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及答案(最新)

来源:华佗健康网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及答案(最新)

一、 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________ 爱慕——________

2.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说明花生具有________、________品格。

3.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是:人要做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的人。

4.在生活中有哪些人也具有花生一样的品格呢?请联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17

二、 课内阅读。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1.课文围绕孩子和月亮依次写了院中望月、河边寻月、眼睛见月三个部分。选文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了月亮。于是作者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得出了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写景叙事中蕴含着哲理,读了本段文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内阅读。

2 / 17

搭石(节选)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1.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介绍“什么是搭石”的句子。

3.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亲们摆搭石过小溪,体现了乡亲们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内阅读。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撤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救乡亲们,( )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

3 / 17

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1.在选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用“﹏﹏﹏”在文中画出描写海力布心理活动的句子。

3.为什么海力布不惜自己变成石头,也要告诉大家真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海力布的做法值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4 / 17

1.请写出“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的主要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他们的故事吗?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中标线的句子,你有什么感想?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我\"的舅父故事讲得怎么样?请用几个成语来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内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①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②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5 / 17

③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④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⑤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联系上下文义,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1)“泊”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意思:①恬静;②停放;③船靠岸;停船。文中“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其中“泊”的意思是 。(填序号) .

(2)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意思的句子。

2.选文选自巴金先生所写的《鸟的天堂》,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

3.写景状物的文章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可以突出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③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描写的方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_______的特点。

6 / 17

4.写写你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作者用“起初……后来……接着……”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变化的过程写得清楚,请尝试用上这些词语描写一段景物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内阅读

白鹭(节选)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7 / 17

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厘。 ..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选文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你认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画横线部分的内容在下文中的具体体现,画“﹏﹏”。

3.选文中加点的“好像”一词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猜测白鹭站在树顶“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五段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突出了白鹭体态的匀称和色彩的协调

8 / 17

B.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达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C.最后一段从静态角度刻画了一幅白鹭晚飞图。

八、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题目。

鲸(节选)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一百六十吨重。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1.这部分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简要概括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17

2.鲸鱼是鱼吗?为什么长得像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线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主要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介绍鲸?(至少说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句子中的“近”“约”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松鼠(节选)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太想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 ),足够(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10 / 17

A.松鼠的食物 B.松鼠窝的形状 C.松鼠的窝 D.松鼠的外形

2.“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权的地方”一句中,“通常”一词______(可以 不可以)去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加点的“搬、放、编扎、挤、踏”等词有什么特点?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序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宽阔 坚实 既舒适又安全

B.宽敞 结实 既舒畅又安全

C.宽阔 结实 既舒畅又安全

D.宽敞 坚实 既舒适又安全

5.说说文段可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课内阅读。

11 / 17

慈母情深(节选)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1.“皱皱的毛票”说明___________, “龟裂的手指”说明__________。

2.最能体现旁边那个女人对书的看法的字是“____________”。

3.一个“塞”字写出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个“立刻”的句式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片段中省略号省掉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 / 17

一、

1.珍贵 羡慕

2.朴实无华 默默无闻

3.有用的人 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

4.环卫工人;邮递员

二、

1. 眼睛见月 水里、弟弟妹妹的眼睛里 他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2.“生活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

3.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关键是主动地追求。

三、

1.介绍了什么是搭石。

2.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13 / 17

3.脱鞋挽裤。

4.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特点。

四、

1.要 只有

2.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撤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牲自己。

3.因为海力布知道不把真相告诉大家,大家就不会搬家,灾难就会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4.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人。

5.值得。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五、

1.刘备、关羽、张飞。

2.诸葛亮∶草船借箭 空城计;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

3.文中的“我”非常喜欢听书。

14 / 17

4.津津有味 身临其境 娓娓动听

六、

1.(1)③

(2)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2.“我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群鸟欢腾的景象。

3. 动态 鸟的数量多

4.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是作者亲眼看到鸟在大榕树上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表现了作者浓浓的喜爱之情。

5.起初是下的小雨,淅淅沥沥的,接着雨渐渐大了起来,如豆般敲打在玻璃窗上,后来雨越来越大,瓢泼似的拍打着窗户。

七、

1.统领全文,突出文章中心;以诗作喻,写出白鹭精巧、美丽的特点。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不多余。“好像”是有些像的意思,白鹭装饰了水田,水田包容了白鹭,“好

15 / 17

像”这个词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感,若去掉则与实际情况不符了。

4.不同意。①从文中“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这个疑问中可以看出,如果作者同意这个说法,就不会有疑问了;②“望哨”的说法太过有目的性,而作者欣赏的是白鹭的悠然自得的美。

5.C

八、

1.鲸的体重体形以及鲸的种类。

2.不是鱼。因为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又经过很长很长时间,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3.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4.不可以。如果去掉“近”“约”与事实不符,因为无法准确的测量鲸的体重与身长,这里用“近”“约”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九、

1.C

2. 不可以 一般情况下松鼠把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但也可能存在特殊情

16 / 17

况,“通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加点词都是表示人的动作和行为的动词,这里将松鼠的行为拟人化,形象地表现出松鼠机灵、乖巧的特点,使人觉得松鼠也有人的精明能干和智慧。

4.D

5.可分为4个层次。第1句写松鼠搭窝的选址,第2句写松鼠搭窝的过程,第3句写松鼠窝的居住情况,第4、5句写松鼠窝口的特点。

十、

1. 钱来之不易 母亲很辛劳

2.闲。

3.一定要把钱给“我”。

4. 排比 母亲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挣钱,一刻也不敢耽搁。

5.母亲忙碌工作的情形。

17 /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