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四 水和空气很重要 2 离不开的空气》优质课教学设计_5
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水平培养:
(1)通过体验性探究活动感受空气对人的重要性。 (2)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3)学习搜集资料、实行调查和实行网上交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珍爱生命和保护空气环境的情感。 (五)、教学进程 一、课文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空气的性质,到底空气对于我们人类和其他物体来说,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空气的作用。(板书课题) 二、教学探究
第一部分:课前汇报
课前大家查了关于空气作用的资料,大家来说说,你们都查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所查资料。
刚才大家就空气的作用作了很多交流,知道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空气,但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我们今天就来验证一下。 1、任务驱动页
问题情景:驱动页安排了两幅图,一幅是人们潜水时,背上背有一个氧气(空气)瓶;另一幅图是人们在攀登高山时,也需要带上氧气。图中由主题人物琪琪提出了问题: “为什么在登山或潜水时要带着氧气瓶?”,从而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人与空气有什么关系?一切生物与空气又有什么关系?
2、第二部分:人与空气
在刚才的交流中,同学们都认为空气对于人来说不可缺少的,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空气对人到底有多重要。如果人不呼吸空气,会怎么样。老师这里有个定时器,我定10秒钟,在这10秒钟之内,大家把口和鼻捂起来,不呼吸,看看你能不能坚持这么久。如果不能坚持也不要勉强。
憋气实验,后谈感受。
大家刚才在憋气的时候10秒钟就感觉很难受,有的同学甚至坚持不了10秒,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人每时每刻都需要空气)
讨论:我们的教室和家里,为什么要经常打开窗户通风? 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理解到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 3、第三部分:植物与空气 引导语:再来看植物,我们上节课后须做了一个小实验,大家把刚发芽的豆子放入塑料盆里,一盆用塑料薄膜密封起来,3天后,两盆豆芽的生长情况如何?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密封的那盆豆芽长得不好,没有密封的那盆豆芽长得很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它们的最大区别在哪里?这说明什么? (被密封的那盆没有很多空气,说明植物生长需要空气。)
设计意图: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植物的生长也是离不开空气的。使用对比实验时,要让学生明白,一定要突出主要问题,即做空气充足和空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的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与实验无关的其他变量。
4、第四部分:动物与空气
引导语:植物需要空气,动物需要吗?上节课后我们搜集了一些资料,现在老师请大家来汇报你们的成果,水里有空气吗?
学生交流所搜集的资料,展示资料卡。
小结:通过资料,大家都达成了共识,知道了水里也有空气。
引导语:水里有空气,这对于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刚才我们很多同学在交流时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来看看书上的一段话,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也需要呼吸空气。它们有的呼吸水里溶解的空气,如鱼、珊瑚;有的每隔一段时间就浮到水里上呼吸空气,如海豚、鲸……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连水里生活的动物都离不开空气。)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平常人们养鱼,经常在水里放一个往鱼缸里注入空气的设备,目的就是增加水里的空气,让水中的鱼有更多的空气能够呼吸。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讨论的方法,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空气状况,向学生渗透珍惜和保护我们的空气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教育。 5、我们需要的空气环境 引导语:既然空气对所有生物都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周围的环境对我们的生存重要吗? 讨论: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空气怎么样?你认为什么样的空气环境让人感觉舒服? 各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登录“小学科学”网站,把你们的交流结果发到网上跟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共享。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生能明白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的质量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三、课文小结
我们学习了关于空气的课文,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四、学习评价
填写书中的“我的学习评价”和“我的探究足迹”。 五、课文拓展
课后查查关于空气污染的资料,想想:怎么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