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沉默中苏醒,爱在实践中体验——教学《可贵的沉默》的收获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父母的爱,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2、体会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体会心情变 化及其心理活动。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由兴奋到沉默的情绪变化。
教学难点: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来体会其心理活动;理解体会孩子们的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生日歌》
师:知道这是什么歌吗?熟悉吗?听到这首熟悉的生日歌,你想到了什么?(生日蛋糕、生日礼物……),关于生日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其中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17、可贵的沉默)
二、解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师:沉默是什么意思?(大家低着头,不说话)这样的情景,用我们学过的一个词来讲是什么?(鸦雀无声)读着“沉默”这个词,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不开心、沉闷)我们通常是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才会选择沉默,可是今天,在这个词之前,却加上了——(生答:可贵的)我们通常说可贵的什么呢?(精神、品质)你能抓住课题中的这两个词来提问吗?
生:谁在沉默?为什么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师:老师特别希望大家认真地、用心地来学习这篇课文,共同解决刚才大家所提出的问题,请大家打开书本72页。
三、自由读文,解决疑惑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小结:哦,原来这一节课孩子们并不是一直沉默着的,而是——(学生答:刚开始是兴奋的,热闹的,然后才沉默下来,最后又变得热闹起来)。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兴奋——沉默——热闹。
四、看图读文,探究体验
(一)课件出示第一幅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当老师询问家长给孩子们过生日的情况时,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问题的情景)。
2、这是课文中哪一部分的情景?(1——9自然段)。
3、请从书上找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句子,小声的读一读。
4、交流、体验。
生: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师:(出示句子),你注意到句子中的哪些词?
生: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
师:这些词能说明什么?
生:说明孩子们非常兴奋、骄傲。
师:很好,我们大家也带上兴奋的心情,来读读这个句子吧。(生齐读),谁再来读一下你找到的句子?
生: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师:从这个句子中,你又能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生:感受到孩子们很快乐、很骄傲,从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可以看出。
师:(出示句子)谁能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把孩子们快乐自豪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大家也试着自己读一读吧。
5、小结
师:你们知道孩子们为什么都这么兴奋,这么骄傲吗?
生:这些孩子们的父母都给他们庆祝生日,知道父母都非常疼爱自己,觉得自己很幸福。
师:没错,孩子们多么幸福啊,因为他们都已经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板书:感受 父母的爱 )
6、指导朗读
(二)、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1、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时,同学们骄傲、兴奋,教室里也很热闹,可是再看这一幅图有什么变化?(他们沉默了,刚才的高兴劲都没有了。)
2、这是课文中哪一部分的情景?(11、12、13自然段)
3、找出文中写孩子们沉默的句子读一读,再与大家交流一下。
生: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沉静地举起了手。
师:哪些词体现孩子们沉默了?
生:安静、依然很安静、沉静。
师: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谁再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句子?
生:教时里寂然无声……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师:(出示句子)“寂然无声”,静到什么程度?
生:一点声音都没有。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把这种静悄悄的感觉读出来。(生自读,再齐读)
4、此时与刚才的热闹有多大的反差啊!同学们为什么沉默了?大家再来看看他们的神情,体会一下此刻他们在想什么呢?(父母的生日到底在哪天?我怎么就没想到要为他们庆祝生日呢?真对不起爸爸妈妈……)
5、让同学们陷入这令人尴尬的沉默中,其实是老师有意设计的,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本能的,可是这位老师却想寻找一种极为珍贵的东西。
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请学生自己读一读。
讨论讨论:这极为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应该回报父母的爱)
板书:回报
6、有个成语,乌鸦反哺,当老乌鸦飞不动时,小乌鸦就会找食物,反过来哺育老乌鸦。鸟类都会回报自己的父母,那么这些孩子们意识到应该回报父母了吗?你从哪段话知道呢?(第14自然段)。
7、指名读第14自然段。
课件出示: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交流:为什么犯了错误的神色是可爱的?
生:因为孩子们意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够好,感到很惭愧,而且心里产生了要回报父母之爱的朦胧意识。
师:此时的热闹与沉默前的热闹到底哪儿不一样?
生: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三)、回报爱
1、孩子们是怎么回报父母的爱的呢?
2、请学生读一读15、16自然段,体会父母的心情。
3、学到这儿,谁能来说说孩子们的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
生:如果没有这沉默,就不会引起大家的思考,不懂得去珍惜别人对自己的爱;有了这种沉默,同学们才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关心爸爸妈妈,所以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师小结:说得好,一开始,孩子们都只是感受到父母的爱;后来沉默中,孩子们觉得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而且要回报父母的爱,更可贵的是,孩子们把想法变成了现实,所以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四)、理解文章最后一句。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讨论:“我”指谁?“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是什么意思?
3、交流
生:孩子们原本没有意识到要回报父母的爱,正是那一节课的沉默,让他们懂得了要向父母回报自己的爱,而这样的转变,是老师引导、教育的结果。老师看到自己引导和教育,使孩子们懂得了道理,而且变成了现实,内心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所以说“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你们现在想想:平时你的爸爸妈妈、你的亲人是如何关心你的?(给学生一段回想的时间)
2、我记得有一首歌叫《烛光里的妈妈》,我特别喜欢。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在这首歌中,表达了一个女儿对自己妈妈的爱,刚才让同学们想了想平时你的父母是怎么关心你的,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理解了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你又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本子,把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
3、课件出示: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
4、学生进行写话。
5、交流自己的心里话。
6、回去之后大家可以观察一下,父母是如何关心自己的,或向亲人邻居了解父母关心自己的事,并想想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可以把这些内容写成一篇文章,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7、总结:今天,学了这篇课文,老师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有父母的爱是幸福的,你们也要用自己的爱让你的父母感到幸福。请大家记住——(课件出示 学生齐读)父母的爱永远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板书:
17、可贵的沉默
感受
↓
父母的爱
↑
回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