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做一做”和练习五的部分习题。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例1,以把12个桃平均分给小猴的情境,分别计算出“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使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初步体会怎样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怎样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例1的教学是被除数不超过12的教学内容,先教学被除数小的除法计算,充分利用学生学过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和“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三、学生分析:

  所选课《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下安排的一节课,我班的学生年龄较小,好动、好问、好奇,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在设计本课的教学上,利用媒体网络教室的广播系统来播放动画故事,旨在能强烈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让学生各抒己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四、教学设计思想: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外,主要是让学生经历除法求商的过程。并能从多种方法中找到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也就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这节课是计算课,如果都采用单一的练习,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主线图“猴妈妈分桃”,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例题。之后,再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来解决问题。特别关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交流与分析方法。这样即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尝探索的快乐,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图、声等多种信息结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之中。

  精心设计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练习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习题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而是将课后三道题联系起来,设计成一个闯关游戏。创设情境:猴妈妈想请大家到花果山去做客,愿意吗?她已经把你们精彩地发言、团结合作的精神用邮件发给了山上的小猴子,聪明又调皮的猴氏三兄弟想和大家比一比,在去花果山的路上,为你们设下了三个机关,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敢于想苦难挑战的勇气,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了课后习题。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五、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六、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七、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12个桃、折叠口算卡。

  八、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播放故事动画:有一天,小猴和他的好伙伴下山去玩,走着走着,他们看到一个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急忙摘了一些,兴冲冲地回家了。猴妈妈看到孩子拿回来了这么多桃,可高兴了,说:“今天,妈妈给你们分桃吃”。

  [根据小学生喜欢各种生动有趣故事的心理特点,根据情境图图意并借助多媒,以生动活泼的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很自然地进入到例1的学习]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a、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b、观察回答: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想法)

  课件出示: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几只猴子?

  师:你会列算式吗?

  独立思考汇报,师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板书:12÷3=?

  [让学生“走入情境”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了解信息,通过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并感受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方法的同时,滋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师:你会算吗?

  先想一想,再把你的好办法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c、展示算法

  (1) 学生以组汇报,课件出示:

  第一只分3个,12-3=9

  第二只分3个,9-3=6

  第三只分3个,6-3=3

  第四只分正好分完

  (2) 学生动手用学具分,分成4个3

  (a) 3+3+3+3=12

  想:三( )十二    三(四)十二     商是4

  (b)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就想了这么多好办法来帮猴妈妈,如果你是猴妈妈,你会选择哪个小组的办法呢?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师:听了小朋友的发言,老师觉得大家长大了,不仅能说清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能采用别人的好方法,老师也是用口诀求商的,像这题,只要想三(四)十二(板书),就能又快又准确地求出商来。猴妈妈对大家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通过学习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锋,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受从多角度解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

  2、巩固方法,灵活应用。

  师:如果猴妈妈“把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板书:指名学生读题,然后列式)

  12÷4=?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俩人说一说)

  [通过“你是怎样算的?”或让“同桌俩人说一说”来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启发学生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

  3、观察比较

  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

  小结:大家的发现可真了不起,这两个除法算式我们用了同一句口诀(板书:用口诀求商)

  [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学会了学习]

  闯关游戏

  创设情境:猴妈妈想请大家到花果山去做客,愿意吗?她已经把你们精彩地发言、团结合作的精神用邮件发给了山上的小猴子,聪明又调皮的猴氏三兄弟想和大家比一比,在去花果山的路上,为你们设下了三个机关,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10÷2=        12÷6=          8÷2= 

  10÷5=         12÷2=          8÷4= 

  要求(1)自己小声说一说,有问题找老师或同桌小朋友帮忙。

  (2)你觉得自己哪组题说得棒,你就说哪一组。

  (3)你发现每一组有什么特点。

  第二关,涂一涂。

  8÷2              6÷3         10÷2

  20÷5             24÷6        15÷3

  18÷3             5÷1         30÷5

  要求:把得数是5的涂成红色。把得数是4的涂成绿色。

  第三关,算对了,玩具就属于你。

  课件出示:三只小猴子:欢迎到花果山做客!

  师:花果山上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下节课再去玩,好吗?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持久。单调的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练习效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闯关练习的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兴趣盎然、生动活泼地投入练习活动,将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整个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完成,以活动促发展。]

  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1)学生说学习所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评价学习态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九、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12÷3=?

  想:三(  )十二     三(四)十二     商是4

  把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1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