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氯环三磷腈的制备研究

来源:华佗健康网
科研开发 SCIENCE TECHNOLOGY化工科技, IN CHEMI20C10A,L1 8I(N2D)U:1S4T ̄1RY7 六氯环三磷腈的制备研究* 简海峰 ,权英 ,陈 浩 ,李增和¨ ,杨睿。,李林楷 (1.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jE京100029;2.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4;3.清华大学化工 系,北京100084;4.广东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揭阳522000) 摘要:研究了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物料粒径和投料比对六氯环三磷腈(HCCP)合成化学反 应、产物产率和质量的影响,并用红外、XRD、熔点等分析与表征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成功的提出了 一种催化剂法制备HCCP的新工艺。与现有制备工艺相比,反应时间从7 h缩短到了3.5 h,产率稳定 在65 ~73 之间。由于采用了新的精制工艺,产物纯度达到96 以上。表明该新工艺适合工业化稳 定生产使用。 关键词:六氯环三磷腈;五氯化磷;氯化铵;粒径 中图分类号:TQ 0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11(20]0)02—0014—04 磷腈聚合物是一类以氮、磷原子为主链结构 的交替单双键排列的新型无机有机杂化聚合物, r- Cf l ] 每一个磷原子上连有两个侧基,结构见式(1)。磷 腈聚合物的无机主链和有机侧链突破了无机和有 f— 机的界限,使其具有传统聚合物无法企及的特殊 性能,在制造树脂、弹性体、工程塑料以及医药等 P< 各方面都有应用。 \中间体六氯环三磷腈是合成磷腈聚合物常用 的原料,其结构见式(2)。目前,制约磷腈聚合物 }\\N 叫 (2) 获得广泛应用的主要问题就是中间体环三磷腈的 产率低下、反应周期长,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而且 1 实验部分 反应的重现性,差难以稳定生产。 1.1实验仪器与药品 六氯环三磷腈的合成l_】q]主要是利用了五氯 DF_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 化磷和氯化铵在惰性溶剂中加热回流反应制得, 市予华仪器责任有限公司;RE.52AA旋转蒸发 但反应产物中多聚体及线性体等副产物较多,虽 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DZF-605真空干燥箱: 然通过添加催化剂等方法使产率达50 --70 , 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WRS-1型数字熔点 但反应时间较长,多在7 h以上,且后续处理较为 测定仪:上海物理光学仪器厂;D/MAX 2500 繁杂。 VB2+/PC:日本理学公司:Nicolet 8700傅立叶 作者针对六氯环三磷腈的合成工艺、影响因 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尼高力仪器公司;安捷伦 素及提纯方法等进行了优化研究,获得了一条稳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氯化 定的、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合成工艺路线,得到了纯 铵:AR,北京益利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吡啶: 度和产率较高的产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AR,北京现代东方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石油醚: 收稿日期:2009-12-02 AR,北京化工厂;五氯化磷:AR,国药集团化学试 作者简介:简海峰(1985一)男,江西高安人,北京化工大 学理学院硕士,主要从事磷腈聚合物的开发及其在ABS 剂有限公司;氯苯:AR,北京市兴津化工厂;催化 系统中阻燃应用的研究。 剂A与催化剂B:自制;氯化镍、氯化镁、氯化铈、 **通讯联系人。 *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2007A090302051)。 氧化铁:AR,均产自北京化工厂。 第2期 简海峰.等.六氯环三磷睛的制备研究 ・ 15 ・ 1.2实验方法 反应方程式如下。 由图1可见,其中的523 em- 与601 eln- 为 P—Cl吸收峰,1 213 em- 与1 371 cm- 为P--N  ̄P< 吸收峰,874 cm_1为P—N吸收峰,1 191 crn 则为 P—N六元环骨架振动吸收峰,通过与文献[9 ̄12]的 比对,峰值一致,与国外商品的红外图对比,特征峰 吻合,表明合成了六氯环三磷腈。 3NH4C1+3PC1 5 Cl\]I,lI/C 1+12HC1 反应分2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12 g氯化 铵、0.4 g氯化铁、10 mL吡啶和150 mL干燥的氯 苯加到500 mL四口圆底烧瓶中。40 g五氯化磷 研细后在2 h内分批加入,体系温度控制在128 ℃。第二阶段,取下常压滴液漏斗,通氮气吹出体 系生成的氯化氢,控制温度约在130℃回流反应 1.5 h,反应结束,冷却,然后水洗2次,每次2 h, 分层后取有机相留待处理。 1.3产品分离与提纯 将所得的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粗产 物,粗产物用石油醚溶解约80℃搅拌回流1~2 h,除去不溶于石油醚的油状副产物,然后用活性 炭为溶液脱色,除色后的溶液结晶后再将晶体升 华结晶得白色六氯环三磷腈精制品。 2结果与讨论 2.1产物的表征 2 1 1 纯度与熔点测试 以已知纯度的样品作为参照,用Agilent 1200 HPLC对样品和本实验产物在同等条件下 分别进行测试,通过面积计算,得出本实验产物纯 度超过96 。 用WRS-1型数字熔点测定仪对产物熔点测 试,结果为112.3~112.9℃,与文献¨8 值一致。 说明合成了六氯环三磷腈,纯度很好。 2.1 2红外测试 产物的红外谱图见图1。 4000 3 500 3 000 2 500 2 000 l 500 l 000 500 O*/CII1 图1 六氯环三磷腈自制与标样红外谱圈 2.1.3 XRD测试 产物的XRD谱图见图2。 lU lb U 2b 30 b 4U 4b 20/(。) 图2六氯环三磷腈的x射线衍射图 图2a是Bartlettll。 等人得到的六氯环三磷 腈的XRD理论计算结果。从图2a中可以看出实 验产品的XRD出峰位置与计算结果吻合很好, 图2b的出峰位置与参考文献[4]一致,进一步表明 合成了六氯环三磷腈,纯度很好。 2.2影响反应因素的讨论 作者在以氯苯作惰性溶剂体系,反应温度控制 约130℃的前提下分别讨论了n(NI-14C1):”(PC15)、 不同催化剂、原料颗粒度、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2.2.1 n(NH4CI):n(PCI5)对产率的影响 六氯环三磷腈确切的合成机理至今尚在研究 中,然而通过前人不断的努力探索,已经确立了该 合成反应中氯化铵应过量的观点。 实验也证明了这点,图3给出了反应物物质 的量比与产率的关系,可以看出,当 (NH C1): n(PC1 )一1.25~1.30时效果最佳。氯化铵过量 再多时,产率反而下降,这可能是因为短时间内环 状物的大量聚集,易导致环问粘合,生成棕黑色 稠环。 船 {L ”(NH4C1):n(PCls) 图3 n(N-t4OI):r/(POl5)对产率的影晌 ・ l6 ・ 第l8卷 2.2.2不同催化剂对产率的影响 B、氯化铁等作为催化剂分别进行了合成实验,实 验结果如表1。 ‘ 用氯化镍、氯化镁、氯化铈、催化剂A、催化剂 表1不同催化剂对产率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使用催化剂比不用催化剂 时间过短则反应不完全,反应时间过长则容易发 产物产率有较明显的提高,但是不同催化剂对产 率的影响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其中以催化剂A、催 化剂B和氯化铁效果较佳。 2.2.3原料粒径度对产率的影响 由于五氯化磷最终能溶解在惰性溶剂中,所 以仅考察氯化铵粒度对产率的影响,见图4。 褂 D/tzm 图4原料粒度对产率的影响 从图4中可以看出原料粒径对产率影响很 大。颗粒研磨得越细,比表面积越大,反应物之间 接触面越广,反应的速率与产率都会有所提高,而 当粒径达到1 50/zm之后产率提升变缓。 2.2.4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图5为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催化剂用量 为原料质量的1 ,吡啶用量为原料质量的 20 ) \ 糌 }L t/h 图5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最佳反应时间为3.5 h,反应 生交联反应,黑色聚合物增多。 此外,还得到如下结果:吡啶量增加,反应时 间还可缩短,当吡啶量为原料2.5到4倍时,反应 接近缚酸剂体系,最佳反应时间为1.5 h,但如果 加料J顾序仍以复式催化剂体系进行,则产率不如 缚酸剂体系高。当吡啶用量低于原料质量的 2O 时,相应的最佳反应时间也会增长,吡啶量接 近0时,最佳反应时间接近7 h,而不同吡啶量对 应的最佳反应时间下的产率都不及其用量原料质 量为20 时高。 2.2 5精制方法的优化 一般的文献_6 ]中分离提纯的方法都是反应 结束后抽滤、旋蒸,然后石油醚溶解,用浓硫酸萃 取,稀释硫酸后分离出产品,用正庚烷进行重结 晶,这种方法使用试剂种类多,工序繁杂,耗时大, 主要目的是将大环产物与线性产物分离后再分离 三四聚体,提纯三聚体,采用此合成工艺时,四聚 体的量非常少,通过升华凝华重结晶就能分离出 来,所以相应的产物分离提纯工艺也可以大大的 简化。反应结束后直接水洗两遍体系,分出有机 相后旋蒸,然后用石油醚重结晶后再使用动态升 华凝华重结晶。减少了多种溶剂使用而导致的杂 质含量,产品纯度更高,也减少了传统工艺中因多 次重结晶和分离仪器的使用而导致的产品损失, 效果更好。 3 结 论 (1)成功研究一种适合工业化稳定生产六氯 环三磷腈制备的新工艺。在协同催化作用下最佳 反应时问为3.5 h,产率稳定在65 ~73 。 (2)原料氯化铵的粒度为150~180 m为 好,氯化铵与五氯化磷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3。 (3)采用了新的精制方法,产品纯度提高到 96 以上;简化了后处理步骤,减少了溶剂的使 用。吡啶和惰性溶剂可以回收再利用,降低了 成本。 第2期 简海峰.等.六氯环三磷腈的制备研究 ・ l7 ・ [参考文献] troscopic investigations of polyphosphazenes, (NPX2)3 where X—F,C1 and Br[J].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颜红侠,宁荣昌,马晓燕・三聚磷腈的制备新工艺[J]・应用 M。lecular Spectroscopy,2005,61(7):1499~1503 化学,2001,18(2):163~164 r9]Hisatsune I C.The assignment of the(PNC12)3 vibrational 郑福安,王志强,林志宏,等.环状氯化磷腈的合成[J].吉林 spectrum[J].Spectrochimica Acta,1965,21(11):1 899 大学学报(理学版),1992,2:119~120. 1 904. Allcock H R,Stinnett S J,Tedder J B,et a1.Pyridine phos— El0]贡长生,马尚,张红霞,等.阻燃剂环磷腈的合成EJ],天然气 phonitrilic halide trimer process[P].US:4656017,1987—04— 化工,1996,21(5):43 ̄45. 07. [11]Manley T R.Williams D A.The vibrational spectra and as— 朱宇君,袁福龙,赵经贵,等.六氯环三磷腈的合成[J].黑龙 signments of(NPBr2)3,(NPC12)4 and(NP )4[J].Spec— 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8,15(4):102 ̄104. trochimica Acta,1967,23A(1):149~165. [5] Fekete T M,Start J F.Continuous process for the produc— r123 Bartlett S W,Coles S J,Davies D B,et a1.Structural investi— tion of phosphonitrilic chlorides[P].US:4046857,I977—09一 gations of phosphoru nitrogen compounds.7.Relationships O6. between physical properties,electron densities,reaction 权英,杨云峰,张艳辉,等.聚二乙氧基磷腈的合成与表征 mechanisms and hydrogen-bonding motifs of N3PaCl(6 ) 口].化工新型材料,1999,27(2):35~37. (NHBut) derivatives[J].Acta ystallographica,Section [73 吴祥雯,房昌水,王民,等.一种改进方法合成六(4-硝基酚 B:Structural Seience,2006,B62,(2):321 ̄329. 氧)环三磷腈_J].化学学报,2002,60(5):955 ̄956. [8] Allaf A W.Gas—phase on—line generation and infrared spec—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of hexachl0r0cyclOtriph0sphazene JIAN Hai—feng ,QUAN Ying ,CHEN Hao ,LI Zheng-he ,YANG Rui。,LI IAn-kai (1.Sc ooZ of Scienc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 ing 100029,China;2・In— tit“tP 0f N cZP以r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3・De— 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P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 ijing 100084,China;4・Guangd0ng Rongtai Industry Co.Ltd.,J ieyang,522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fluences of the varieties and dosages of catalyst,the particle size and the mol ratio of raw materials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hexachlorocyclotriphosphazene were investigated.By means of FTIR,XRD,me1ting point,etc,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novel synthesis method of hexachlorocyclot— riphosphazene is offered.The reaction time(only 3.5 h)was much shorter by this method than by other methods reported(about 7 h),the preparation procedure was simplified.At the same time,the vield was maintained at a level between 6 5 and 7 3 .Due to using new treating process,the purity of the Droduct was increased to 96 .The above results have indicated that this is a method promising for steady industrial process. Key words:Hexachlorocyclotriphosphazene;Phosphorus pentachloride;Ammonium chloride;Particle siz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