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看云识天气》上完了,感触颇多。下面我谈一谈我的教后反思:
1、语文课首先要解决教什么。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精美的科普说明文,内容丰富翔实,贴近生活,说明方法科学适当,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虽是说明文,但文章通俗易懂。那么,这节课我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教气象知识,还是按正常的说明文去教说明文的知识?好像都不大好,因为这是语文课,而不是地理课,而且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科普文),讲一些枯燥的说明文的知识也许会不感兴趣。并且,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和课后习题中都没有提及说明文的知识,却提到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那么我究竟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语文能力呢?我的教学目标究竟应该设置为什么?
经过几番思索和查阅资料,我确定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应该从知识性、条理性、生动性几个方面去设置。另外,根据单元提示,我觉得应该训练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提炼信息的能力,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科学精神。
2、语文课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训练。
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重要的是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
1)在探究文章的条理性的环节,我提示学生一种概括内容的方法:提炼总领句,找段落中心句,相同内容的段落归类,同学们很快理清了这篇文章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和小的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会举一反三。这些方法对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是长期受益的。
2)在教学云的形状、光彩与天气的关系时我采用前置自学的方法,学生在课下自己设计表格,填写图表,然后在课上观看图片的形式来完成,我认为这样可以使学生把云的各种形状、各种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展现得一目了然,脉络清晰,而且能提高学生提炼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介绍的能力。还明确了画图表的.好处,对于其他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3)在找比喻句时,因为所有学生都能很容易找到,所以也采取课下作业的形式完成,课上交流。然后和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结合起来,对照学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两种知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完成了比喻句的赏析这一环节之后,我设计了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云的活动,要求用上比喻句,全班同学兴趣大增,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表达能力。然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我是“小小预报员”的活动,要求学生像电视中天气预报员那样预报天气,学生的兴趣更浓,全班参与,效果极好。
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教学设计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总之,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问题多多,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思考、探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