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雅鲁藏布大峡谷》优质课教案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一、教学依据:《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设计思想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读书、自能读书”。本节课,针对略读课文的特点,以探究“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何能堪称世界第一”为主思路,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交流的平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在自主质疑、互相交流中构建对文本的自我认知;重视文本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骄傲自豪之下的环保意识。

  二教材分析

  《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用列举数字和比较等方法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长、深、大,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出气象万千、丰富多彩的世界第一的奇异景观;用科学的事实说明那里生物的多样性,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全文虽属说明文,但通篇洋溢着对对祖国雅鲁藏布大峡谷强烈的热爱、骄傲、自豪之情。

  三学情分析

  学生从《龙》、《观潮》、《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学习中,感受到了祖国的腾飞、山河的壮丽及富饶,为学习本文奠定了深厚的情感基础。而地理方面知识的欠缺及文本中的名词术语,给学生理解带来困难,应恰当地补充课外资料。

  在教学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质疑,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如: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重点理解感悟第三自然段,从山和水的变化感受形态之多样,景观之奇异,利用媒体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大峡谷是怎样一幅神来之笔。

  三、教学目标

  一认读11个字。

  二朗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的感情。

  三感受到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求方法进行验证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感悟大自然的壮美神奇。

  五、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自主解读文本之后,提出问题,融于课堂活动之中

  六、教学准备

  一资源收集

  课前收集与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关的图片,相关文字知识,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二课件制作

  课件用演示文稿的方式呈现。分五部分:

  1、出示重点词语(配相关图片)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概况(填空题)

  3、出示世界著名峡谷对比表

  4、出示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相关景色的图片及语句

  5、出示垂直自然带图

  三活动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课下收集与课堂相关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导语: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上不仅有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在它的脚下还有地球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认读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认读字词。

  (1)珠穆朗玛峰(课件出示图片及数字)

  (2)雅鲁藏布江 秘鲁 (注意多音字,再组词)

  (3)马蹄形(想象,用手比一比样子,出示图片。)

  (4)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滔滔江水(对比读,谈感受)

  (5)咫尺为邻(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说谁与谁咫尺为邻?出示句子填空,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3、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创设情境,自学准备。

  师:这样壮丽的景观,我们怎样向世界来介绍呢?今天,我们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作为旅游者、记者,你最想了解什么?作为新闻发言人,你想介绍些什么?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组织发言。

  2、组织新闻发布会(随学生的答疑与介绍,相机学习第2、3、4自然段)

  *第2自然段:(当学生以记者身份问到大峡谷的长、深各是多少时,出示填空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长(    ),平均深度是(   ),最深处达(     )。

  (1)填空,从这些数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对比,体会:看到这组数据你想说些什么?

  世界著名峡谷对比表

  峡谷名称               长度        最深处达

  中国雅鲁藏布大峡谷     504.6千米    6009米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370 千米    2133米

  秘鲁科尔卡大峡谷       90   千米    3200米

  (3)指导朗读: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1“不容置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说什么不容置疑?

  2 什么是“一争高下”?文中说谁与谁不能“一争高下”?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感受朗读。

  (4)师生小结:此时,你最想对全世界说什么?(表达骄傲自豪之情)

  *第3自然段(当学生以记者身份问到大峡谷的景色时,出示相关语句)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从遍布热带雨林……皑皑雪山,……神来之笔。

  (1)理解文本: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大峡谷的气象万千、丰富多彩的奇异景观。

  (2)展开想象:为什么说是“神来之笔”?在你面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范读欣赏:课件展示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谈谈你的感受。

  (4)想象再读:师生对读。

  *第4自然段

  思路一:由“自然带”引入(当问到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时)

  1讲解:关于垂直自然带的相关知识。

  2思考:在同一坡面上有高到低形成9个垂直自然带,会给这里带来什么?

  3学生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大峡谷生物的多样性。

  (出示垂直自然带图)思考:在同一坡面上由高到低形成9个垂直自然带,会给这里带来什么?

  思路二:由“美誉”引入

  1想象:“动物王国”是什么样?“植物类型博物馆”又是什么样?

  2思考:为什么在这里能看到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动植物?(联系前文气候条件与之关系)

  3出示垂直自然带图,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④学生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大峡谷生物的多样性。

  *其他问题略处理

  四课堂小结

  1、师生总结全文。

  2、再读课文最后一段,谈感想(激发学生保护自然之情)。

  七、教学反思

  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解读文本之后融于新闻发布会中,以记者和旅游者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以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调控的作用。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解决重难点,保证一课时能完成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在理解词语时用词语配图片的形式,直观、形象、省时。在理解大峡谷的奇异景色时,让学生谈感受后欣赏景观图片,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带着感受朗读课文,突出了重点,加深了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