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好了_难_了_评_红楼梦_好了歌_及解语的翻译
JournalofZhoukouTeachersCollege2004年1月Jan.2004
好了难了
评红楼梦好了歌及解语的翻译
汤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
摘要:文章对红楼梦二译本中之好了歌及其解语翻译进行了评论比较。关键词:两译本;比较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476(2004)01-0103-03
AComparativecasestudyofthetranslatedversionsofASonganditscommentaryinADreamofRedMansions
TANGJun
(Shanghai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ty,Shanghai200083,China)
Abstract:ThepaperistopreduceacomparativecasestudyofthetwotranslatedversionsofASonganditscomentaryinADreamofRedMansions.
Keywords:twotranslatedversions;comparativestudy红楼梦由著名汉学家霍克思及其快婿闵福德先生、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夫人戴乃迭女士翻译的两个全译本问世之后,获得译界的喝彩,皆认为翻译得好,于是红楼梦译事一时便了高手在前,后人难以为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英语学界或对二译献疑,或对二译商榷,使局面复呈好而未了之态。另一方面,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囊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容文化现象的林林总总,政治格局、市井生涯、闺阁琐事、儿女情怀无不尽收其中,后世学人意欲凭借个人的智慧洞悉书中的种种精妙绝非易事。从这个意义上说,霍、杨二译实在难能可贵。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后人提出一些疑议,以求改进,也十分自然。况且世间不乏好而未了而难了之事,红楼梦的译事之未了难了就不足为奇了。鉴于好了歌及其解语是书中最关要旨的一处,笔者反复研读略有心得,大概也应归入未了难了一类。诉诸纸笔,望不见笑于方家。
笔者以为,好了歌的妙趣有二:一是,了字虽然从始
至终都发liao这个音,可是在题目里当动词用,意为了结;在歌中则当虚词用。这个变换不仅关系思想意蕴,而且关系布局谋篇,不可不察。二是,把俗世之念总结为功名、钱财、娇妻、儿孙4类(当然是从男性的角度),并不无嘲弄地说,即使人人渴望得道成仙,要放弃尘世的种种还是做不到。道士对好和了的进一步诠释,与其说是就歌论歌,倒不如说是对庄子中关于是非的论断所下的通俗注解。西方有句谚语说:Alliswellthatendswell,若改用道士的话来表达,就是了得好,便是好。这当然不是红楼梦中道士要求的彻悟,因为西方谚语要求了必需好,才算好,强调的是好。先秦道家对复杂的社会矛盾无能为力,常表现为一种无可奈何的消极态度,由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推定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无所谓是非。众所周知,尘世的人受特定的社会关系制约,无法脱离是是非非的纠缠。而道士解释好了歌却不论了得好还是不好,只要了,便是好,强调的是了。
中国自春秋时代以来的两千余年文明历程,有一个有趣
收稿日期:2003-03-11;修回日期:2003-06-03
作者简介:汤(1972-),女,安徽当涂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翻译学。
104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
的文化现象:知识分子凡得意之时,都奉行儒家思想,因为那是积极用世的哲学;凡失意之时,都亲近道家思想,因为那是消极避世的哲学。出世、入世便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抒情、叙事的两大主题。中国古代文人在出世作品中往往表达了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深沉细腻的沧桑感和孤绝感。曹雪芹身处封建末世,又家道败落,自然会有出世之想,红楼梦里也就有大量与道家思想相关的语句和段落。这些语句和段落不仅是红楼梦内在精神主线的反映,更是整部小说点染泼墨的所在。另外,道家的悟道一般说来有两种情况:身处顺境,由参破兴衰荣辱的空虚而悟,比如八仙中的吕洞宾;经历家道衰落之变,由看透身世浮沉的无可逆转而悟,比如本例中的甄士隐。译者只有深刻领会了这些文化内涵,才能使译笔驱驰纵横在大道上,而不是陷入泥沼中不能自拔。
单就对中国文化的透彻理解而论,杨氏应该占绝对优势,加之夫妇二人中西合璧,比之霍氏文化隔阂又孤军奋战要好多了。仔细比较好了歌的两个译本后却发现,若从整体上论客观再现文化内涵,似乎还是霍译略胜一筹。下面,我们依据这个总体认识,从分析文本入手,商酌两个译本的未了难了之处。首先,好了歌的表意逻辑是:世人都既不能成仙,守着这些尘缘又能得到些什么呢?一场空罢了。因此,好了歌每一节的开始两句当是霍译的逻辑清晰,即有某种念头则成仙不能,落脚点在不能。唯一可惜的是,他顾虑读者的接受能力而把得道成仙改写为基督教的赦罪救赎了。杨译此处的纰漏则是采用附加转折关系想成仙但还有某种俗念,落脚点在还有,语气稍弱。这样一来,明知有俗念不能得道,还抱着俗念不放的众生图无论是色彩的鲜明,还是构图的生动,就都打了折扣。
奚永吉先生曾提出,杨译和霍译于功名和古今将相两处都译得不实。据现代汉语词典,功名指科举称号杨译中有rank切题,虽多了riches,但中文里面一贯将功名利禄绑在一起,应该算不得大碍。霍译走得稍远,译为ambition,但鉴于功名之想有时以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基础,于是和青云之志扯上了亲戚关系,所以纵然引申为ambition也不为太过,就不必斤斤计较了。既然如况且,将相在古文里原本就已不用作确指,而是泛指位高权重的朝廷大臣。杨氏的thegreatones和霍氏的thefamousones虽然不免泛泛,但于理不背,于文不隔。至于奚先生以为古今之今的略去是一种意义的损失,晚辈则不敢苟同。其实,两个译本同时略去今字,事非偶然。首先从逻辑上说,今之将相尚存,何言荒冢草没?就算今世将相已辞世,以其名位身份,加上中国重视丧葬礼仪、祭奠仪式的传统,其坟墓也不可能荒且草没。其次,中文文言文里有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为了文字和谐、音韵工整,常在某字前面或后面添加与之意义相近或相反的字补足音节,新词的意义以原中心字为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偏义复词。此处的古今就是遵循了这个构词原则。两位译者有着深厚的中文文言功力,所以英雄所见略同。这正是他们的过人之处。
遗憾倒是也有:杨译第一节的最后一句为了押韵用了briars一词。原文中草没了的草是杂草(weed),以给人荒凉沧桑之感。若坟墓上生的是briars(wildrosebusheswithlongstemsandsharpthorns),荒凉沧桑之感的韵味略逊色(笔者总想起美国电影RainMan里Charles老爸家的rosebushes),与好了歌的整体气氛有隙。第二节中,杨译对三、四两句采取减译的方法,虽不面面俱到,倒也无伤主旨,这里就不深究了。霍译第二节第三句稍加变动,将恨一变而为grumble,由心理付诸言语,别有意趣,不算穿凿;只是第四句译得令人费解用goodnight做眼闭了(死)的委婉语,似乎于意未安。第三节中的三、四两句,原文意直、言曲,杨译言、意俱直,以直露译含蓄,独成特色,也无可非议;霍译几与原文一致,不再赘述。最后一节,杨译除了前两句的逻辑问题外,对第二句又做了一点变动和引申。原文只说是惦记儿孙,杨译把孙略去,可能是出于逻辑考虑娇妻往往与爱子相连,因为妻娇必定子幼,所以两者均难割舍;若有孙,则子已成家立业,那妻只恐已成老妻如何娇得起来?由于前述的中文语言特在这一点上,霍译、杨译再次不谋而合。只是,原文所指,为已有子嗣的情况,杨译却引申为生儿子(gettingsons)。以中国这样子嗣观念极强,看重传宗接代的国家,又是封建时代,叫人不生儿子以谋求成仙,好像不太现实。且杨译的第三句用了legion,正式程度颇高,似有杀鸡用牛刀之嫌,与整首歌的口语语气不很相称。
好了歌后面道士与士隐的对话,奚永吉先生以为,霍译兼顾意与形,略胜;杨译重意不重形(好了歌的好和了也化归无形),稍逊。此论甚确。杨译中,只听见些好了好了意译为Ihadtheimpressionthatitwas好了的关系归结为vanity,可谓深知道家思想的精髓,了然原作的意味。只是,论使用频率,vanity用于当前语境远不及vainess/voidness/emptiness/futility这些词频繁,不知为何不从它们当中选择,以合读者之意?另外,杨译素以流畅自然著称,但于道士的好了之论,却一反常态allThingsMustEnd终归让人觉得欠点火候。如若稍微变动些许字词,效果就会不同Yousee,forallthatintheworld,goodforendandendforgood.Noend,nogood;tobegood,musthaveanend.HencemySongofGoodandEnd。至于霍译,won便是汉语的成了,done便是汉语的结了,恰好是一好一了,正见译者匠心。
甄士隐的解语,其实是好了歌的世俗版。在构思上以特殊代普遍,以可能为必然,又兼有中文主语时常隐身的特色,解读不易,翻译起来,往往不是意义阻隔,便是韵味流失。先看原文的行文脉络:首句中,笏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则笏满床形容家里想成仙,但抛不开4种俗念,因为不能免俗,所以不能得道。点,此处的孙似可看作补充音节之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或官职名位,联系下文的将相,此处指官职名位无疑。aboutthevanityofallthings,这样的意义浓缩原本不易,将
此,将相承接上文而来,也就不必非要译作将和相。goodthingsinthisworld、tomakeanend和AllGood
第1期汤 :/好了0难/了0105
在朝为官的人多,与陋室空堂相对,昔盛今衰;衰草枯杨是借代辞格,代衰草覆盖、枯杨萎顿之所,与歌舞场相对,昔日热闹今日凄凉;蛛丝儿描述富贵人家(雕梁)的今昔对比豪华已逝,人去屋空,蜘蛛逍遥;绿纱儿指点贫家(蓬窗)的今昔对比落拓者成新贵(绿纱儿),事异时移,地位不同,两相对比,一沉一浮凡此种种,令人产生人世沧桑的感叹。所以才有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的冷语脂浓粉香的现在阻挡不住两鬓成霜的未来,且现在与未来的差别也不过在转瞬之间。因而就有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的怨词昨日才有丧事,今日又办喜事(红灯暗示新婚),人世间的事情原本就不合逻辑。接下来,从金满箱至烟花巷则意在点明人生的不确定性,抒发个人努力无法决定命运的感慨万贯家财能转眼尽失,身家性命突然不保,家教再严也难防子嗣叛逆,嫁入富贵之家也救不了命中不测。从因嫌纱帽小到紫蟒长转而刻画人性中不知满足的一面。最后,从乱哄哄开始是结束语,与莎士比亚名句Alltheworldsastage,/Andallthemenandwomanmerelyplayers意义相似,认为人生如戏,没有人认得清自己的归宿(反认他乡是故乡),一生都是徒劳无功(为他人作嫁衣裳)。
理清原文的思路之后,先看杨译:根据上文的文本分析,解语是一个整体,在思维方式上是将特殊与普遍、可能与必然交叉组合。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杨译为什么要把解语按诗歌样式分节翻译?分节之后,除了一般的翻译问题,还增添了逻辑划归问题。解语的译文首先面对的问题是笏的文化空缺。虽然用emblemsofnobility来处理差强人意,可是,笏通常放置在座位上(床是古人的坐床,并非通常的卧床),所以有笏满床之语。杨译显然将床理解为卧接下来,衰草枯杨句的时间转换,杨译未加体现,且衰草枯杨的借代意义在译本中隐而不显,不能不说是逻辑思维的瑕疵。此外,枯杨泛化为witheredtrees固然无可厚脂正浓句的现在与未来的对比在杨译中均体现为一般现在时,造成了逻辑内涵的缺失。黄土句稍有变动,但因主语替换属译界常用技巧,于原旨无碍,此处不宜纠缠。love-birds近似鸳鸯的喻意,指twopeoplewhoareobviouslyverymuchinlovewitheachother,虽不十分贴切,且该英文用法本身有戏谑成份,可是思及翻译之难,也不便苛求。问题是,让黄土句与金满箱句同归一节,让人难以接受(黄土句以昨日今宵相贯,言尽意止,金满箱句则另开新意)。后续几节的逻辑问题不再赘述,只提出几个疑问:命不长句将主体定为女性,不知从何说起?强梁于此处语境中当指反叛,译为brigandry似不甚贴切。择膏粱句的主体为女性无疑,但膏粱借喻富家子弟,择膏粱便是指择富家子弟为夫婿,怎么会变成apamperedgirlbroughtupinluxury(在富家长大、饮食考究的女子)?以a
quarterofillfame译烟花巷是否太委婉?既然紫蟒指古代贵官的公服,那么apurplerobe是否可以说是欠额翻译呢?甚荒唐强调的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归入反认他乡是故乡句,是否有些牵强?
霍译没有分节,所以就不存在随着分节接踵而来的逻辑划归问题。关于笏的文化空缺,霍译避其锋芒,译其喻意courtier,是文化问题的翻译中常见的处理方式。只是笏满床当是暗示自家,而非别家,paiddailycalls明显是指别家,与原文有些许背离。但念即便是别家,今昔对比的感慨仍然相类,不宜责之太过。衰草枯杨的杨(poplar)在霍译中变成了柳(willow),也许是为了与where和weeds构成头韵。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杨柳并提,有时指杨,有时称柳,霍译易杨为柳还算不上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蓬窗的蓬在霍译中转变成了cottage,虽然蓬窗既可指不富裕的农家也可指城市贫民家,而cottage多指农家,但意义相近,不便束之太严。脂正浓句,霍译在领会方面有失误。鉴于上文已有文本分析,这里不再重复。黄土句,霍译再次误读,以为埋白骨和卧鸳鸯共有一个女主人公。如果了解封建社会的现实,就知道这是绝无可能的昨日埋葬前夫,今宵又入洞房,封建时代绝寻不到这样大胆无忌、目无礼法的男子同意此举。如上文所说,昨日之丧葬与今宵之喜庆均为泛指,不过为了说明人生无常罢了。霍译还有几处译得太实,没有把握住中文言有尽而意无穷0的特点:/归来丧0用来形容时间的短暂,是说,才为别人的夭亡而同情叹息,哪知回来后不久自己也要归西,不是真的回家就闭眼;/择膏粱0的/膏粱0的本意固然是/精美的饭食0,可此处是借喻富家子弟,/fastidious0一般形容在吃穿用度等生活琐事上挑剔,太拘泥字面意义,与原文择婿的内涵不相及;/纱帽小0是借喻官职小,并不真如时将其定位于/bad0,范围稍嫌宽了一点;将/紫蟒0之/紫0改译为/scarlet0,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京剧舞台服装颜色的影响。最后,/为他人作嫁衣裳0保留了原文的特色,可是,/反/认他乡是故乡0是个人主观上的自主决定,所以下文才有/甚荒唐0的评论;/must0却是客观上的必须,既是外部环境令人不得不为,又怎能说人/荒唐0?由此,/invainweroam0就是无根之木了,加上它反而没来由。
总之,5好了歌6及甄士隐的解语在5红楼梦6中是一节闪亮的文字,它的特点和思想意蕴如前所述。在表达方式上,它以实写虚(即以/好0写/了0),因虚见实(即因/了0见/好0)。这里两个/好0的概念并不相同。前者是现实的、物质的、世俗的,后者则是非现实的、超物质的、神仙的。运作方式是在/好0与/了0或/了0与/好0间转换,而这个转换却是译者难以捕捉和把握的。假若捕捉不确,把握不牢,容易坐实,而一旦坐实,反而失味。翻译看似个体行为,却往往在学界中或社会上掀动波澜,/未了0/难了0是正常现象。
床,以为笏满床不可解,才把笏译成挂(hung)着的。霍译所说/帽子小(hatistoosmall)0。此外,霍氏翻译/强梁0
非,但蓬窗是否是briar-chokedcasements尚需斟酌。认他乡是故乡0的译文夹了/must0在其中,结果就不同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