO 微弱 极弱 均难溶,且溶解度依次减小 见光均易分解,且感光性逐渐增强 2.卤素元素的有关特性:
(1)F2遇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F并放出O2。
(2)HF是弱酸、剧毒,但能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HF由于形成分子间氢键相互缔合,沸点反常的高。
(3)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易挥发,少量的液溴保存要用水封。
(4)碘易升华,遇淀粉显蓝色;碘的氧化性较弱,它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化合物。 (5)AgX中只有AgF溶于水,且不具有感光性;CaF2中只有CaF2难溶。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及X-离子的检验: (1)Cl2 + 2Br- = Br2 + 2Cl-
Cl2 + 2I- = I2 + 2Cl- Br2 + 2I- = I2 + 2Br-
结论:氧化性:Cl2 > Br2 > I2; 还原性:I- > Br- > Cl- (2)溴和碘在不同溶剂中所生成溶液(由稀到浓)的颜色变化
溶剂 溶质 Br2 I2 密 度 (3)X-离子的检验
水 苯 汽 油 四氯化碳 黄 → 橙 深黄→ 褐 橙 → 橙红 淡紫 → 紫红 比 水 轻 橙 → 橙红 淡紫→ 紫红 比 水 轻 橙→ 橙红 紫→ 深紫 比 水 重 Cl- 白色沉淀
Br- + AgNO3 + HNO3 浅黄色沉淀 I- 黄色沉淀
一、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1.硫
(1)物理性质:硫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用于洗去试管壁上的硫);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弹性硫等。
(2)化学性质: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较易得电子,表现较强的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低价态) 2Na+S===Na2S (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
加热 2Al+3S Al2S3(制取Al2S3的唯一途径)
加热 Fe+S FeS(黑色)
加热 2Cu + S Cu2S(黑色) ②与非金属反应
点燃 S+O2 SO2
S+H2 H2S(说明硫化氢不稳定)
③与化合物的反应
加热 S+6HNO3(浓) H2SO4+6NO2↑+2H2O
加热 S+2H2SO4(浓) 2SO2↑+2H2O
加热 3S+6NaOH 2Na2S+Na2SO3+3H2O(用热碱溶液清洗硫)
(3)用途:大量用于制造硫酸、硫化天然橡胶,也用于制药和黑火药。
2.硫的氢化物 ①硫化氢的制取:
Fe+H2SO4(稀)=FeSO4+H2S↑(不能用浓H2SO4或硝酸,因为H2S具有强还原性) ——H2S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②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A.可燃性:当nH2S/nO2≥2/1
时,2H2S+O2 点燃 2S+2H2O(H2S过量) 点燃 当nH2S/nO2≤2/3时,2H2S+3O2 2SO2+2H2O(O2过量)
当
2nH2S2时,两种反应物全部反应完,而产物既有硫又有SO2 3nO2B.强还原性:常见氧化剂Cl2、Br2、Fe3+、HNO3、KMnO4等,甚至SO2均可将H2S氧化。 C.不稳定性:300℃以上易受热分解 ③H2S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是二元弱酸。 3.硫的氧化物 (1)二氧化硫:
①SO2是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②SO2是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中强酸。 ③SO2有强还原性 常见氧化剂(见上)均可与SO2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如:SO2 + Cl 2 +2H2O == H2SO4 + 2HCl
④SO2也有一定的氧化性 2H2S + SO2 == 3S↓ +2H2O
⑤SO2具有漂白性,能跟有色有机化合物生成无色物质(可逆、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实验室制法:Na2SO3 + H2SO4(浓) == Na2SO3 + H2O +SO2↑ 或Cu +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
(2)三氧化硫: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遇水剧烈反应生成硫酸并放出大量的热。
4.硫酸
①稀H2SO4具有酸的一般通性,而浓H2SO4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三大特性:
S、△
C+H2O 糖等 脱水性 170 SO2+H2O SO2+CO2+H2O Br2(I2、S)+SO2+H2O
只表现强 氧化性
C、△
C2H5OH CH+HO 0242
HBr(HI、H2S)
浓H2SO4 氧化性 Al(或Fe)
冷 无水CuSO4 去结晶水 胆矾 吸水性 钝化→运装浓H2SO4 CuSO4+SO2+H2O
兼有
足量Cu、△ 足量Zn、△
中性气体 可干燥 无强还原性气体
非碱性气体
作干燥剂 ZnSO4+SO2(后有H2)+H2O 酸性
3+
Fe2+ Fe+SO2+H2O
②SO42—的鉴定(干扰离子可能有:CO32-、SO32-、SiO32-、Ag、PO43等):
+
-
待测液澄清液
白色沉淀(说明待测液中含有SO42-离子)
③硫酸的用途:制过磷酸钙、硫酸铵、硫酸铜、硫酸亚铁、医药、炸药,用于铅蓄电池,作干燥剂、制挥发性酸、作脱水剂和催化剂等
三、氧族元素 1.氧族元素比较: 原子半径 O<S<Se<Te 单质氧化性 O2>S>Se>Te
单质颜色 无色 淡黄色 灰色 银白色 单质状态 气体 固体 固体 固体 氢化物稳定性 H2O>H2S>H2Se>H2Te 最高价含氧酸酸性 H2SO4>H2SeSO4>H2TeO4 2.氮的循环:
3.氮及其化合物的衍变关系:
NH3 ←N2 →NO→NO2→HNO3→NH4NO3→NH3
4.氮氧化物
①各种价态氮氧化物:N(N2O)、N(NO)、N(N2O3)、N(NO2、N2O4)、N(N2O5),其中N2O3和N2O5
分别是HNO2和HNO3的酸酐。气态的氮氧化物几乎都是剧毒性物质,在太阳辐射下还会与碳氢化物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②NO和NO2性质比较
NO: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成盐氧化物。常温下,极易被氧化为NO2:2NO+O2=2NO2 NO2: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溶于水后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③氮氧化物溶于水计算方法
涉及的可能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3NO2+H2O=2HNO3+NO、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NO2+NO+O2+H2O=2HNO3。
NO与NO2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NO,其体积=V(NO)+1/3V(NO2) NO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V(O2)=4∶3,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NO。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2)∶V(O2)=4∶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2)∶V(O2)>4∶1,则N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的NO,体积为过量的NO2的1/3。 若V(NO2)∶V(O2)<4∶1,则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NO与O2三种气体溶于水:
若V(NO2)∶V(NO)∶V(O2)=1∶1∶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按1∶1∶1反应后,仍有某两种或一种气体多余可按前面思路进行判断。 5.硝酸的重要特性:强氧化性
①浓、稀硝酸在与活泼或不活泼金属发生反应时,硝酸中N被还原,一般不产生氢气。
512NH3·H2O
NH4+、OH
-
345②浓、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N被还原,所得产物可以是N(NO2)、N(NO)、N(N2O)、N(N2)
或N(NH3),鉴于反应复杂,中学对活泼金属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不做要求。
354210③浓、稀硝酸与金属铜的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
(NO3)2+2NO↑+4H2O。以上反应中,硝酸表现出氧化性同时还表现出酸性。其他不活泼金属类似于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注意: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发生反应时,硝酸会由浓变稀,往往得到的是NO和NO2的混合气体。
④浓硝酸与碳的反应:C+4HNO3(浓)CO 2↑+NO2↑+2H2O。硝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⑤在浓硝酸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微热,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浓硝酸的酸性及氧化性。
⑥冷的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铁、铝等活泼金属发生钝化(在其表面因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常温时,常把...浓硝酸存放在铁质、铝质密闭容器里。但若加热,则会剧烈反应。
⑦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3。可溶解金、铂、钛等金属。 6.氨、液氨、氨水、铵之间的区别:
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氨分子是一种呈三角锥形的极性分子,极易溶于水,易液化。液氨是氨气液化的产物,仍然是氨分子,属纯净物。
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NH3+H2ONH3·H2O
NH4++OH-。氨水中微粒有:NH3、H2O、NH3·H2O、
NH4+、OH—、极少量的H+。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铵(NH4+)是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在铵盐或氨水中与阴离子共存。凡是含NH4+的盐叫铵盐,铵盐易溶于水。铵盐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
+氨与铵可相互转化:NH3 - NH4,NH4与强碱反应放出NH3,
+
+H
+OH
7.NH4的检验方法:
①检验固态铵盐不必加热,只需取少量晶体与石灰拌和有氨的特殊气味即可; ②若是铵盐溶液,为了使更多的NH3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必须加热。 ③铵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三种写法:
a、浓溶液不加热写成:NH4++OH—=NH3+H2O;b、稀溶液不加热写成NH4++OH—== NH3·H2O;c、不论浓、稀,只要加热则写成:NH4++OH- △ +
NH3↑+H2O。
Na2SO4+2NH3↑+2H2O。实验室常用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制
铵盐与碱共热都能产生氨气:(NH4)2SO4+NaOH
取氨气,反应生成的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8.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到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主要生成光化学氧化剂(主在是O3)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这是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统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主要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
1.本考点知识结构
2.碳族元素
①碳族元素的特征:碳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易形成共价键,难形成离子键。碳族元素形成的单质在同周期中硬度最大,熔沸点最高(如金刚石、晶体硅)。
②碳族元素的化合价:碳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2,+4,其中铅+2价稳定,其余元素+4价稳定。
③碳族元素的递变规律: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的能力增强,从上到下由非金属递变为金属的变化非常典型。其中碳是非金属,锡、铅是金属,硅、锗是半导体材料。
④碳族元素在自然界里的存在:自然界里碳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硅在地壳里无游离态,主要以含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⑤几种同素异形体:碳:金刚石、石墨、C60、C70等;硅:晶体硅,无定形硅。 3.碳
在常温下碳很稳定,只在高温下能发生反应,通常表现为还原性。 ①燃烧反应
②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C+CO2
C+H2O2C+SiO2
③与氧化性酸反应:C+2H2SO4(浓)
C+4HNO3(浓)
4.CO
不溶于水,有毒(CO和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无法和O2结合,而使细胞缺氧引起中毒),但由于CO无色无味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CO+CuO5.CO2
直线型(O=C=O)非极性分子,无色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可倾倒,易液化。固态CO2俗称干冰,能升华,常用于人工降雨。实验室制法:CaCO3+2HCl=CaCl2+CO2↑+H2O。
①酸性氧化物一—酸酐
CO2+Cu,CO+H2O(g)
CO2+H2O
2CO;C+2CuO
CO2↑+2Cu;
CO+H2O(CO、H2的混合气体叫水煤气); Si+2CO↑
CO2↑+2SO2↑+2H2O; CO2↑+4NO2↑+2H2O
Ca(OH)2+CO2=CaCO3↓+H2O(用于检验CO2) ②氧化性:CO2+C6.碳酸盐
①溶解性:Ca(HCO3)2>CaCO3;Na2CO3>NaHCO3。
②热稳定性:Na2CO3>CaCO3;碱金属正盐>碱金属酸式盐: Na2CO3>NaHCO3。 ③相互转化:碳酸正盐7.硅
①硅在地壳中只有化合态,没有游离态。其含量在地壳中居第二,仅次于氧,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②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是半导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熔点。
③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只能与氟气、氢氟酸及强碱溶液反应:Si+2F2=SiF4、Si+4HF=SiF4+2H2↑、Si+2NaOH+H2O=Na2SiO3+2H2↑;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氯气等少数非金属单质化合:Si+O2
④制备:在电炉里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先制得粗硅:SiO2+2C
SiO2。
碳酸酸式盐(除杂用)
2CO;2Mg+CO2
2MgO+C
Si+2CO↑,将制得的粗硅,再与C12反应后,
SiCl4、 SiCl4+2H2
Si+4HCl。
蒸馏出SiCl4,然后用H2还原SiCl4可得到纯硅。有关的反应为:Si十2C12
⑤硅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高纯硅可作半导体材料,晶体硅还可做光电转换材料及制作DNA芯片为代表的生物工程芯片。
8.SiO2
①SiO2为原子晶体,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硬度、熔点都很高。而CO2通常状况下是气体,固体熔点很低。其差别在于晶体类型不同。CO2是分子晶体,故熔点很低。
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能跟酸(氢氟酸除外)发生反应。由于它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所以能跟碱性氧化物或强碱反应。
SiO2+CaO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碱溶液不能在使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③二氧化硅是一种特殊的酸性氧化物。
a.酸性氧化物大都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酸,但二氧化硅却不能直接跟水化合,它的对应水化物(硅酸)只能用相应的可溶性硅酸盐跟盐酸作用制得:首先让SiO2和NaOH(或Na2CO3)在熔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相应的硅酸钠:SiO2+2NaOH
Na2SiO3+H2O,SiO2+Na2CO3
Na2SiO3+CO2,然后用酸与硅酸钠作用制得硅酸:Na2SiO3+2HCl
===H2SiO3+2NaCl。
b.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跟酸作用,但二氧化硅却能跟氢氟酸起反应:SiO2+4HF=SiF4+2H2O(氢氟酸不能盛放在玻璃容器中)。
④光导纤维:从高纯度的SiO2或石英玻璃熔融体中,拉出的直径约100μm的细丝,称为石英玻璃纤维,这种纤维称为光导纤维。光纤通信是一种新技术,它将光信号在光导纤维中进行全反射传播,取代了电信号在铜线中的传播,达到两地通信的目的。光纤通信优点:信息传输量大,每根光缆可同时通过10亿路电话;原料来源广;质量轻,每千米27克;不怕腐蚀,铺设方便;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
⑤石英、水晶及其压电效应
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可用来制造石英玻璃。石英晶体中有时含有其他元素的化合物,它们以溶解状态存在于石英中,呈各种颜色。。纯净的SiO2晶体叫做水晶,它是六方柱状的透明晶体,是较贵重的宝石。水晶或石英在受压时能产生一定的电场,这种现象被称为“压电效应”。后来这种“压电效应”被应用在电子工业及钟表工业和超声技术上。。
9.硅酸和硅胶
①硅酸:硅酸有多种形式,如H4SiO4、H2SiO3、H2Si2O5等。一般用通式xSiO2·yH2O表示,由于“H2SiO3”分子式最简单,习惯采用H2SiO3作为硅酸的代表。
②硅酸酸性比碳酸还弱,由下列反应可证明: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③硅胶:刚制得的硅酸是单个小分子,能溶于水,在存放过程中,它会逐渐失水聚合,形成各种多硅酸,接着就形成不溶于水,但又暂不从水中沉淀出来的“硅溶胶”。如果向硅溶胶中加入电解质,则它会失水转为“硅凝胶”。把硅凝胶烘干可得到“硅胶”。烘干的硅胶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而且吸水后还能烘干重复使用,所以在实验室中常把硅胶作为作为干燥剂。
10.硅及其化合物的“反常”
①Si的还原性大于C,但C却能在高温下还原出Si:SiO2+2C
Si+2CO↑
②非金属单质跟碱液作用一般无H2放出,但Si却放出H2:Si+2NaOH+H2O=Na2SiO3+2H2↑ ③非金属单质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作用,但Si能与HF作用:Si+4HF=SiF4+2H2↑ ④非金属单质大多为非导体,但Si为半导体。
⑤SiO2是H2SiO3的酸酐,但它不溶于水,不能直接将它与水作用制备H2SiO3。 ⑥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2能跟HF作用:SiO2+4HF=SiF4+2H2O ⑦无机酸一般易溶于水,但H2SiO3难溶于水。
⑧因H2CO3的酸性大于H2SiO3,所以在Na2SiO3溶液中通人CO2能发生下列反应:Na2SiO3+CO2+ H2O=H2SiO3↓+Na2CO3,但在高温下SiO2+Na2CO3
Na2SiO3+CO2↑也能发生。
⑨Na2SiO3的水溶液称水玻璃,但它与玻璃的成分大不相同,硅酸钠水溶液(即水玻璃)称泡花碱,但它却是盐的溶液,并不是碱溶液。
11.硅酸盐
①硅酸盐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其结构复杂,组成可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例如:硅酸钠Na2SiO3(Na2O·SiO2);镁橄榄石Mg2SiO4(2MgO·SiO2);高岭石Al2(Si2O5)(OH)4(A12O3·2SiO2·2H2O)
②云母、滑石、石棉、高岭石等,它们都属于天然的硅酸盐。
③人造硅酸盐:主要有玻璃、水泥、各种陶瓷、砖瓦、耐火砖、水玻璃以及某些分子筛等。
④硅酸盐制品性质稳定,熔点较高,难溶于水,有很广泛的用途。最简单硅酸盐是硅酸钠,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矿物胶,可作粘合剂,防腐剂。
12.水泥、玻璃、陶瓷
①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和铝酸三钙(3CaO·Al2O3),水泥具有水硬性,水泥、沙子和碎石的混合物叫混凝土。
②制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主要反应是:SiO2+Na2CO3
SiO2+CaCO3
Na2SiO3+CO2↑、
CaSiO3+CO2↑,玻璃是无固定熔点的混合物。加入氧化钴后的玻璃呈蓝色,加入氧化亚铜后的玻璃
呈红色,普通玻璃一般呈淡绿色,这是因为原料中混有二价铁的缘故。
③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黏土的主要成分:Al2O3·2SiO2·2H2O。 13.无机非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包含除传统陶瓷外的各种性能优异的精细陶瓷:耐高温的二氧化锆(ZrO2)陶瓷、高熔点的氮化硅(Si3N4)和碳化硅(SiC)陶瓷;透明的氧化铝、砷化镓(GaAs)、硫化锌(ZnS)、硒化锌(ZnSe)、氟化镁(MgF2)、氟化钙(CaF2)等氧化物或非氧化物陶瓷;生物陶瓷;超细微粉体粒子制造的纳米陶瓷等。
一.本章知识结构体系及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 Na2O的稳定性要小于Na2O2,所以Na2O在加热情况下与O2反应变成Na2O2
2. NaHCO3溶解度Na2CO3溶解度,所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CO2会析出NaHCO3晶体 3. 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则不易
4. 有时向Na2O2固体上滴加酚酞试液,开始变红,后来褪色,那是因为Na2O2的强氧化性和漂白作用 5. 将Na2CO3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马上就会释放出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而将稀盐酸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则开始无气泡,后来产生气泡。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可利用这种正反滴加来鉴别盐酸与Na2CO3
6. NaOH与NaHCO3不能共存,无论混溶于水或加热,首先考虑二者之间的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7. 向Na2CO3与NaOH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首先考虑HCL+NaOH=NaCL+H2O再考虑5 8. 碱金属从Li→Rb熔沸点逐渐降低
9. 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它体现了元素的性质
10. 将Na2CO3转变为NaHCO3,可采取持续不断的通入CO2气体的方法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
转变为Na2CO3可采取加热的方法,也可以采取滴加适量NaOH的方法NaHCO3+NaOH=Na2CO3+H2O
11. Na2O2的电子式 Na+[:O:O:]2-Na+其中O的化合价为-1价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均为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而Na2O2+SO2=Na2SO4则为Na2O2与SO2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12. 将NaHCO3加热时,固体质量的减少并不单为CO2,而为CO2与H2O的质量之和,所以可利用2NaHCO3=N2CO3+H2O+CO2↑
168 106 62 m1 m2 ⊿m 对应成比例来解决具体问题.
Ⅳ.典型例题
例1.写出钠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现象,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总数。
【解析】根据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过程可写出此反应方程式:
例2. 下列各步反应中,A为金属,B为淡黄色固体,且每一物质均含A元素
钠浮游溶液面上,熔成小球,嘶嘶作响放出无色气体,钠球逐渐消失,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
1. 镁的知识主线
写出A、B、C、D、E、F的化学式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上图的1~13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2Mg+O2=2MgO
② 3Mg+N2 === Mg3N2
点燃
③ Mg+Cl2 ==== MgCl2、Mg+2HCl=MgCl2+H2↑ ④ MgCl2 电解==== Mg+Cl2↑ ⑤ MgO+H2O === Mg(OH)2
△
⑥ Mg(OH)2 === MgO+H2O ⑦ Mg(OH)2+2HCl=MgCl2+2H2O ⑧ MgCl2+2NaOH=Mg(OH)2↓+2NaCl ⑨ MgCO3===MgO+CO△ 2↑
△ ⑩ MgCO3+H2O===Mg(OH)2+CO2↑
△ 熔融 点燃
⑪ ⑫ ⑬
Mg3N2+6H2O=3Mg(OH)2+2NH3↑ Mg(OH)2+H2SO4=MgSO4+2H2O MgSO4+2NaOH=Mg(OH)2↓+Na2SO4
2. 铝的知识主线
上图1~12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4Al + 3O2 =2Al2O3
熔融
② 2Al2O3 ==== 4Al +3O2↑ 电解 ③ 2Al + 6HCl = 2AlCl3 +3H2↑
④ 2Al + 2NaOH + 6H2O= 2Na[Al(OH)4] +3H2↑
⑤ 2Al(OH)加热3 ====Al2O3 + 3H2O
⑥ Al2O3 +6HCl =2AlCl3 + 3H2O
⑦ AlCl3 +3NH3·H2O + Al(OH)3↓ +3NH4Cl ⑧ Al(OH)3 +3HCl = AlCl3 + 3H2O
⑨ Na[Al(OH)] + CO2 = Al(OH)3↓ + NaHCO3 ⑩ Al(OH)3 +NaOH = NA[Al(OH)4]
⑪ 2KAl(SO4)2 + 6NH3·H2O = 2Al(OH)3↓ + K2SO4 +3(NH4)2SO4
Ⅲ.教材精讲:
知识主线: 单质 Fe 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Cu Cu2O CuO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Fe(OH)2 Fe9OH)3 Cu(OH)2 相应盐 FeSO4 FeCl3 CuCl2,CuSO4 抓Fe. Fe(OH)2. Fe(OH)3. Cu(OH)2. Fe3+ . Fe2+ . Cu2+.的特性。 1.铁的氧化物的比较
化学式 俗称 色态 价态 水溶性 与酸的反应 FeO — 黑色粉末 +2 不溶 Fe2O3 铁红 红棕色粉末 +3 不溶 Fe3O4 磁性氧化铁 黑色晶体 1/3正2价,2/3正3价 不溶 Fe3O4+8H+===Fe2++2Fe3++4H2O FeO+2H+===Fe2++H2O Fe2O3+6H+===2Fe3+遇氧化性酸生成Fe3+ +3H2O 盐 与CO的反应 高温 FexOy+yCO===xFe+yCO2 2.Fe2+ 和Fe3+ 的比较
水合离子颜色 氧化还原性 水解性 与碱的反应
3.Fe(OH)2与Fe(OH)3的比较
Fe(OH)2 Fe(OH)3 Fe2+ 浅绿色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Fe3+ 棕黄色 只有氧化性 +3+ +Fe2+ +2H2O←→Fe(OH)2+2H Fe+3H2O←→Fe(OH)3+3H Fe2+ +2OH—=== Fe(OH)2 ↓ Fe3+ +3OH—=== Fe(OH)3 ↓ 颜色状态 水溶性 稳定性 白色固体 不溶 易氧化为Fe(OH)3,空气中加热得不到FeO Fe(OH)2+2H+=== Fe2+ +3H2O 在隔绝O2的条件下Fe2+与碱反应 红褐色固体 不溶 较稳定: ∆ Fe(OH)3== Fe2O3+3H2O Fe(OH)3+3H+=== Fe3+ +3H2O Fe3+与碱反应 与酸的反应 制法 4.铁三角:
注:(1)一般是指Zn .Al .CO. H2. 等还原剂。 (2)是指H+. S. I2. Cu2+. Fe3+.等氧化剂.
(3)(5)是指Cl2. Br2. O2. HNO3. KMnO4等氧化剂. (4)一般是指Fe. Cu. HI. H2S.等还原剂. (6)是指Zn. Al. CO. H2. 等还原剂。
根据铁三角有关(1)---(6)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1)FeCl2+Zn=ZnCl2+Fe 3FeCl2+2Al=2AlCl3+3Fe
△ △
FeO+CO===Fe+CO2 FeO+H2===Fe+H2O
△ △
+2+
(2)Fe+2H=Fe+H2↑ Fe+S===FeS Fe+I2===FeI2 Fe+Cu2+=Fe2++Cu Fe+2Fe3+=3Fe2+ (3)2Fe2++Cl2=2Fe3++2Cl-
2Fe2++Br2=2Fe3++2Br-
4Fe(OH)2+O2+2H2O=4Fe(OH)3
3Fe2++4H++NO3-=3Fe3++NO↑+2H2O 5Fe2++MnO4-+8H+=Mn2++5Fe3++4H2O (4) 2Fe3++Cu=Cu2++2Fe2+ Fe3++Fe=3Fe2+ 2Fe3++2I-=2Fe2++I2↓ 2Fe3++H2S=2Fe2++S↓+2H+
(5)2Fe+3Cl2===2FeCl3 2Fe3++Br2==2FeBr3
高温
Fe+4HNO3=Fe(NO3)3+NO↑+2H2O 4Fe+3O2(纯)====2Fe2O3
3+
2+
3+
3+
点燃 高温
(6) 2Fe+3Zn(足)=3Zn2Fe Fe+Al=Al+Fe Fe2O3+2Al===Al2O3+2Fe Fe2O3+3CO====2Fe+3CO2
加热 加热
Fe2O3+3H2====2Fe+3H2O
5.检验Fe3+.常用方法有:
(1)向未知溶液滴入少量KSCN溶液呈血红色。 (2)向未知溶液滴入少量苯酚溶液呈紫色。 (3)向未知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呈红褐色。
6.检验Fe+.是向未知溶液滴入少量KSCN溶液呈无色,继续滴入少量氯水呈血红色。
7.下列是铜及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有关1~17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1.
2Cu+S ==== Cu2S
△
2.Cu+2H2SO4(浓) ===== CuSO4+SO2↑+H2O
3. CuSO4+Zn ==== ZnSO4+ Cu CuSO4+Fe ==== FeSO4+ Cu
电解
4. CuCl2+Fe ==== FeCl2+ Cu CuCl2 ===== Cu+Cl2
点燃
5. Cu+Cl2 ===== CuCl2
6. 2Cu+O2+H2O+CO2 ===== Cu2(OH)2CO3
△
7. Cu2(OH)2CO3 ===== 2CuO+CO2↑+H2O↑
△
8. 2Cu+O2 ==== 2CuO △ △
9. CuO+CO ==== Cu+CO2 CuO+H2 ==== Cu+H2O 10. Cu(NO3)2+Zn ==== Zn(NO3)2+Cu
11. 3Cu+8HNO3 (稀) ==== 3Cu(NO3)2+2NO↑+4H2O 12. CuO+2HNO3 ==== Cu(NO3)2+H2O
△
13. 2Cu( NO3)2 ==== CuO+4NO2↑+O2↑
14. Cu(NO3)2+2NaOH ==== Cu(OH)2↓+2NaNO3 15. Cu(OH)2+2HNO3 ==== Cu(NO3)2+2H2O
△
16. 2 Cu(OH)2+R-CHO—→R- COOH+ Cu2O↓+2H2O
△
17. Cu(OH)2 ==== CuO+H2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