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教案
教学内容
《语言的魅力》是一篇打动人心的文章。讲述的是:在繁华的巴黎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巴黎街头的行人变得热情相助,老人获得帮助后心底漾出了喜悦之情。。
在《语言的魅力》一课中“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一波才动万波涌”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独自感受这句话在文中带来的“波澜”,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课文了描写行人的感情在变,老人的心情在变,在这变化之中,展示了语言所特有的魅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紧紧抓住这拨动人心弦的话语,适时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情感,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辛酸“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意思,感受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策略:教法:创设情境,以读代讲
学法:读、划、悟、读
教具准备: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构想: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积极地思考,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力争以题目《语言的魅力》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课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在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二、板书课题,据题质疑
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并自学。
2、出示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重点指导“魅、丐、哀”的写法。
4、结合句子理解新词意思,提出不懂的词语与全班交流或查字典解决。
5、同桌互读课文,正音。
6、再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小声细品、提出问题
要求:轻声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把自己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
五、归纳问题、小组探讨
操作:老师归纳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探讨,边探讨、边读文、边记录。
六、整理思路、班级汇报
各组指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七、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整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提过的问题、参与讨论过的问题及得到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初步感知文中最有魅力的语言。
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想,文中最有魅力的语言是哪句话?请你把它划下来。
(我画的是“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齐读。
师:大家思考一下:一开始牌子上写着什么?
出示两句话: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春天来了,可是”这六个字。)
(设计理念:在初读文章的基础上,学生在独自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找到了这篇文章中最有魅力的语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学生初步阅读时的理解,要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容,品味语言的魅力仅仅停留在这里是远远不够的。)
二、对比阅读法,再读课文,深入思考。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
2、划出添字前后老人不同表现的句子。
3、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学汇报。
3.指导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变化”。
“哎!”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露出了非常悲伤的神情。
这句话读出老人的什么心情?(悲伤、难过、失望等)
指名读。齐读。
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
大声读这个句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冷漠、没有同情心等)从哪些词体会到的?加上黑点。齐读。
创设情境:
1.老人虽然看不见,但过往的行人从他身边走过,它是可以感觉到的呀,他满怀希望地伸手去摸小盒子,里面什么也没有,他叹息着回答:
哎!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2.他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闻见饭馆飘来的香味,用舌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有气无力的说:
哎!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过渡:老人在木牌上写了什么字?(出示这句话)这句话有错吗?为什么没有一个人给他钱?难道在偌大个繁华的巴黎街头,就没有一个人肯为盲老人停步吗?不!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经过这里,掏出衣袋里仅有的一些钱,放在老人身边的小盆里,然后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改变了老人的命运。
老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
你体会到老人的什么心情?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指名读。
想象:有哪些人给他钱?这么多人给他钱,老人的小盒子都快装不下了!难怪他这么高兴。齐读。板书:热情
小结: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让行人从冷漠变得热情,让老人从悲伤变得高兴。诗人没有用钱财帮助老人,而是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了老人,他不仅帮助了老人,还帮助了那些盲心的人,帮助了这个世界,让世界充满了爱。
再读这句话。
过渡:是呀,还是这个繁华的巴黎街头,还是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还是这种立一块木牌乞讨的方式,结果为什么迥然不同?孩子们,仅仅6个字呀,竟然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现在你有什么疑问吗?(这6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三、用文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入感悟。
1、师:请大家轻声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那6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2、再读这句话。
3、读文中描写春天的句子。
师:(激情地)春天到了,春天给我们带来了如诗如画的美景。
(教师引读)是的,春天是美好的,(学生跟读)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陶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人着了迷,沉浸在春天的美景里。)
(配乐)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体会到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画卷吧!(播放“春天的美景”课件)
小结:这真是一幅万紫千红、充满生机的春景图啊!谁能美美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齐读: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4、(教师继续引读,动情地)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学生跟读)只是一片漆黑。(关闭“春天的美景”课件)你有什么话想说吗?(设计理念:刚才还是满眼的春光,转眼间竟是一片漆黑,通过电教手段将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同时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强烈对比的画面,还有那滴血带泪的音乐,撞击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教师引读,动情地)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学生跟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师充满激情地)当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生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师充满激情地)当那些穿着华丽的贵妇人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生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师充满激情地)当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生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师:“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是什么意思?
小结:同学们,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并且用“可是”作转折,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和最悲惨的现实联系在一起,使人们陶醉于春天美景的同时,不禁想到了盲老人的不幸。它富有诗意,它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它唤醒了人们心灵中最善良、最美好的一面,那就是对残疾人的同情心。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5、有感情的朗读。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五、练习写有魅力的语言。
六、总结全文
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好的语言,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能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有句名言说得好,"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希望同学们认真学好语文,让我们的语言像诗人一样也具有巨大的魅力吧!
七、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可是……
冷漠 热情
悲伤 高兴
同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