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执行异议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来源:华佗健康网

1、为了规范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维护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2、异议人提出执行异议或者复议申请人申请复议,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具体的异议或者复议请求、事实、理由等内容,并附下列材料:

(1)异议人或者复议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2)相关证据材料;

(3)送达地址和联系方式。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一、怎样提出执行异议

1、当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利害关系人提出执行行为异议:

(1)认为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违法,妨碍其轮候查封、扣押、冻结的债权受偿的;

(2)认为人民法院的拍卖措施违法,妨碍其参与公平竞价的;

(3)认为人民法院的拍卖、变卖或者以物抵债措施违法,侵害其对执行标的的优先购买权的;

(4)认为人民法院要求协助执行的事项超出其协助范围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

(5)认为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人民法院违法执行行为侵害的。

2、利害关系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提出异议的,应当在执行程序终结之前提出,但对终结执行措施提出异议的除外。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指向的执行标的执行终结之前提出;执行标的由当事人受让的,应当在执行程序终结之前提出。

3、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过程中或者执行保全、先予执行裁定过程中的下列行为违法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进行审查:

(1)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以物抵债、暂缓执行、中止执行、终结执行等执行措施;

(2)执行的期间、顺序等应当遵守的法定程序;

(3)人民法院作出的侵害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被执行人以债权消灭、丧失强制执行效力等执行依据生效之后的实体事由提出排除执行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进行审查。除本规定第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外,被执行人以执行依据生效之前的实体事由提出排除执行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依法申请再审或者通过其他程序解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