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响应的光伏微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研究
需求侧响应的光伏微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研究
李永军
(尚特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合肥 230000)
摘要:为了解决发电站服务与管理滞后等问题。文章设计提出结合需求侧实施电网能量调度,构建符合电网运营需求的自动化管理平台。
关键词:需求侧;光伏发电理;能量;调度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487(2019)05-0125-020 引言发电站是国家供电事业重要构成部分,基于现代电网运营面临的竞争局势,发电站需在需求侧指导下设定优化调度方案。能量调度是电网日常运营的重点工作,早期发电站服务缺乏管理系统为支撑。1 微电网的组成及结构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电力行业(供应侧)采取行政、经济、技术措施,鼓励用户(需求侧)采用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改变需求方式,在保持能源服务水平的情况下,降低能源消费和用电负荷,实现减少新建电厂投资和一次能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从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微电网是由多种分布式电源(既包含有非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又包含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风力和光伏发电单元等),再加上控制装置、储能装置和用电负荷共同组成,如图1。图1 典型的微电网结构2 微电网优化调度模型在进行微电网的配置时首先要对其进行优化调度,并且结合不同种类的能源进行控制,在分布式电源的作用下必须满足其功率的需求,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系统运行机制,考虑到微电网的安全运行。2.1 目标函数以上主要通过对风能、光能为主力的微电网进行研究,结合燃料电池以及微型燃气电池等后备能源组成良好的电力系统结构,构建良好的经济和环保特性。其主要的能源结构需要在目标优化模型的控制要求下,构建良好的优化变量。同时目标运行的维持需要通过合理的投资和维护才能够保证良好的运行效率,并且将预算的统一内容整合到生产中,给微电网的建设提供补充作用。分布式电源的补充建设需要结合风力发电的投资来进行考虑,此外设备的建设投资需要结合设备运行的总量来研究。此外投资性的费用并不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通过简化投资的费用来提高为微电网的运行效率[2]。2.2 约束条件微电网运行稳定性的约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果,如果需要结合微电网经济性优化来提高其运行的经济稳定性,那么必须结合相应的负荷条件才能够构建合理的系统结构。通过维持风能系统,保证良好的电力输出效率以及输出控制的总量。同样也要对燃料电池的输出控制进行研究,按照分布式电源的输出控制来实现相应的约束。并且在燃料电池的控制下,相应的风电输出系统需要在总体约束条件下完成微电网总负荷的约束。2.3 计量方式默认的分布式电源结构需要满足联合建设的需求,如果约束条件的本身需要按照功率变化量的需求进行输出控制,那么对于不同的分布量会受到光伏影响环境的变化。以上整体设备的约束需要从微电网总体负荷量的约束下实现储能控制,并且电源的整体设备需要在输出功率的约束下完成分布式电量的设计。3 基于需求侧的分布式模型3.1 风力发电机数学模型风能的出现是随机的,影响风能的因素有空气、海拔以及温度等条件,文章只考虑一般环境下风能对微电网输出的具体效果,并且由于电网整体结构而产生的发电量。风能发电机的输出主要可以通过三种数学模型来进行展现,其中风能输出控制系统的部分区域内需要结合相应设备才能实现。为构建良好的数学模型实现风能的转换,就要利用额定功率内切换方式的特点来确认风机的输出效率,这样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系统的稳定性。3.2 光伏发电数学模型光伏发电的设备主要是利用光照强度的不同才能够实现输出控制,并且相对于电量的输出而言,要维持电压的稳定、电能输出控制的质量以及维修的费用。并且光能输电要与风能输电互相补充,才能够起到更为良好的效果。对于在标准状态下设备的输出功率,需要结合光照强度的变化来进行体现。光伏发电的安全性很高,没有任何污染物的排放,并且输出电能的质量相对较高。就目前来讲我国光伏发电已经取得非常好的成效,在很多地区都有着光伏发电的背景[3]。2019.5·今日自动化 125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科研与信息
探讨配网线路运检中智能在线检测方法的运用
余嘉贤(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开平供电局,江门 529300)摘要:配网线路的运行中可能出现多种故障和问题,对此必须借助一种全新的技术来动态检测配网系统的运行状态,从而及时地发现其中的故障和问题,并在控制停电范围的前提下来提高故障检修效率。文章分析了智能在线检测方法在配网线路中的应用。关键词:配网线路;运行检测;智能在线检测方法;应用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487(2019)05-0126-020 引言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智能在线监测技术在配网系统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配网线路故障的检修水平,也能确保及时地发现问题,有利于更加及时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配网运行效率。窗口则会变成红色而且闪耀,晚间出现短路等故障时,同样将发出警报信号,通常所采用的ZS-B故障指示设备能够发挥遥信、遥测等功能,而且这种指示器有着超强的抵御干扰的能力,实际运行动作也十分精准、所发出的信号不会遭受谐波、涌流等的威胁。实际的故障搜索与查找也十分基础,一般来说此指示器配设于配电线路,凭借临近两组指示器所发出的动作来更为高效、便捷地明确故障所处区位。将此设备配设于架空线路,可以省去维修环节。故1 配网线路智能在线检测方法1.1 检测方法特征常规状态下,检测窗口呈现白色,遇到一些故障时,3.3 燃料电池数学模型因为上述储能的方式储存能量的效果不够显著,并且成本较高,有很大一部分的工作仍然处于试验阶段。而燃料电池则不同,其本身拥有着较高的供电效率,并且在运行过程中不会释放出太多的污染物,具有较高的环保性。对于整体的微电网系统而言能够作为后备的能源,能够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弥补电能不足的空缺。并且燃料电池需要结合模块化的系统结构来进行控制,大大改进了以往传统模式下对负荷电量的优化控制,在电力安全生产中具有很好的效果。调度运行策略对调度模型的影响,微电网的调度模型与运行策略、市场方案往往相互分开,全面实现优化调度与运行策略、市场方案一体化,如图2所示。4 微电网的优化调度在满足临时布局的状况下需要满足整体布局的控制,编码空间的适应度要求在整体种群规模的要求下计算完成。算法循环控制的要求必须重新进行编码,并结合微电网分布式电源的主要内容进行控制,维持正常电网的稳定性。数据信息的相关参数需要在策略式的优化下才能够完成,对微电网进行经济性和环保性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发现其主要成本的波动及变化,如果在供电初期的用电量大幅度提高,那么其经济性和环保性的优化效果将会很快降低。相对来讲微电网的应用成本较低,并且具有很好的环保性,对于整体微电网的运行来讲输出电量的控制需要结合多目标优化策略才能够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提高微电网系统的环保性和稳定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对微电网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效果。文章从传统的微电网经济调度工作进行分析,考虑到环保性和经济性的要求构建多目标优化的模型结构,同时在局部的算法结构中促进优化配置效率的提高。当前,我国在微电网优化运行研究中,尤其是优化调度方面,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主要包括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处理、智能优化算法的选择以及与市场运行方案相关的微电网优化[3][2]图2 一体化控制模型5 结束语“技术先进”应该是系统整体功能和技术性能的先进性。系统方案客观权衡“技术先进”、“可靠”及“实用”的关系,兼顾眼前和未来的应用需求,用长远的眼光,以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保证所选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实用和先进,并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内技术水平的先进性。结合需求侧对微电网实施调度,不仅满足其设备产品相关技术及标准要求,有效措施提高系统应用在复杂网络结构和大容量数据传输时的可靠性。参考文献[1]曹益飞.考虑需求侧响应的光伏微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8.张晓昕.光伏微电网能量调度及储能容量配置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7.明玲玲,韩晓萍,于大洋.光伏储能站能量调度管理策略[J].电气技术,2015(3):25-29.126今日自动化·201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