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灾后复工复产报告

来源:华佗健康网

  今年以来,我县低温冷冻、风雹、暴洪等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9月22日以来遭受百年不遇的秋汛灾害,致使房屋倒塌、道路损毁、农田冲毁、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国家、省市高度关注。为了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部署和领导批示指示精神,扎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结合县情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安排、分清缓急、突出重点、自救为主、政府支持的原则,按照政府统一领导、责任部门牵头、乡镇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突出安全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大领域”,全力抓好脱贫成果巩固、农村危房改造、道路交通畅通、水利设施修复、助农稳固增收、电力通讯保障、地质灾害治理、公共设施修复“八大工程”,尽快恢复受灾区域生产生活秩序,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必须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生产生活实际,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统筹安排,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灾后重建要从受灾区域实际出发,尊重民意、注重实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界定适宜重建和不适宜重建区域,调整优化居民安置点、产业结构等生产生活要素。

  ——政府支持,群众自救。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把政府支持、社会援助和生产自救结合起来,共同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公开公正,规范运作。灾后恢复重建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对房屋重建规划、选址和补助资金、优惠政策张榜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规范操作。

  三、主要任务

  (一)脱贫成果巩固工程。按照“应纳尽纳、应保尽保”原则,及时将因灾返贫群众纳入扶贫系统,加强防贫动态监测预警,落实动态监管和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不发生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紧盯受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加强边缘户、监测户动态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监测,在产业发展、就业培训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在灾后重建项目建设中优先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全面落实各项救助政策,确保群众温暖过冬。深入开展农村拆危治乱排险减灾百日攻坚清零专项行动,加快危旧房窑拆除、陈年垃圾清理、坑洼地带填平,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和“视觉贫困”。(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配合单位: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民政局、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按照“重建、维修、加固”和因地制宜、统分结合的原则,采取“政府扶持、项目配套、群众自筹”的方式,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对借宿他人住房和学校、村部的受灾群众,保障安置点受灾群众的生活物资,确保群众生活不受影响;对建新仍住危、建新仍住旧的农户或一户多宅的农户,结合拆危治乱排险减灾专项行动搬迁拆除,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对选址不合理、临近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临河临沟临崖的房屋,结合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对群众灾后建房进行科学选址,抓紧制定重建方案,落实建设资金,年内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明年开春后立即动工建设,确保明年10月份全部建成入住。(牵头单位:县住建局;配合单位: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应急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道路交通畅通工程。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和“统一标准、分级负责,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整合资金力量,强化技术指导,严格质量标准,加快水毁道路、桥梁、涵洞、安全设施的抢修和除险加固,有序推进道路、边坡边沟等修复重建,确保道路畅通。按照“一路一方案”要求,利用“冬闲”科学编制损毁道路维修重建方案,年内完成前期手续,20xx年开春后立即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县乡村道路两侧陈年垃圾和强降雨冲刷淤泥、山体塌方堆积物清理,确保道路安全畅通。(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财政局、发展改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水利设施修复工程。紧盯因灾导致小电井坍塌、进户管道未接通以及供水管网设备陈旧、水质浑浊、供水不稳定等问题,全面排查整改,确保全部达标清零;加快农村安全饮水、损毁管网、小电井修复,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加强对水库、淤地坝的巡查监测,加快坝体除险加固方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牵头单位:县水务局;配合单位:财政局、发展改革局、水保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助农稳固增收工程。抓紧农田和农业设施修复,对倒塌的牛棚、猪舍和菜棚进行维修重建,做好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控,推动生产有序恢复;科学研判苹果等农产品市场形势,加强产销对接,采取直播带货、农产品网店、新媒体推介等多种形式,扩大商超和网上销售量,增加群众收入。督促金融保险机构,快速开展保险理赔,将受灾群众损失降到最低。(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总工会、红十字会、太平洋保险公司、人保财险公司、黄河财险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电力通讯保障工程。加快受损通信基站、通信线路抢修进度,统筹做好受损设施隐患排查、加固、重建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通信质量;对全县受灾工业企业,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落实减税降费和扶持政策,确保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牵头单位:县工信局;配合单位:财政局、发展改革局、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供电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

  (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加强对地质灾害点的.巡查和监控,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排除;申报实施地质灾害应急排危除险工程和四郎河、嘉峪河、支党河流域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及生态修复治理项目,采取泥流沟道治理、削坡减载、坡面加固、截排水渠及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快推进不稳定斜坡治理、山头植树保塬、山身缓坡修筑高标准梯田、山腰陡坡造林种草、山底沟道筑坝防治水土流失等工程,改善沿川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川区地质灾害风险。(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八)公共设施修复工程。校舍安全,按照“因校施策、一校一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学校校舍实际需求、生源状况和未来发展,充分尊重师生需求和意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对受损学校全面维修,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文物安全,组织受灾文物损毁情况评估,加快编制受灾文物维修方案,全力做好抢险、加固、维修等工作。办公场所安全,对对受损的市政设施、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墙体裂缝、办公场所全面排查,积极加固修复,确保正常使用。(牵头单位:县教育局、文体广电旅游局;配合单位:财政局、发展改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脱贫成果巩固、农村危房改造、道路交通畅通、水利设施修复、助农稳固增收、电力通讯保障、地质灾害治理、公共设施修复8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负责协调解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各自工作任务,全面抓好落实,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二)加大资金保障。按照“部门争一点、财政拿一点、群众投一点”的原则,全方位、多渠道地筹措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各级各部门要加强与省市对口部门的对接,从政策、资金、物资、项目和技术指导等方面争取上级更多的支持,最大限度争取项目资金,弥补重建资金缺口。要把灾后重建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建设、产业培育、环境整治等项目资金整合起来,集中财力用于灾后重建。各镇要教育受灾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引导通过自救互助、投工投劳等办法全力加快重建进程,尽快恢复设施重建。对各级各类救灾及恢复重建资金,要即到即转、即拨即用,确保专款专用。

  (三)细化工作措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提前谋划、超前行动,迅速组织专业力量开展行业受灾情况摸底调查,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恢复重建前期准备工作。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加快项目建设用地审批和恢复重建专项资金拨付,做到即拨即用、专款专用。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全面做好防疫消杀工作,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安全有序推进。

  (四)强化督查调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周督查、旬调度、月通报”制度,不定期听取专项工作组进展汇报,研究解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推进中的突出问题。各专项工作组及成员单位要加强行业领域内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督促检查,严把工程质量关、资金使用关、廉洁安全关,落实重建资金和救灾物资监管责任,严肃查处截留、挤占、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同时,要切实加大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