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舞台表演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声乐舞台表演 学时:3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声乐舞台表演》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声乐与舞台表演相结合,是声乐表演艺术的完整表现,对培养学生把声乐课堂中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克服歌唱心理障碍,提高演唱水平,有重要意义。演唱作品时,要求演唱者姿势正确,吐字、咬字基本清晰,作品内容把握准确,声音自然流畅,舞台形象自然大方。学生通过丰富的课堂实践,逐步提高歌唱心理素质,更好地把握作品内容和处理作品,缎练舞台实践能力。力求做到“声情并茂”,“神形兼备”的演唱。
声乐舞台表演与其他表演艺术一样,是借助语言与形体动作两大表演要素进行艺术创造。
二、相关课程衔接
本课程宜在学生具有声乐、形体、舞台表演、音乐心理学、中外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等一系列音乐相关基础上开设。
三、课程基本要求与目的
《声乐舞台表演》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表演素质的能力。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表演技能及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以音乐化的语言与形体动作进行表演,有了声的表演技能与技巧,掌握了情的心理体验与感受,还要通过声情结合的表演实践来完成其艺术创造。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授课形式以集体课为主,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影像和音响功能,让学生多听多看,最主要的是在实践中总结演唱经验,了解自身不足之处,互评互进,同时,增加学生对舞台演唱的直观感受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唱实力和音乐表现力。
五、建议学时分析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教学内容 声乐舞台表演的基本特征 声乐舞台表演的艺术处理 声乐语调处理的基本因素与技巧 课时 2 2 2 备注 理论讲解 理论讲解 理论讲解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声乐舞台表演的艺术形态 舞台表演的形体语言解读 舞台表演素质训练 实例训练(1)小品表演 实例训练(2)国内外剧本演练 实例训练(3)小型歌剧排练 2 2 4 4 4 14 理论讲解 理论讲解 实训 实训 实训 实训
六、考核方式
1、考核方法:考查科目。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
七、参考书目 1、《话剧表演艺术概论》叶涛,张马力著,中国戏剧出版社。 2、《演员创造角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中国电影出版社。 3、《演技教程》傅柏忻著,天津人民出版社。
4、 《表演艺术教程》林洪桐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5、 《“演员的矛盾”讨论集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6、《戏剧表演基础》梁伯龙.李月著,文化文艺出版社。 7、 《论戏剧性》潭霈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8、《演员与角色》严正,张婷乙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八、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基本内容
学习声乐舞台表演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舞台表演在声乐学习中的意义与作用;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巩固声乐发声方法,有利于打开视野,熟悉作品,更好的把握作品。 2、实训(实验)教学基本内容
译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形体、舞台表演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舞台。丰富舞台经验、提高演唱水平。 3、课程安排
第一章 声乐舞台表演的基本特征
教学要求:通过排练,借助语言与形体动作两大表演要素进行,艺术创造,达到声情结合的艺术效果。
第一节 三位一体的二度创造
(一)以不同声乐体裁形式的声乐作为创作依据。
(二)针对自身的“工具或材料”特点,选择适应自身特点的作品。 (三)把握好自身“工具或材料”的适应性。
(四)通过表演展现出不同声乐体裁的风格与特色。
(五)在声腔与形体表演造型上要有特殊的表现规律和要求。 第二节 气韵生动的声腔造型 第三节 形神具备的形体动作
第二章声乐舞台表演的艺术处理
教学要求:通过心理感受,体验与想象充分理解作品,根据情感表达需要进行精心分析,运用声音的表现来处理作品,以充分发挥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一节 运用声情有机结合的一切手段来进行声腔布置。 第二节 行腔中的语调处理 第三节 实例演练
第三章 声乐语调处理的基本因素与技巧 教学要求:声乐语调包含多方面的音响变化条件及造型因素,它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徐急,顿挫连接,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语气等。充分运用这些因素加强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第一节 语调的轻重强弱 第二节 语调的高低抑扬 第三节 语调的快慢徐急 第四节 语调的顿挫连接
第四章 声乐舞台表演的艺术形态 第一节 以抒情为主的声乐形态 第二节 以叙事为主的声乐形态 第三节 以戏剧性为主的声乐形态 第四节 以影视性为主的声乐形态
第五章 舞台表演的形体语言解读 第一节 手势的运用 (一)手势分类 (二)手位图示 第二节 台步的发挥 (一)站姿规范 (二)表演姿势种类 第三节 眼神的使用
(一)用眼“说话”,用眼“传神” (二)目光语的六种方法 第四节 台风的把握
(一)了解作品内容,台风处理要有针对性 (二)上下场的处理
(三)扬长避短,异“曲”同工
第六章 舞台表演素质训练
教学要求:建立学生对假使、想象和规定情境的信念。训练学生判断和想象的能力。舞台感受要真挚、感觉要准确,表达要鲜明、自然而又有机。舞台行动环节要有正确的逻辑顺序,掌握舞台行动及舞台行动的规律。 第一节 表情训练 第二节 形体训练
第三节 模拟与观察生活中的表演 第四节 即兴表演练习
第七章 实例训练(1)小品表演
教学要求:训练学生对塑造人物个性要相对鲜明、准确、有机、合理。 第一节 生活小品,寓言小品练习 第二节 即兴小品练习
第八章 实例训练(2)国内外剧本演练 教学要求:感受各种体裁并寻找准确的表达方式和手段,比较完整地体现和表达体裁的风格和人物的感觉。通过完整剧本或小剧场戏剧的排练,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多重性格的舞台人物艺术形象的创作方法,让学生在整体人物形象塑造与处理上有整体把握及与各部门的协调合作。
第一节 自选中国剧本演练 第二节 外国剧本演练
第九章 实例训练(3)大型歌剧排练
教学要求:选择经典话剧《党的女儿》剧本排演,使学生通过大型歌剧片段的排演,是学生具有独立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独立掌握完成人物形象创造的能力,鲜活、明朗,人物性格的塑造准确完美,具有艺术魅力和艺术审美价值。 排练歌剧《党的女儿》
第一节 案头工作,体裁、风格、艺术特色。
(1)剧本分析(时间、地点、历史背景、体裁风格等)
(2)人物个性分析、人物内部情感、人物的特性与基本构思。 (3)贯穿动作与反贯穿动作 (4)最高任务
第二节:熟读剧本,对角本台词 第三节:对角本台词,走行动线 第四节 :走行动线,排基本调度
第五节 :粗排(按规定情境和人物关系进行基本调度) 第六节 :细排(抓场次) 第七节 :细排(重点场次) 第八节 :细排(合成、装台)
执笔人:李孝林 教研室: 声乐教研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