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doc

来源:华佗健康网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

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新理念的指导下,按传统的教学 理念设计的小学数学练习已适应不了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 学的要求。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练习是为了重建与提 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意义。多样化的练习将构成学生课内、课 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我们的小学数学练习不应该

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是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

自觉的生活需要、

学习需要。

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

指导、有组织的活动,是掌握知识、形式技能、发展智力的 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 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联系生活,要注意真实性

让数学走近生活,使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 是本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数学课程标 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岀发,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 观察、操作、猜想、推理、门外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础的数学和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 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J'

在数学教学中,命题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

题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命题时联系生活,更要注意 尊重生活的真实性,反之会给学生不应有的误导。例如,某 《分数混合运算》的单元测试卷上有这样一道试题:

六(1 )班有学生100名,根据下列的条件分别列岀算式, 求六(2)班有多少名学生?

六(1 )班学生是六(2 )班学生数的,列式。 六(2 )班学生是六(1 )班学生的,列式。 六(1 )班学生比六(2 )班学生多,列式。 六(1 )班学生比六(2 )班学生少,列式。

不难看出,命题者的本意是以班级学生人数为载体,通 过题组对比方式考查学生对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能力掌握的情况。这道试题,从纯知识的角度出发,属于基 本知识,估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掌握。但是这样的试题显

然是命题者为了追求数字计算方便,而违背现实生活事实而 编造出来的。首先,试题设置的条件“六(1 )班有学生100 名”就不符合教育部门关于“原则上,普通中学每班学生44 ~

50

人,城市小学

40 ~ 45

遏制部分中

人,农村小学酌减

小学班额数过大的势头”的规定。其次,列出算式后计算岀的 答案分别是:①400名;②25名;③80名;④433名。 稍有一些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同一所学校内,同一年级班级 人数也就相差3、5个,不可能相差300个,也更不可能出 现学生数

133.33这样的小数。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就在于 命题者在命题时

没有注意生活的客观事实,只是一味从知识 点的角度考虑,使命题中的生活情境失去了真实性。

新课改倡导数学联系生活,但绝不是联系那种严重脱离 现实的生活。我将这道题这样改,既能达到考查知识点的目 的,又不会使现实生活失真:

A( 1 )班有学生45名,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列出算式, 求

六(2)班有多少名学生?

六(1 )班学生是六(2 )班学生的,列式。 六(2 )班学生是六(1 )班的,列式。 六(1 )班学生比六(2 )班学生多,列式。 六(1 )班学生比六(2 )班学生数少,列式。 二、创设情境,要注意情境素材的选择

新课程提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目的是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同样如果在试题中融入学生喜爱的 情境,不仅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情中解答试题,也能感受到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命题者在命题时要注意 试题素材的选择,可选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情境,如家乡 的美丽景物、特产以及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或者家庭生活的 场景等。

例如,在单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下面三幅图是高 县的建筑,北塔高32米,南塔比北塔低一点,高县县标比 北塔高一点。请回答:(在相应的空格里画\")

问题4:高县县标可能有多高? 问题2:高县南塔可能有多高?

题中所选取的图片,对于高县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也非 常喜

欢,现在竟然出现在试卷当中,使学生们倍感亲切,学 生作答也更加认真,这些数据深深留在学生的脑海里,久久 不能忘怀。

三、开拓性作业,练习设计注重开放性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启发和引导 来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通过师生的演示操作来启迪学生的 思维,也可以用知识迁移思想来开发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 是开放性练习题会更好的开拓学生的思维。而开放性练习是 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整、问题不完备、 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像这种练习,有利于 使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智力活动, 在教学中把封闭的练习加一完善,就变的有趣了,富有挑战 性的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 活动,让他们在模仿中走向创新。

例如:我们二年级上册“购物”,我是这样设计的:过这样 的练习设计:

(1 )根据问题补充条件并回答问题,小惠家40千克黄

豆,,小海购了多少千克黄豆?学生就开始动脑筋添条件 了,( a、小惠购的小海的;b、小海购的小惠的;c、小惠比 小海购的多;

d、小海比小惠购的多;e、小惠比小海购的少, f、小海比小惠

购的少;g、小惠比小海买的多千克;h、小 海买的比小惠买的多千克等;)这时候学生继续想发言,在 通过这样的练习设计:

(2隈据条件在添一个与问题,小玲购20千克面粉,(条 件),(问题)?

(3)在反复设计练习:金鱼可以活3年,青蛙可以活5 年,(请补充一个问题并解答。)通过这样开放性的题练习 多了,学生的思维很快就打开了,同学们通过认真的去思考, 有的同学解题方法就多了,在通过全班各抒己件的交流得到 的解题方法就更多了,确实是百花齐放,开放性的练习也具 有很好的创造性,能展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及他们的内在能 力。

总之,我们对数学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

数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