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考评制度
一、读书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内涵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现制定石龙区高中教师阅览制度。
二、读书要求
1、本学期读书必须围绕“自能课堂探索”这个主题开展阅读。
2、实行阅览登记制度,教师个人如实记录阅览时间段。 3、实行行政领导代班制度,各教师必须按时到阅览室进行阅读。不迟到,不早退。
4、有病有事要向校长室书面请假。否则按旷课处理。 5、读书期间保持安静,主动把手机调至静音状态,不接打手机,不随便进出阅览室,不长时间离开阅览室。 6、读书时,要认真做好读书摘录,统一摘录在《读书笔记》中的“读书学习文摘”里。
7、每位教师每周每天中午进入阅览室阅读1小时。 8、每位教师每周每天必须抽出一定时间进行自主阅读1小时。
9、教科室负责统计工作。 三、读书考核
1、每人每学期做读书笔记一万字左右。
2、在每双周一次的教师读书交流会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读书学习心得。
3、各位教师按学校读书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根据学习的进度,认真撰写心得、体会。
4、撰写读书笔记,要字迹清晰,内容充实,紧扣科学发展主题,符合自己思想实际,不能敷衍了事。
5、学校定期组织读书笔记的抽查和评定,对撰写读书笔记
态度认真、质量较好的教师,进行通报表扬,对撰写质量差,书写潦草,态度敷衍的教师,给予通报批评。
6、读书笔记的撰写情况,作为对各位教师进行绩效考评情况的重要参考。
四、读书违规事项 1、迟到。 2、早退。
3、无顾缺席。
4、响起手机铃声。
5、长时间离开阅览室。
6、聊天并影响其他教师学习。 五、检查方式
1、教科室不定期检查读书情况。
2、校长室每月对读书情况进行抽查。
3、每次检查对违规情况由杨慧进行登记,每星期公布一次。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提高我们全校教师参与大阅读的积极性,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落实新课改的理念,使教师的阅读从课本到课外资料,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成为当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
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打造书香校园,近百名教师与近千学生一起读书,使书籍成为我们学校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让读书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二、评价要求
1、健全学校一把手抓大阅读活动的工作制度。围绕“读书、快乐、成长”的主题,真正做到课外自由阅读,课内引导学生阅读,教研活动研究阅读。要把大阅读活动作为学校干部,教师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之一。
2、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积极做好家长与教师的工作,提高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创设读书氛围。并把图书使用与管理、读书活动的开展、读书效果的考察列入班级工作考评当中,使读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3、坚持走内涵发展,扩大教师阅读量。教师要精读一本好书,做好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教学随笔等。每位教师每周写读书笔记1000字,要求书写规范,并从中有所得有所收获。一学期写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教学案例10多篇。我们并精选部分优秀的在学校宣传阵地时发表。
4、落实“三个结合”。(1)教师的指导要课外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与文本对话、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结合学校的活动。
三、评价方法
(一)评选“书香家庭”。让教师带头,引领我们学校学生的全体家庭成员参与到读书行列中来,与自己的孩子读书,与自己身边的人读书,与自己比赛,走“书伴我进步,书伴孩子成长”的“书香家庭”。
(二)班级:
为继续开展好“大阅读”活动,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学校决定每个学期进行一次“书香班级”的评选活动,评分标准如下:
1.查大阅读计划(10)
查是否有班级阅读计划,学生是否有个人阅读计划。 2.班级书香文化氛围(20) 3.图书角的建立(20)
是否做到图书角整洁,干净,并做好图书使用、借阅、管理。
4.学生阅读情况(20) 查学生读书笔记、日记等。
5.问卷:阅读课开展情况(20)
6、积极组织本班学生参加学校、市级组织的竞赛活动,并取得优秀成绩的,按等次加分。(10分)
7、被评选为“书香家庭”的,每一个家庭加2分。 二、学生:
为在学生中开展好“大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学校决定对学生大阅读情况进行量化评价:
1、查学生大阅读档案袋(15分)
查学生是否有个人阅读计划,是否有读书记录,是否有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2、查图书角学生的阅读签名(10分)
3、(1)举行日记、读书笔记评比展评活动。一至六年级每月分别完成200字、400字、1000字、2000字、5000字、6000字的阅读量,并分别完成50字、100字、400字、600字、700字、800字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数量。读书笔记、日记各占10分,每周累计读书笔记不少于1篇,日记不少于2篇。每少一篇扣1分,书写潦草每人扣1分,扣完为止。各项指标符合要求者得30分。(实占考核分值2分)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周三早读时间)。可组织古诗文诵读活动,一年级至六年级除完成教研室规定的古诗诵读量外,再补充每周一诗。举行古诗擂台赛,评出“古诗大王”,颁发喜报表彰鼓励,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可组织课本中需要搜集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等。正常组织、积累材料齐全整洁分3个等级计分,分别为10分、8分、6分。
(3)学生定期出手抄报(高年级)、古诗配画(中年级)、古诗积累(低年级),每周一期。教导处定期检查, 分3个等次,分别计10分、9分、8分。各项指标符合要求者得20分。(实占考核分值1分)
(4)每学期两次读写竞赛活动。竞赛分3个等次,分别计5分、4分、3分,不参与者不得分。(实占考核分值2分)。古诗文诵读、课外阅读直接纳入考试。(实占考核分值5分)
(5)积极组织本班学生参加学校、市级组织的竞赛活动,并取得优秀成绩的,按等次加分。(10分)
三、对教师的大阅读情况,我们采取过程评价与期末终结性评价,并纳入教师考核当中。
1、查教师阅读计划。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专著。(20分)
2、查读专著记录,交流材料。(20分)
3、查教师业务学习笔记、读书笔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等。(20分)
4、阅读指导课开展情况(20分)
是否做到图书角整洁,干净,并做好图书使用、借阅、管理。
5、班级在开展课外阅读比赛中的成果。(20分) 学生在朗读、古诗考级、作业展评、演讲比赛、谈读后感及读书书笔记、日记、阅读记录、古诗配画、手抄报等获奖情况和“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选情况。
在学生、班级、教师中建立大阅读的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学生、教师就可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是在学生、班级、教师中开展好大阅读活动的最佳形式
一、指导思想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结合我校实施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四项工程”建设,以“阅读伴我行”为主题,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和业务水平,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在校园内扎实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为使读书活动开展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制定此活动方案。
二、读书活动目标
让我们的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养成每日读书的好习惯,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充满书香,充满气质,充满智慧,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书香校园,争做学习教师,提升教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在读书活动中 ,实现教师有效积累,补充教育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实践,推进课程改革进程,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
2、在读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考习惯。
3、在读书活动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氛围,积极建构学习型组织。使教师朝着 “有哲学的头脑,有学者的风范,有精湛的教艺、有愉悦的心境”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4、在读书活动中,师生共写读书随笔,师生共同成长。 三、实施原则
突出主题性,注重兴趣化。 重视灵活性,力求主体化。 加强针对性,突出个性化。 四、读书活动具体安排
1、加强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提高文化层次,坚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尤其是校本培训,积极组织
教师参加各种活动,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周三下午,教导处、教科室负责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
2、充分利用图书室现有藏书,鼓励教师阅读中、外名著,丰富自身的文学基奠。每位教师每学期订阅一份教育刊物或教育图书,阅读时要在书中适当圈画批注。每位教师精读一至两本教育专著,做好个人读书笔记。
3、学校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两本教育专著《走在行知路上》(杨瑞清著)和《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践应关注的55个问题》(文学荣著)。
同时,学校给每个办公室提供《新时代的脚步声》(郭永福)、《陶行知教育思想读本》(沈德鑫)、《缤纷行知路》(周德藩)、《生活教育优秀案例集锦》和《新课程怎样教的精彩——100个优秀教师教学心得》(方国才)各一本,供老师们自主阅读。
4、学校为全体教师配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阅读过程中某些印象深刻或深受启发的语段摘录下来,并且针对有关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工作实际把有关的感受记录下来。
每人读书笔记每学期不少于10000字。六月一日前每位教师写一篇读书心得(不少于800字)。每学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随笔(不少于2000字)。
5、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进阅览室一次,阅读一小时,并做好登记、摘记。
6、每月通过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定期检查教师读书笔记,教师每月上交教育案例一篇。期末教师根据考核要求上交教育随笔、读书笔记、优秀案例、优秀论文。
7、六月份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在读书的同时,写下读书心得,利用读书交流活动,互相切磋,实现资源共享。借助教师博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读书交流活动,在各自的博客上发布读书心得交流、好书推荐、教育思想碰撞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8、举行读书笔记展,评选出优秀的、有价值的读书笔记,作为教师们学习的样本。根据各教研组、教师个人读书情况开展评选读书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活动。
五、参加人员:全校所有在职教师 六、读书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付安伟 副组长:高素芳 张铁兵
成 员:田彬 关勇友 张谦
七、评价设想 1、评价的一般原则
正面评价,重视过程,重视体验。 2、评价的主要内容 (1)对教师读书的态度。
(2)对各类书籍,尤其是教育论著的理解。 (3)对各类书籍,尤其是教育论著的解读性文本。 3、评价方式
读书活动评价分为综合性评价和个性评价,既评选优秀读书个人,也评选优秀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并给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七、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保障。建立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由教科室、教导处具体负责读书活动的实施,以教研组为载体进行校本研修读书活动。从上至下层层管理,责任到位,分工合作,建立制度,按时检查,定期评比,保证读书活动有效有序地开展。
2、管理制度保障。建立相应的活动细则,进一步完善检查制度,使教师读书活动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
3、评价激励制度。表彰奖励先进,优秀教师作品展示。 4、资金保障。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校本研修读书活动所需资金的开支。
附录: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师读书活动安排
1、启动阶段:(12年3月) ①制订读书活动方案。 ②召开读书活动动员会。 ③学校采购教育类书籍。
2、自学阶段:(12年3月至12年5月)
①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杂志征订情况统计和补订工作。 ②为每位老师购买专用的读书笔记本,鼓励老师做读书摘录写读书感悟。
③开展主题讲座和沙龙活动。 ④鼓励老师写读书心得。
3、集中研讨交流阶段:(12年6月上旬) ①读书摘录评比、展览。 ②读书心得交流、评比。 ③教师读书交流会(教师论坛) 。 4、总结评比阶段:(12年6月下旬) ①评选读书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 ②优秀读书心得汇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