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村落风水林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价值及优化

来源:华佗健康网
108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ci.Bull.2014,20(21)

村落风水林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价值及优化

巫柳兰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该文介绍了村落风水林现状,分析风水林在景观建设中的作用,并且提出村落风水林优化原则。主

要包括:注重地域性原则、注重递变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希望对村落风水林的保护起到一定作用。关键词:村落风水林;乡村景观建设;价值;优化原则中图分类号

S7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4)21-108-02

特别是在当今农村周边工厂开设及城市化进程中,其污染的防治、水源的净化、温度的调节、环境的净化都依靠周边的风水林。风水林不仅是一种具有高度观赏性的作物群,更是村落的肺部,是村落原始生态环境保持的基础。

2.3村落风水林的文化价值村落风水林是古代风水理论的产物,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而且风水林一般经过几百、上千年的时间不断发展,是大自然和古代人民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很多风水林也难逃厄运。当今残留的风水林大都成为国家珍稀保护物种的存活区,同时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见证,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2.4

村落风水林的旅游价值

村落风水林蕴含历史,具

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及魅力。当今存留的村落风水林不乏参天大树,是具有典型特色的园林风景,已经逐步成为宝贵的旅游资源。风水林也成为区域发展旅游业的切入点,特别是在南方一些风水林保护较好的地区,游人络绎不绝。可见风水林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村落风水林现状

古代人在封建风水思想的支配下种植风水林,并且

对其进行严加保护。风水林根据地域不同分为村落风水林、坟墓风水林及寺院风水林。本文主要探讨村落风水林。村落风水林以村口、后山、井口、住宅周围为主,不同地域有不同寓意。在香港地区,风水林被划归为郊野公园范围,得到了妥善保护,但是国内因封建思想影响的减弱,人们心目中的风水观念开始动摇,政府对风水林并未颁布任何保护措施,甚至在“大跃进”时期故意砍伐风水林,导致大部分村落风水林被破坏,村落绿化及环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大部分地方都盖上了新房子。但是,由于政府规划不当、村民盲目建设,导致乡村原始景观遭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城市化冲击农村发展。随着农村的城市化进程,环境也出现了城市前期发展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的特征;其二,地域文化特色消失。农村规划千篇一律,导致千村一面,毫无特色可言;其三,盲目的旅游开发。农家乐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但是也给农村环境带来了负担。公路、桥梁的修筑,树木的砍伐等等给农村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破坏。以上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农村规划不合理,污染破坏无人管理,只重视经济,不重视环境,景观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

3村落风水林的保护及优化原则

当今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这种变化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农业开始向着现代农业发展,大部分村落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因此风水林的保护迫在眉睫。这就需要在村落景观规划中积极主动协调各类景观因素,从整体上把握,注重村落风水林的保护及优化。

3.1注重地域性原则乡村的经济发展不当成为风水林保护的绊脚石,因此经济发展应当注重地域化原则,而不应当照搬照抄;经济发展不应当建立在环境破坏的基础上,而应当建立在生态基础上。比如珠三角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民居风水布局和建筑形式的独特,即为布局与建筑风格在珠三角地域范围内的普遍性,在实践规划过

2

2.1

村落风水林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价值

村落风水林的景观价值

任何一个地方的风水林植

被都有着其本地树木的典型特征,且风水林树木一般历史悠久、植被种类繁多,是乡土自然景观的真实反应,其中还有不少发国家珍稀保护树种及各类经济作物,是中国传统审美的风水植被配置手法的真实写照,因此有着很高的景观价值。

2.2村落风水林的生态价值

村落风水林是经历长期自

然更替留下来的植被,对生态自然环境的贡献功不可没,

作者简介:巫柳兰(1985-),女,广西柳城人,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旅游规划工作。收稿日期:2014-10-23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卷21期巫柳兰村落风水林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价值及优化

109

城市发展若建立在盲目扩张的

程中,就应当深入分析这种普遍性,将所要规划的村落格局和建筑协调统一。乡村的规划地域性便是在植被地域性、文化地域性、行为方式地域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也是乡土景观保持的基础条件及乡村规划的关键因素。3.2

注重递变性原则城市景观一般都采用毁后重建的方式,导致城市景观缺乏多样性及阶梯型。城市多数公园植被较为单一且多为移植树木,这与风水林不同,风水林不仅普遍树龄长,而且自然长成,树木的多样化特征明显。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不可一蹴而就,应当采用递变性方式。首先保证其植被景观的原有风貌,在此基础上取代部分未存活树木。然后充分考虑本地的村民的生活及习惯,结合现代的生活方式及行为,在保证其风水林尽量不被破坏或者单次完全取代的前提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保证乡土特色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上接82页)44.1

3.3注重可持续性原则

基础上,其发展思路必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度不足,形成了先破坏后弥补的发展模式,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坏。因此,当今乡村发展应当尽量避免建立在景观破坏的基础上,而应当在规划之初便考虑到景观的建设,要求景观建设向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靠拢。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乡村景观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立宜居乡村的保证。参考文献

[1]祝功武.整理村落与“风水林”建设绿色新农村[J].中国城市林

业,2007(06).

[2]刘晓俊,庄雪影,柯欢,等.深圳小梅沙村风水林群落及其保护

[J].广东园林,2007(03).

(责编:徐焕斗)

利用途径

碎、旋耕、播种一体化,更有利于实现秸秆集中回收、综合利用。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现代养殖业等,减少秸秆作物的种植,建议在沿高速两侧、机场周边一定范围内强制划定经济作物种植示范区,种植水果及其他经济作物。

(3)加大投入力度

对购置秸秆青贮、秸秆压捆、打

包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秸秆处理机械的,提高购机补贴标准;收购、加工秸秆的企业,中央和地方财政应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对研发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收集贮运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给予财政补助;金融部门应调整信贷结构,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支持秸秆综合利用。

(4)完善收储体系。建议各级政府以政策激励生物质发电企业、养殖企业、造纸企业、板材加工企业、食用菌种植大户等建立秸秆收储网点,集中收储秸秆。对没有收购网点的地方,各县市区要科学布点,镇村负责临时解决存储秸秆堆放场所,集中管理,统一处置,推进我市秸秆收储体系建设,逐步从农户自收自用和分散收储模式,向集约化收储模式发展。

(5)积极深入宣传。收割、粉碎、旋耕、播种一体化机械对秸秆禁烧工作效果明显,建议政府协调宣传、环保、农委、农机等部门深入农村,积极宣传、指导推广科学播种及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群从的环保意识,树立“人人讲环保,环保为人人”生态农业生产的理念,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6)政府统筹协调。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改、农业、环保、财政、农机、能源、科技等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密切协作,项目共建,资金集中使用。同时,严格目标考核,把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纳入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内容,进行年度考核。

(责编:吴祚云)

秸秆还田(1)秸秆覆盖或粉碎直接还田;(2)利用

高温发酵原理进行秸秆堆沤还田;(3)秸秆养畜,过腹还田;(4)利用催腐剂快速腐熟秸秆还田。实践证明,机械化粉碎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手段。4.2秸秆饲料

秸秆饲料的主要加工技术包括:(1)直接

粉碎饲喂技术;(2)青储饲料机械化技术;(3)秸秆微生物发酵技术;(4)秸秆高效生化蛋白全价饲料技术;(5)秸秆氨化技术;(6)秸秆热喷技术。4.3秸秆能源

生物质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

四大能源,我国每年农作物秸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能资源量的近1/2。农作物秸秆能源转化的主要方式是秸秆气化。除秸秆气化以外,秸秆还可以用来加工压块燃料、制取煤气。4.4

秸秆基质

利用秸秆作为生产基质,大大增加了生

产食用菌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利用秸秆生产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技术已较为成熟。4.5秸秆建材

秸秆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

料,此外,经过技术方法处理加工秸秆还可以制造人造丝和人造棉,生产糠醛、饴糖、酒和木醣醇,加工纤维板等等。

5几点思考

(1)细化扶持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但是,没有制定具体的配套文件,许多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建议地方政府应出台操作性较强的配套文件,引导支持秸秆综合利用。

(2)加快流转调整。大力推进土地流转,集中整合土地资源,推进规模化种植、养殖,更有利于实现收割、粉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