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实录、说课评课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一)迎客松

  1、师:谁来告诉大家,让你感受到黄山松奇的词句是哪些?(指名说)

  2、师:很好。那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吧!

  出示句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1)师:谁愿意来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2)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迎客松的什么?

  3)师:怎么奇呢?你能具体说说吗?(板书: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

  4)师:“枝干遒劲”是什么意思?(迎客松的枝干雄健有力)

  5)师:(出示实物:一丛松树枝干)你们看这一丛枝干能用“枝干遒劲”形容吗?为什么?(因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饱经风霜”。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教师黄山奇松课件;一丛松树枝干。

  教学过程:

  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板书课题:黄山奇松(“奇”用红笔写)学生读。

  2、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奇”是什么意思?

  3、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神奇的黄山感受奇特、美丽的黄山奇松吧!

  二、品读感悟,体会黄山松的奇美

  1、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松的奇,请你轻声地读读课文第二段,想想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黄山松的奇?

  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

  2、最好的观松处就是——

  (玉屏楼)

  (1)、课文哪句话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齐读)

  (2)、作者主要描写玉屏楼前看到的哪些奇松?(指名学生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遒劲”应该是刚劲有力,很难折断,而这一丛枝干很弱小,一折即断。)

  (3)、你是怎么理解“郁郁苍苍”的?能给它换一个词吗?(郁郁葱葱)

  (4)、“饱经风霜”你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5)、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说迎客松在高高的悬崖上可能会经历哪些艰难困苦?(风吹、雨打、烈日暴晒、干旱……)它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

  (6)、是呀,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一千多年了,经历过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而它的叶却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是怎样的?(那么的顽强。)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这是多么奇特的迎客松呀!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吧!

  (7)、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的人或物他们也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饱经风霜,谁来用上“饱经风霜”这个词说一说。(学生造句,指名说)

  3、还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

  出示句二: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1)集体读

  (2)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比喻、拟人)

  (3)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奇)

  (4)怎么奇呢?你能具体说说吗?(板书:枝干斜伸)

  (5)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

  4、迎客松不愧为第一大奇松,它姿态优美奇特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

  出示句三: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1)指名读、齐读。

  (2)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很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代表”“象征”)

  5、迎客松小结:

  (1)(课件展示迎客松)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你喜欢吗?

  (2)看着这棵迎客松你想说些什么呢?

  (3)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它的神奇它的美读出来吗?(齐读、诵读)

  (二)陪客松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迎客松的奇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欣赏陪客松吧。谁来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出示句子: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1、指名读一读描写陪客松的语句。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板书:绿色巨人陪同观赏

  3、在你印象中“巨人”是怎样的?从“绿色的巨人”你体会到什么?(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4、(多媒体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的绿色巨人啊!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三)送客松

  过渡:见过了迎客松和陪客松,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

  出示句子: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指名读、集体读

  2、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你能具体说说吗?

  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板书:姿态独特枝干斜伸天然盆景伸出“手臂”告别)

  3、从“依依不舍”你体会它的什么?(热情)

  4、(出示送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送客松,多么奇特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奇特美美地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5、欣赏了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同学们能把第二自然段美美地背诵一遍吗?

  三、角色表演

  师:欣赏完了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你觉得黄山松怎么样?你喜欢吗?请同学选择一种你喜爱的黄山奇松,上台来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一下,在介绍时可以适当加上动作,或展开想象说些迎接或告别的话,其它同学要认真听,觉得好的地方要夸夸他,觉得哪儿不足提出来帮助他。

  四、总结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寒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五、布置作业

  1、黄山奇松果然名副其实,但是老师心中仍然有个疑问,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和我一样——黄山奇松为什么会长得如此奇特,这样形态各异呢?你从黄山奇松身上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并跟同学讨论讨论。

  2、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枝干斜伸

  陪客松绿色巨人陪同观赏奇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天然盆景伸出手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