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醉驾会被开除公职吗?
一、事业单位人员醉驾不会被开除公职,但可能受到降级或撤职等处分。
二、雇主可以解除与醉驾员工的劳动合同,若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失职、营私舞弊或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等情况。
法律分析
一、事业单位人员醉驾一定会开除公职吗
事业单位人员醉驾不存在开除公职的说法,事业单位人员不是国家公职人员,但因醉驾被判刑的,事业单位可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二、员工构成醉驾公司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可以,按照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法定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拓展延伸
事业单位人员醉驾:法律责任与职业处罚的辩证
事业单位人员醉驾问题涉及到法律责任和职业处罚的辩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论是事业单位人员还是其他公职人员,醉驾都是严重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将面临刑事处罚,可能被判处拘役、罚款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然而,在职业处罚方面,事业单位人员醉驾是否一定会导致开除公职,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具体情况可能包括醉驾频率、事故严重程度、单位管理政策等。对于首次醉驾的个别情况,单位可能会采取教育、警告等非开除处罚措施。但对于多次违法、严重影响单位形象的情况,开除公职是一种可能的职业处罚。因此,事业单位人员醉驾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法律责任和职业处罚的辩证关系。
结语
事业单位人员醉驾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法律责任和职业处罚的辩证关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醉驾是严重违法行为,无论是事业单位人员还是其他公职人员,都将面临刑事处罚。但在职业处罚方面,是否一定会导致开除公职需考虑多种因素。对于首次醉驾的个别情况,单位可能会采取教育、警告等非开除处罚措施。但对于多次违法、严重影响单位形象的情况,开除公职是一种可能的职业处罚。因此,事业单位人员醉驾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法律责任和职业处罚的辩证关系。
法律依据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21修订):第五章 机动车驾驶人管理 第三节 校车驾驶人管理 第八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并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核查,确认申请人无犯罪、吸毒行为记录。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及相应车型,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